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貧窮的屈辱
輪到大山做自我介紹了,他從小就性格沉悶,從來沒有在公眾場合說過話。面對這么多陌生的面孔,緊張到渾身發(fā)抖。
看他半天不說話,老師急了,只好加以引導。
“你叫什么呀?”
磨嘰了半天才開口:
“我,我叫趙大山?!?p> 底下一陣嗡嗡聲,還有嗤笑聲。也許是因為他的口音,他的口音和縣城的口音有明顯的區(qū)別,更不像有些同學說的是普通話。
也許是因為他的穿著,剛進教室的時候就有人對他指指點點了。
老師又問:
“你父母是什么職業(yè)?”
大山硬著頭皮:
“我爹媽都在農(nóng)村,就是,就是種地的?!?p> “就是老農(nóng)民!”底下不知哪個壞小子插嘴,全班一陣哄笑。
當?shù)乜h城的孩子流行一種游戲,玩到最后,得分最高的是大官、第二是警察、第三是市民、第四是小偷,第五是老農(nóng)民。
他恨不得趕緊逃跑,腦子更是一陣空白。
“你的愛好呢?”老師問。
大山根本不知道愛好是什么東西,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要求和生活所迫,還有自己喜歡做就做的事?
“嗯--我的愛好,嗯,我,我喜歡,喜歡吃肉?!?p> 底下又是一陣哄堂大笑,有的人還直敲桌子。
回到座位上,暈暈乎乎的,覺得太丟人了。
這是大山在高中的第一次亮相,好處是讓大家都記住了他。直到好多年以后,老師和同學還會說:哦,就是那個喜歡吃肉的趙大山。
首次不成功的亮相之后,他更加沉默和內(nèi)向,跟其他同學也不怎么交往,總是刻意游離在邊緣地帶。
如果貧困只是代表著匱乏或者受苦,其實好忍受的多。但貧困帶給人最大的問題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壓力、自卑和屈辱。
住校的時候都是吃食堂,大山大部分時間吃從家里帶的饃饃,喝食堂免費提供的熱湯。有時候用家里做的咸菜,配上食堂買的米飯。
即使如此,也覺得自己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校的湯上漂著一層油花,即使最便宜的素菜也是油汪汪的,比家里的菜要香得多。
每次在食堂喝免費的湯,都要忍受別人嘲笑的目光。也有人不是嘲笑,而是同情和憐憫。和被別人嘲笑相比,這種憐憫更讓他感到屈辱。
有一次,有關(guān)部門搞調(diào)查,讓學校統(tǒng)計學生家庭的電器擁有率,證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老師讓大家舉手統(tǒng)計,家里有電視機的有多少,有冰箱的有洗衣機的有空調(diào)的甚至有汽車的,他一次都沒有舉手,只是把頭埋的越來越低。
老師問:
“趙大山,那你家里到底有什么電器?總不能一件都沒有吧?!?p> 他憋了半天:
“有,有手電筒。”
全班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剛進校的時候,穿著姐姐給做的藍布衣服,腳下是姐姐做的布鞋。雖然姐姐的手藝不錯,裁剪也比較合身,很多人還是投來奇怪的目光。
學校發(fā)了校服,要求每周一和一些集體活動的時候穿。他如獲至寶,雖然校服很丑很肥大,他幾乎每天都穿。只有校服會掩蓋貧富差距,掩蓋他心中的自卑。
也不可能一年四季每天穿校服,大山也是一個青蔥少年,希望自己又帥又酷。就算不能吸引女孩子熱情的目光,至少也別總是被人投來奇怪的目光。
周末回家,他紅著臉,頭一次因為穿衣服的事給家里提要求。母親一開始還埋怨他不懂事,好好的有衣服穿為什么非要讓家里給買衣服,他不知道該怎么說,也不會撒謊,就是一再重復(fù)“我想買一件運動服”,說這幾個月的生活費可以不要,他每天都吃家里帶的饃饃,喝食堂的免費菜湯就行。
姐姐在旁邊,心里明白了什么,拉著母親到一邊說了一下,母親搖搖頭,嘆了口氣,沒說什么。
