酒樓肯定是要開的,怎么開就需要好好商量一下了。
“恂如先生可有興趣在酒樓里參上一股,孤可以保證這買賣絕對不會虧錢?!?p> 周忱沒想到這開酒樓的事怎么還拉上了他,他一個正統(tǒng)的讀書人怎么可能去做商賈之事。
“臣家無余財,沒有余錢拿來做買賣。”周忱一口回絕,又忍不住勸說道:“殿下身負天下安危,怎可醉心于商賈之事,錙銖必較的小人行徑。”
這已經(jīng)是很嚴重的指責,歷代王朝都是重農(nóng)抑商,統(tǒng)治者都認為商人見利忘義,是社會穩(wěn)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
然而商賈之利又充滿誘惑,根本無法阻擋,反而成了權(quán)力的附庸。哪個大家族家里沒有幾處生意,士大夫一邊高喊著商賈無恥小人,嘴里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恂如先生認為開酒樓是小人行徑,那么兼并土地讓貧苦百姓無立錐之地是不是小人行徑。”
周忱心里咯噔一下,太子殿下為何對士紳有如此大的怨念,士紳沒有土地傍身還叫士紳嗎?
“殿下!讀書人耕讀傳家,自然要積累土地傳于后世,讓后世子孫不必為衣食而憂,安心讀書明理,以安天下。”
“地都讓士紳占了,黔首百姓怎么辦,他們靠什么過活?
士紳的土地又不交稅,等到有一天天下土地都被宗室、勛貴、士紳占完,天下再無可征稅的土地,朝廷拿什么來養(yǎng)兵,拿什么來為百官發(fā)俸祿,拿什么用來賑災修河?”
周忱頭上的冷汗下來了,歷朝歷代的王朝末期大都因為土地兼并引起的天下大亂,致使天下易主。
多年戰(zhàn)亂下來,人口十不存一,土地空閑出來,再開始下一個輪回。后世之人做出總結(jié),這一周期大概就是三百年左右,名為興亡周期率。
雖然周忱不知道什么是興亡周期率,但是不妨礙他對土地兼并對王朝傷害的理解。
華夏百姓重土安遷,視土地為生命,只要有一絲可能都會想辦法保住手中的土地。
普通百姓如何能爭得過掌握資源權(quán)力的人,于是百姓就變成了韭菜,長起一茬割掉一茬,周而復始的輪回。
“殿下!若是沒有好處,誰愿意十年苦讀,天下如果沒有人讀書。誰來為天子牧民,天子的手再長也伸不到整個天下?!?p> “這就是孤上次跟你說過得,要讓所有人都讀書,開啟百姓民智,讓百姓知道是非對錯。
當百姓人人都讀書,大家都是讀書人,憑什么就你有特權(quán),大家都有的特權(quán),也就意味著沒有了特權(quán)。”
“天下百姓都讀書,哪有這么多的錢糧可供消耗,朝廷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財政支出??!”
“正因為朝廷支應不起這樣的開支,孤才不得已開辟新的財源,開酒樓是做實業(yè),與那些低買高賣的商人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大明需要這樣的實業(yè),首先能夠解決百姓的就業(yè),一個酒樓至少能夠解決幾十人的生計問題,其次能夠為朝廷提供稅收,增加國家收入,而且這樣的實業(yè)并不是國計民生的必要行業(yè),價格高低貴賤并不影響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朝廷應該管控的是糧食,鹽鐵等事關(guān)國計民生的產(chǎn)業(yè)。行銷這些產(chǎn)業(yè)的商人都是哄抬物價的高手,這些人才是朝廷真正需要警惕的。
這些商人豐年大肆壓價收購糧食,青黃不接之時又囤積居奇,壓榨百姓的血肉以自肥。
百姓夏秋兩稅,除了糧稅之外,其他雜稅是需要銅錢繳納,為了有足夠繳納雜稅的銅錢,百姓只能賤賣自己不多的糧食?!?p> 周忱暗暗吃驚,沒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太子竟然對底層情況如此了解,以他周忱來說也是這些年在郎屬蹉跎,才慢慢領(lǐng)悟那些坑民的套路。
這其中官商勾結(jié),沆瀣一氣之事比比皆是。這里面有太多的利益可言,一旦捅破就是得罪整個天下的食利階層。
沒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洞若燭火,早已知道鄉(xiāng)村之內(nèi)的弊端。
周忱忍不住問道:“殿下可有解決之道?”
朱瞻基看了周忱一眼,有些猶豫不決,畢竟眼前之人也是士紳中的一員,與唐三任這樣的野路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周忱看出了朱瞻基的猶豫,拱手說道:“殿下若有解決之道,臣愿效犬馬之勞,粉身碎骨在所不惜?!?p> “恂如先生,比粉身碎骨還要可怕,若是開始實施新政,你將會成為全天下讀書人的敵人,一旦新政失敗你將面臨的是史筆下的遺臭萬年?!?p> “殿下放心,臣連死都不怕,還會怕區(qū)區(qū)名聲嗎?”
朱瞻基咬著牙一字一句說道:“孤的新政就是打破宗族,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p> 短短十幾個字如晴天霹靂一般灌入周忱的腦海中,震的他身體不自主的顫抖。
難怪太子殿下會猶豫,這是翻天的大事,一旦實行一著不慎就會狼煙四起,天下易主。
看樣子這新政在太子殿下的腦海里已經(jīng)成型了許久,短短十幾個字代表三塊最硬的骨頭,首當其沖的就是宗族。
華夏子民為了報團取暖,長久以來自然演化成了宗族社會,以宗族聚落為村。一個村子很少有外姓之人,就是有外姓之人家,多半也是大姓的姻親。不然很難在村子里站穩(wěn)腳跟,有時候官府的指令不一定有族長的一句話好使。
村落之間的爭水械斗,就是宗族斗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一旦遇到危險整個宗族都會縮進塢堡,就是官兵來了都敢對抗。
大明的賦稅制度分為賦稅和徭役,稅就是糧稅,朝廷規(guī)定三十稅一,收的并不多??墒嵌愔膺€有賦,也就是丁口稅或者稱為口賦。這是按照人頭收的,俗稱人頭稅。
老百姓為了逃避沉重的口賦,甚至不敢給孩子上戶帖。沒有戶帖就只能是隱戶,或者說是賤民。
只能從事不要求身份的低賤行業(yè),或者賣身給大戶人家為奴為婢。
最后一條,也是最難的一條,這等于是在天下所有士紳的身上割肉,天下士紳必然群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