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民在和李舟山視頻通話,說他可能和吳慧娜要結婚了。
李舟山沒有問周濟民為什么不追豪門女郎了,他猜測可能是計劃失敗了。周濟民說幸好吳慧娜是愛他的,這多少寬慰了他失落的內心。
李舟山問周濟民什么時候結婚。周濟民說可能明年五一。李舟山為吳慧娜感到慶幸,他以為她會被無情的拋棄,同時他也為她感到可悲,始終被蒙在鼓里。
不過雖有波折,到最后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周濟民開玩笑的說:“我是非她不娶,她是非我不嫁,我們是彼此相愛的?!?p> 吳慧娜是個好姑娘,李舟山要周濟民別辜負了她。
周濟民又問起成都同學的情況。李舟山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之后,他欲言又止的告訴了周濟民一件事——張婷玉結婚了。
周濟民聽到這件事,在電腦的另一端,怔了一會,面色僵硬的說道:“好事啊。”李舟山說她老公是于哲明。
周濟民從僵硬中恢復到玩世不恭:“他們兩個挺般配的?!崩钪凵叫Χ徽Z。周濟民又問李舟山去參加婚禮了嗎。
李舟山說他和于哲明不往來的,怎么會去參加婚禮?
周濟民勸道都是同學,至于這么大仇恨嗎?
李舟山說不是仇恨,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張婷玉以及于哲明都是李舟山的大學同學。張婷玉算是理工科女生中出落標致的,她那時暗戀周濟民,有讓李舟山幫忙傳遞過禮物。
只是周濟民當時正一心一意的追一個舞蹈學院的女生,除卻巫山不是云。后來周濟民表白遭遇尷尬,那個女生根本沒有出來應答。
周濟民心灰意冷,卻從湊上前來的張婷玉處找到慰藉。周濟民曾經帶張婷玉夜不歸宿,據(jù)周濟民的“招供”來看,他沒有“得逞”。室友們都不信周濟民可以引而不發(fā)。
周濟民給李舟山說過,都走到了賓館門口,他突然慫了,撒開她的手,跑掉了。他常拿這件事來論證他并不是一個有花堪折直須折的人,他曾經也是憐香惜玉的純情少年。不過,他們二人交往了幾個月之后便分手了。
至于周濟民和張婷玉為何分手,周濟民扭扭捏捏的,不肯吐實情。后來張婷玉又和同班的于哲明談戀愛了,周濟民一直單身到畢業(yè)。
李舟山和于哲明是同班同學,但是卻老死不相往來。剛進校門時,總有人會說大家聚在一起是緣分云云。李舟山則認為所謂同班同學就像轉乘公交車時,在同一個站臺上懷揣著不同心事的人,這些人機緣巧合的聚在一起,不是為了同一個dream,而是蓄勢各奔前程。
李舟山和于哲明就是湊巧站在同一個站臺上等車的人,他們由于看彼此不順眼,而沒成為“刎頸之交”。
為何二人如此看不慣對方呢?緣于各自的家境不同、思想迥異不能共處一個屋檐,又不能說服對方放棄根深蒂固的觀點。睚眥之恨,乃成嫌隙。
于哲明來自大城市,是個不知道水稻要栽在水里的人。而李舟山正好相反,雖然知道如何插秧,卻對計算機全然不知。于哲明駕輕就熟的操作著電腦,而李舟山入學前只知道怎么開機。
有一次上計算機課,老師當時正在演示如何運行程序,老師說按任意鍵結束。李舟山還舉手問老師哪個鍵是任意鍵,引得哄堂大笑?,F(xiàn)在李舟山竟然成了一個軟件開發(fā)工程師,真TMD諷刺。
當然,以上這些,還不至于引得二人彼此視若仇讎。于哲明寒暑假回家向來是坐飛機,他有次當著李舟山的面,說起到火車站去接他哥哥的情形。
于哲明說當時人真多啊,恨不得拿把機槍掃倒人群,他接著發(fā)感嘆,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人不坐飛機要做火車。
這讓當時連火車臥鋪都坐不起的李舟山聽來,簡直要氣炸肺腑了。
不過,通過于哲明的話,讓李舟山豁然明白了一件困惑許久的事。晉惠帝司馬衷聽聞天下慌亂,百姓餓死的報告后,反問臣子:“何不食肉糜?”
