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廬灰

第八回 無名輩偏是活絡(luò)客 外鄉(xiāng)客竟識爛柯人

廬灰 rey43 4236 2021-02-21 18:06:12

  費鐸感覺這一程頗是順利,也非是全無憑靠的自覺良好。此類官家事情若當(dāng)在一般人頭上,大多是欣欣然接受了,然而這老輩匠人卻不一定??沙醴瑢υ捪聛?,程吳方卻無駁了這差事的意思,只借茶事以自謙,多道得心中無奈而已。他先說得茶好,再自比箬葉,無非是意旨自己德不配位,又偏被捧在這高位之上。直到后來,三人言說到太平茶本來故事,那程老朝奉方像回魂一般,倒也般配他癡心制茶的名聲。

  費鐸是理解程吳方心思的,只不過是這伴當(dāng)在側(cè),不好說些真實心事。當(dāng)然費鐸如今也已至中年,知道這體己話是不好說出口的,便是有心說,他人也未必領(lǐng)受。忽覺其實自己與這老朝奉似是一種樣人:想要醉心己事,偏被瑣事擾得不得安寧;稍是離群獨處,反又被說了幼稚清高。說到底,還是在意他人看法,看重稻粱飯碗。費鐸思想到此,不由對這老朝奉心生一份同情。世人皆以為,可共情他人而不可自憐自艾。可實則有多少共情,便是將自己影子投了在對面人身上,而后再對影自憐呢?

  然而年在桑榆,影響不追,費鐸苦笑自己只癡長年歲,卻連這共情都不長久了,感慨多是系于一瞬,大約是不惑之年已近,凡事端是看得開了。那山縣官人徒輩一說起公事繁冗陳規(guī),就將費鐸方起的一點同情之心全然破了。費鐸只得暗自嘆一口氣,心說既如此,多余事情也毋要多想多管,此官家事已入得正軌,自己只需職守本分便是了。

  那官人徒輩的山縣口音隨一字一句躥蹦到費鐸耳中,話語內(nèi)容費鐸雖全不在意,吳音官話卻是令他憶起些事來。那音韻仿若抓了錯雜記憶里的一端線頭,然后抽絲剝繭,便想將某段往事理個清楚。然而那事或是久了,或是過往纏繞糾結(jié)本就不愿輕易示人,連費鐸自己都無意碰它,或有意閃避。于是無端自把那線頭縮了回去,繼續(xù)著掩耳盜鈴的把戲。

  待那徒輩終把官家辭令說完,時辰方至隅中。程吳方先領(lǐng)了二人轉(zhuǎn)遍茶廠內(nèi)諸間屋舍,細講各自用途。逢著制茶用具,也給粗說個大概,費鐸隨行也都一一錄下。其后三人又齊去看了后山茶園,太平茶樹逢著開園采摘之時,樹高大約半人。而如今已值初夏,老朝奉又循舊例不采夏茶,只做些剪枝維護活計,新剪枝杈又行填回土里,故而如今茶樹甚是低矮,那茶園又依山勢而走,觀之不甚整齊,二人看了一會兒,也便罷了。

  程老朝奉卻是恐怕上差未得盡興,便又拿出今年新茶請了二人一觀。那茶放在錦盒內(nèi)已然封好,此番老朝奉又特意拆了,只為看得清楚那成茶葉子,期間輔以說明制茶經(jīng)過。這倒讓費鐸想起郝赫宴上篆字簽封之事,不由偷瞥一眼,果然是與那日一樣簽封。吳雅芙言稱那篆字是翁伯韜手書,雖不辨所言真?zhèn)危瑓s真真讓濮伯思當(dāng)眾受了窘。今日既然已經(jīng)無事,不如索性問得端詳,只是不好當(dāng)著這官人面問了。費鐸思想一下,還是尋機把程老朝奉請在一邊,發(fā)言問道:

  “不才還有一事望老朝奉指教。我見這錦盒簽封之上,用篆字所書四字:豐享太平。細想來,端得是好寓意,而題字又筆力蒼勁,不知是否為朝奉墨寶?”

  程吳方不料這后生有此一問,不由自主又去看一眼簽封,才回過神笑道:

  “卬家倒沒得這般智識之人,卻是一老友抽暇贈與并題得的?!?p>  朝奉這笑很快便收了聲,只留一絲笑紋淺淺印在面上。那笑紋隱在黝黑面目里,匿在皺褶滿布間,像現(xiàn)下茶樹葉子上凝著的露水,待等夏日天光一滿,便要消失不見了。費鐸覺察那笑里藏了故事,因舉凡尋常人若得與官家相交,即使不與明面上鼓噪,逢人私下里問起,也必是要粉飾一番,欲擒故縱般與人說了;程吳方倒好像全沒說明的意思,只言說是一老友,應(yīng)該是關(guān)系匪淺,又不想自作招搖??磥韰茄跑剿f,確是有七八分實了。不過那一位省府高座,這一位低就深山,即便是翁伯韜曾任職山縣,然茶葉百種茶廠千家,怎地二人就能結(jié)交了這般關(guān)系。費鐸默記下此事,心念這兩日或可向吳雅芙問了究竟。

