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了三只小雞,唐行之很是喜歡。
他很喜歡動物,從小到大家里經(jīng)常養(yǎng)狗。只是城市里狗狗沒有足夠的活動范圍,養(yǎng)不好,總咬家具,每次養(yǎng)一陣唐爸就會送人,送給舅舅或者搞農(nóng)業(yè)的朋友。
唐行之很難過,唐爸就告訴他為什么不能養(yǎng)。
而過一陣忘記了這些事,唐行之就會又養(yǎng),然后再送人。
也不是什么名貴犬種,就是中華田園犬。
除了狗之外,唐行之養(yǎng)過巴西龜、鱉、各種金魚、垂耳兔、荷蘭鼠、倉鼠、鸚鵡、麻雀等等,這些就不用送人了。
鸚鵡趁他沒關(guān)好籠子,自己打開飛走了,其它都一直養(yǎng)到掛掉。
其中壽命最長是兩只巴西龜,養(yǎng)到了十六七歲,死了唐行之特別難過。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它們壽命就這樣。于是唐行之又養(yǎng)了兩只中華草龜,資料上說能活三五十年。
至于壽命太短的,他就不養(yǎng)了。
當(dāng)然,他喜歡動物,也喜歡吃肉,這不矛盾。
唐行之現(xiàn)在住的房子很簡陋,有一個大廳一個臥室,連床鋪都沒有,晚上睡的是涼席。要是下雨,有幾個地方還會漏水。
不過還好,他房子還挺大的。
雞籠子放角落,三只小雞挨在一起。這會兒剛到新環(huán)境,它們還有些害怕,放不開。
小雞是一種很溫順的動物,萌萌的。它們餓了、渴了、冷了都會叫,但平時挺安靜的。
唐行之用小竹碗裝了點水,先喂小雞喝水。
又過去了半小時,再裝點剩飯給它們。
一定要先水后食,這是必須的。
小雞察覺到了唐行之的善意,一下一下的啄著剩飯,甚至爭搶起來。
不能一次喂太多,要分多次喂,兩三次都行。
在2020年要是想養(yǎng)雞,那就得嚴格控制成本,麥麩和玉米打碎,按比例認真喂。如果要用到玉米,還得用陳玉米,新玉米不行。實在搞不到陳玉米,新玉米也要放一個月再喂,之前先喂別的。
農(nóng)業(yè)就是這樣的,中國十億個相關(guān)的人,萬里挑一的高手就是十萬個,基本不存在什么必勝秘方,就是看誰更能壓縮成本、提高效率、保證健康。
但放在現(xiàn)在這個效率普遍都低的年代,隨便搞搞就行。
不是天天都有很重的活干,有時候白天閑下來,不能去搞魚,又不想編東西,唐行之就會借鋤頭上山開荒。
現(xiàn)在的人祖祖輩輩其實有很多經(jīng)歷過逃荒、開荒。
一塊地太少了,人太多了,東西不夠吃,人跑了,這就叫做逃荒。
哪怕到80、90年代,逃荒都是很常見的,沒飯吃沒辦法。那時候的逃荒乞丐是真乞丐,遇到討飯的,人們會給他們東西吃。
跑到深山老林里,或是什么人跡罕至的地方,或是一把火把山林燒了,或是慢慢開墾,搞出新的田地,就是開荒。
多虧了許許多多的農(nóng)業(yè)科研人員,以后中國估計難有饑荒了,也難有逃荒了。
但開荒……
在2020年,開荒是個罕見的詞。因為種地不賺錢,拋荒的倒是隨處可見。
唐行之和唐爸在山上開荒。
最早搞的那兩塊地,紅薯苗長勢很不錯。
兩人忙累了,坐下休息。
山另一邊有一健壯男子扛著鋤頭走來,這也是個開荒的。
原本以為是路過的,沒想到他直奔兩人而來,不,應(yīng)該說直奔唐行之而來。
把鋤頭杵在地上,男子開口道:“知青老表,你叫做唐行之?”
這男子長得有些像孫紅雷,要是讓他去演嘿道片,估計要收斂著才能演。
“是的,叫我老唐或者小唐都行,老表怎么稱呼?”
“我叫傅磊,三個石頭的磊?!?p> “傅磊老表,有什么事嗎?”
“我看你好像有點力氣,村里另外幾個知青干活不太行。”
“我以前是干過農(nóng)活的,不是只會讀書的那種?!?p> “我有一個老表準(zhǔn)備分家出去,要蓋房子,你要不要來幫一把?管飯,你也可以多認識一些人。我看你那屋也住不了幾年,等以后你要蓋新房子了,也可以來叫我們?!?p> “沒問題啊!”
“那過兩天我找你。”
傅磊拽拽的扛起鋤頭,大佬一般的離開。
曾經(jīng)的唐行之是個驕傲的人。從小到大順風(fēng)順?biāo)乃徊涣羯窬退ち藗€大的,還連摔了幾次。那幾件事,打碎了他的驕傲,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平凡,覺得平凡也挺好。
他現(xiàn)在要么就休息,嘛事都不干,整天刷小說,自己做點好吃的。要么就認真做事,事情成敗主要還是得看老天爺,努力就好。成功了不需要太高興,失敗了也不用太灰心。
他不僅自己很佛,對別人也很佛。
成功學(xué)都是騙人的,世道好的時候可能有幸運兒成功了,但世道不好,大家肯定都撲街。那些成功學(xué)心靈雞湯,仔細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怎么可能每個人都能成為那最厲害的1%呢?
許多追求,其實是被壞人強加在人們意識里的陰謀,就像鉆石,它值嗎?
許多人就和牽線人偶一樣,受人擺布。
人生短短,沒必要,只為自己活著就好,追尋自己的本心。
心態(tài)一變,熟悉的人都說唐行之好相處了。
這不,這才幾天,就有人主動找他了。
雖然這有點找苦力的性質(zhì),但這時候都是這樣的,互相幫工,主人家管飯,專業(yè)稱呼叫做換工。
傅磊唐行之沒印象,不過這個年代他不認識的老表多得去了。
兩天后,大伙到一塊田里取土,來了有三十多個人。
傅磊指著面前的田說:“我們村就這里的土最好做房子,粘性大。很多人來這里取土,你看它比旁邊地勢都要矮一些?!?p> 唐行之蹲下去抹了一把土地,手指頭搓了搓:“確實是好土?!?p> “你還會這個?”
“以前學(xué)過?!?p> “嘿,那可要切磋一下才行了?!?p> 一群人拿著鏟子,或是鐵锨,鑿著土地。這塊土地很干燥,一下就被搞出了許多粉塵。
唐行之把塵土鏟進了籮筐里,這籮筐的縫隙很小,可比他做的強多了。
從地里把土鏟起,挑到專門做泥磚的地方。
村子里的青壯是抽空來做的,這么多人要真全力干這個,一天就能把泥弄夠,抽空做的就花時間多一點。
泥磚也要分開做,做好一部分就放到雨淋不到的地方,免得被淋壞。
挑了兩天泥,接下來做泥磚才是體力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