第二天,帶著他去縣城的商場,看了一圈,覺得太貴了。就到旁邊的批發(fā)市場,給大山買了一件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衣服和鞋子都是國際名牌,耐克,這個牌子大山還是聽過的。
第二天來到學校,班里同學果然投來異樣的目光。大山一邊裝作沒看見,一邊心里有點忐忑。心想,我憑什么就不能穿好點的衣服。
下了課,別人的目光依然異樣。大山跑到操場上,想躲開這些目光,國際名牌的運動鞋果然不錯,比自己以前穿的布鞋又輕便又有彈性。
旁邊經(jīng)過別的班的兩個男生,盯著他的衣服和鞋看了兩眼,一臉嘲笑和不屑:
“哥們,你這一身哪兒買的?整個一山寨貨,還好意思穿出來呀?!?p> 男生笑著跑開了,大山有點懵。蹲下去查看自己衣服和鞋子上的商標圖案,又偷偷看別人衣服,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耐克雖然也有對勾,但字母是寫的是NIKI,而別人的耐克鞋,字母寫的是NIKE。
覺得臉發(fā)燒,腳發(fā)癢,磨磨蹭蹭回到教室,腳一直收在課桌下面。回到宿舍,趕緊把衣服和鞋脫下來藏起來,換上自己的舊衣服舊鞋,以后夜再也沒穿過。
隨后幾天,幾個男生總是故意盯著大山的腳,一臉壞笑得問他:
“喲,你那雙耐克鞋呢?太貴了不舍得穿了?”
新衣服遭到了嘲笑,新書包也一樣。
新書包是專門用藍色的牛仔布縫制的,還在上面繡了一個紅色的五角星。放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手工限量版。
一到上課的時候,他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別人都是買的書包。有的是當時流行的軍用挎包,或者其他新款的書包,樣式新穎,顏色鮮亮。他的手工縫制的書包顯得格格不入。
上課的時候為了拿書方便,很多人都會把書包放在課桌上,至少在拿書的時候會把書包拿出來。他不敢讓書包見人,一直把書包放在桌斗里。拿書拿文具的時候就用手在下面摸索,時間長了,他可以準確迅速地摸出任何想要的書。
他的同桌,那個個子小嘴快的家伙,學習一般,只能從大山身上尋找優(yōu)越感。看見大山成績好,就一臉壞笑感嘆說:
“大山,真羨慕你呀。我要是跟你一樣生在農(nóng)村,家里條件不好,我也會刻苦學習的?!?p> 每當這個時候,大山都想給他一拳。
但他不敢,自己在縣城人生地不熟,不敢跟城里同學打架。這個壞小子還有幾個跟他一樣的壞同學朋友,自己也惹不起。
壞小子更加有恃無恐,故意當著他的面說自己今天吃了什么好東西,還問大山:
“這個東西你吃過沒有?可好吃了,可惜你吃不起?!?p> 只能呵呵一笑作為回應(yīng),小個子又故作驚訝:
“大山,你的牙怎么這么黃呀,你們家是不是每天都吃黃玉米面呀,玉米面多健康呀?!?p> 心里如同火山一樣郁積著,卻找不到噴射的出口。
大山的牙比較黃,因為那時他還沒有養(yǎng)成每天刷牙的習慣。
村里沒有自來水,最早還是喝井水,后來進步了,每家會打一個壓水井。用一個手工的杠桿一樣的裝置可以把水提上來。
壓水井每次壓水之前都要先倒一些水進去,否則提水的活塞沒法密封,就提不上水。也有可能水倒進去之后,壓了幾下水沒上來,還把最后的一點水給用掉了。
這還不算,冬天的時候壓水井會上凍,還需要用熱水澆開。
村里的人基本上都不刷牙,沒有這樣的習慣,客觀原因也是因為用水太不方便了。
開始每天認真刷牙,住校的宿舍樓道里有公共廁所可以洗漱,有自來水可以隨便用,倒是養(yǎng)成了衛(wèi)生的好習慣。
第一次來縣城的時候就注意到,最讓他吃驚和羨慕的不是城里的林立的樓房,到處飄著香味的飯館,而是隨處可見的自來水龍頭。一打開就有清涼純凈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城里人看來司空見慣天經(jīng)地義的事,對于世界上另一些人來說,卻是無比奢侈的享受。
在城里上學的第一年,幾乎都是在驚奇和自卑交加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