  等三人再回正房堂屋,時已近晌午。程吳方果然欲留來客午膳,說只粗做些農(nóng)家小菜。費鐸思想,這老朝奉雖然自稱農(nóng)戶,又索居在此做得多年茶事,可行為舉止、言談話語均不似其他粗魯莽漢或商賈油滑。若只自己野游至此,倒有心與這老丈把盞深敘。可惜如今公務(wù)傍身,又有這徒輩相伴,更何況行前自作聰明,偏為躲了這頓招待,故而早早上得山來。如今之計,也只能好言推辭。隨后,費鐸便與同行官人順原路回了仙棠鎮(zhèn)上,那老朝奉自是一再留客,但見二人去意甚堅,也就不好勉強。終是落得個主客兩便,此番方是罷了。

  二人回程路上,那山縣官人主動問得費鐸今日所得如何,費鐸據(jù)實答了,言稱所獲頗豐,亦合來前與公家所立計劃,不日整理成文,即可向上回了差事。那官人只說如是便好,又問費鐸這兩日可有其他安排,縣上可為他先行招呼照應(yīng)。費鐸本就嫌他人相伴多有不便,遂說只想再走訪些仙棠鎮(zhèn)上茶葉鋪面,做些側(cè)面了解而已,自己這省城上差身份已是足夠,不消再費周章。話語之間費鐸卻又想起一事,盤算或可向這官人尋個答案,于是問道:

  “官人可知,這程老朝奉為何躬耕偏僻鄉(xiāng)野山上,似是不與鎮(zhèn)上諸程后輩為伍?且今日與他說得這官家項目之時,料來縣上先前已有鋪墊,怎地言語之間,還聽得他有閃爍推辭之意?”

  費鐸這同行伴當(dāng),也是山縣一應(yīng)官人里心思活絡(luò)之輩,自是曉得事有輕重緩急,話有說得與說不得的。目下他也只心忖一番,便來回費鐸提問:

  “應(yīng)是上差特意敏感了。我倒覺得似程老朝奉這般巧手匠,隱居如此秀麗山水之間,端是相宜得很”,

  言語至此又瞥費鐸一眼,見對面還再等他答案,便又說,

  “至于老朝奉與諸程之事,我亦只是道聽途說,做不得實數(shù),只在此說來,以供上差判斷。消息言稱,彼時老朝奉母親外嫁生產(chǎn)之后,正逢程家祖?zhèn)髦撇枋炙嚾鄙倌卸〕欣^,程家大郎便過繼了吳方陪伴膝下,自是視如己出,大約總角之年便已開始教他茶事,終始成此派大宗。我想許是老朝奉低調(diào)行事,照顧晚輩諸程感受,故作得謙詞。如此,或令上差有了這推辭之感?!?p>  話說這一程,此山縣官人都沉默少言,似是權(quán)作公事伴當(dāng)存在。現(xiàn)下當(dāng)著費鐸一問,卻說出這許多事來。費鐸聽聞,心下也是略略驚訝,不知這微末小吏緣何靈通這隱秘消息,且像早有準(zhǔn)備。然而若自己無此一問,難道此人就始終不發(fā)此言?可費鐸亦知,這一問再無可能自彼處得到解答,于是只向這徒輩道了謝,便無多言。二人一路即再無話。直至仙棠鎮(zhèn)中,費鐸與他分道揚鑣,那人自往山縣方向去了。

  二人分道之后,那山縣官人便與郝赫通得消息,將今日事情細說了根由經(jīng)過。郝赫問及費鐸可曾問起程吳方之故事,官人說已尋機與費鐸說了。郝赫沉吟半晌,再問費鐸反應(yīng),官人又說無甚反應(yīng),只是其人其后便不再多問多說。郝赫那廂似先聞得一聲輕嘆,又與官人言稱甚善,再道謝幾句,便了結(jié)了此番對話。

  另說費鐸這廂當(dāng)然仍是蒙在鼓里。那山縣官人曾問他之后打算,費鐸雖多作辭令,卻并未對其作偽,此時他自向仙棠鎮(zhèn)上住處行去,確是想午間休整一番,再思往諸程店鋪問些情況??少M鐸怎會知道,吳雅芙已在此候了他多時。費鐸行前與那女子說過此行安排,那時雅芙便與他約定山縣再會,故費鐸今日行程所以緊湊,也是隱隱有為此著想之意。

  這一趟雖然公事,然自郝赫知情之后,便承攬了費鐸此間一應(yīng)行宿事宜。所以吳雅芙自馬伊惟處打聽得費鐸落腳所在,一早見其往程吳方太平茶廠去,便兀自待他事畢回來。

  郝赫給費鐸在仙棠安置住處,是其在鎮(zhèn)上協(xié)理一產(chǎn)業(yè),修葺了沿街幾間老宅,尋常做些住宿驛館生意。此處代管伙計本說郝赫吩咐了這幾日需照應(yīng)費鐸交通往來,而費鐸為圖清靜,便推說公事自有公人從旁照顧,婉言謝絕了。吳雅芙尋來之時,伙計也不多問,伺候些茶點吃食,見無有他事差使,就自尋其他活計做了。

  吳雅芙這番到來仙棠專為尋著費鐸,并不如先前言說那般已有安排。仙棠雖自舊時已是貿(mào)易鎮(zhèn)甸,可鎮(zhèn)上現(xiàn)存老宅民居卻是不多。吳雅芙感嘆郝赫果然在山縣經(jīng)營多年,自己也曾見過他在此間別處產(chǎn)業(yè),皆是收拾翻建得頗具規(guī)模。此類屋宅生意雖不能得獲大利,然早年本地官家無力維建之時,卻可籍此與縣府修得好關(guān)系,得利自是在他處。于此吳雅芙倒不由想起,自己此時也已經(jīng)為郝赫這樁生意奔忙半年有余,期間鮮有空暇料理私事,今日偏為費鐸偷得了半日閑,也不知是否值得,她只私心覺得費鐸不應(yīng)是此局中人罷了。

  待等費鐸進了天井,吳雅芙便已看見了,卻并沒有起身去迎他,仿若還是未篤定今日來會費鐸究竟源起何處,之后又做得何種打算。她只看見那人影越來越近,直越過了天井,印了那男人些許訝異面容在自己眼底,她方感覺眼睛有些澀了,剛才瞠目時思想起的那些問題,仍就是無有答案。

  費鐸一時不解吳雅芙怎就忽地出現(xiàn)在這仙棠鎮(zhèn)上自己住處,然也很快便了然,定是馬伊惟從旁相告,就收了起初訝異表情,輕聲說道:

  “吳律今日至此處尋我,不知有何見教,費鐸一定遵辦。”

  吳雅芙也發(fā)現(xiàn)在這老宅之中,似是做不得高聲,便使手虛指了二樓廂房方向,也低聲回道:

  “堂屋往來人多,敘談頗是不便。我見樓上偏屋已改作茶室使用,不如請費生移步?!?p>  費鐸點首以示同意,吳雅芙也不多言,先自挪步向樓上走。這舊宅樓梯甚是陡窄逼仄,即使修過,也不改格局,腳步踩過樓梯木板便咿呀作響。費鐸于是讓吳雅芙先走幾步,等她行到了半途,費鐸方才上了樓梯。目中所見,是冥蒙中更顯暗沉顏色的木板,以及其上吳雅芙將將移開的步子。她今日只穿了雙樂福便鞋,腳趾在鞋里隨意塞著,腳跟全曝露在昏黃光線里,光線照過舊物上淡淡揚起的塵,那塵挾著晦昧不明的味道,卻仍是不掩她本色肌膚的白。費鐸似覺目光所在不妥,便踟躕片刻,等那女子上得樓了,方繼續(xù)拾階而行。

  那二樓廂房憑窗位置,置放了一方小榻。榻上有一小桌,桌上常布茶甌兩盞。小桌中間另擺了茶壺一把,壺內(nèi)存了少許本地野茶,全供住客自取自便。費鐸與吳雅芙自在小桌兩側(cè)分坐。他又再起身取些熱水,將壺內(nèi)茶葉沖泡了,先把二人面前茶甌淋洗一遍,待片晌茶水出了滋味,與自己并吳雅芙各斟半盞,方回位置坐下。吳雅芙瞥一眼一旁幾案上時鐘,時辰早過了晌午,念來費鐸業(yè)已忙碌一早,卻還在此處張羅照顧,許是借做些事情,以免二人獨處尷尬。

  于是,這女子呷一口茶,啟口說道:“費生今日出發(fā)得早,應(yīng)是已到過程吳方太平茶莊了罷?!?p>  費鐸回道:“今日便是特為訪程老朝奉去得,故已到過莊上了?!?p>  吳雅芙微微頷首,又笑道:“老朝奉可應(yīng)下了省府差事?”

  費鐸雖不知吳雅芙如何得著消息,然也據(jù)實答了:“老朝奉應(yīng)是未有回絕?!?p>  吳雅芙聽聞面上笑容更甚了些,卻不再追問此事,反是又問道:“那山縣隨行伴當(dāng)可與費生說了老朝奉家事?”

  吳雅芙這番倒是問得費鐸不明所以,這女子難不成生得順風(fēng)耳,如何能曉得這許多細節(jié)。一時思想亦不得解,只好支吾問道:“吳律是如何知道?”

  對面女子聞言,卻忽止了面上笑,一字一句解了費鐸這一問:

  “我如何曉得,之后自會細說。然費生所知老朝奉家事,只是其一,現(xiàn)下我便要與你說得其二。那程老朝奉母親外嫁之后,生有二子。幼子過繼回了程家,傳了制茶手藝,即是如今的程老朝奉。而那家長子自留在本家長大,考得功名,入了仕途,其人正是如今高坐省府的翁伯韜?!?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