歷史學家常把此事當做惠帝弱智的證據(jù),李舟山之前也是這樣覺得。于哲明的為何不坐飛機的言論,讓李舟山頓時覺得以肉糜的例子不足以佐證惠帝弱智的事實。因為于哲明不弱智,不但不弱智,而且聰明絕頂。
深宮玉食何從得,稼穡艱難豈不知?如果生在富貴人家,父母又專注于安樂教育,兒女做出類似于司馬衷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
齊景公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發(fā)出“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言論,也是無可厚非的。
畢業(yè)之后,于哲明去國外游學了,或者叫留學吧,前不久剛回來,還帶回一張某大學的文憑。這次,于哲明和張婷玉兩家聯(lián)姻,可以說是強強合作?;檠缡窃趦傻馗鬓k一場,前來祝賀的絡繹不絕,陣仗足可以媲美溥儀迎娶皇后婉容。
由于李舟山骨子里殘存的小農思想作祟的緣故,最終導致了和于哲明的分道揚鑣,或者說從未踏足同一條船。
張振聲的情況和于哲明又有不同,張振聲小時候因為父母忙于生意無暇照顧他,便他送到鄉(xiāng)下的爺爺家。
他小時候因為和叔叔家的孩子爭食,遭到了嬸嬸的冷嘲熱諷。嬸嬸說他是吃白食的,要他滾回去。張振聲當時雖然不明白嬸嬸要他滾到哪里去,但是他能看懂白眼。
盡管叔叔為此呵斥了嬸嬸,但張振聲心里仍覺得難受。后來父母生活安定之后,接張振聲回到身邊。張母總為之前沒能親身撫養(yǎng)張振聲而自責,所以不免溺愛過度。
張振聲從小便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擺脫。正是因為李舟山和張振聲都有過挖蚯蚓釣魚以及偷果子、打架的經歷,所以他們相談甚歡,并不覺得隔閡。
只是張振聲則在想方設法掩蓋曾經的經歷,他不會主動向人說起鄉(xiāng)下生活。
周濟民又假裝無心的問了一些張婷玉的事,李舟山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訴了他。李舟山向來是恩怨分明,和于哲明不睦,絕不會牽連到張婷玉。
李舟山和張婷玉的關系比一般同學友誼要略微親密些,這還是有賴于周濟民的緣故。這次張婷玉大婚,她并沒有向李舟山發(fā)請柬。李舟山本來還在做思想斗爭,若接到請柬要不要去。
直到婚宴當天,李舟山都沒有收到請柬或接到她的電話。對此李舟山感到意外,內心不免有些失落,但他還是安慰自己省了一筆禮金。
李舟山沒把沒有收到請柬的事告訴周濟民,他覺得這樣很沒面子。他把聽來的有關婚禮的事,一字不漏的講給了周濟民。
李舟山講完,看周濟民怔在那里一動不動的,他在電腦這邊喊了幾聲才喚醒周濟民。李舟山感覺周濟民對張婷玉肯定沒有完全忘懷,不然也不會晃神,最能佐證李舟山猜測的是周濟民一直回避談和張婷玉分手的事。
以周濟民的不羈個性,能把細節(jié)講的令人作嘔的行事風格來看,他是有難言之隱。李舟山以前問過一次,周濟民不肯講,舟山也就不再問了。
和周濟民結束了視頻聊天之后,李舟山看了看時間準備給夢君打電話,這時竟然接到姜夢君媽媽的電話。
李舟山心中一驚,雖然他手機存著姜父姜母的電話號碼,但是從未有過直接聯(lián)系。他不知姜母為何主動給他電話,忐忑不安的接了。
姜母先是問了他工作的事,后慢慢就聊到了房子的問題。上次夢君帶李舟山回家,姜父姜母通過對李舟山的考核,還算是滿意的,唯一讓姜母不放心的是李舟山今后會不會回家鄉(xiāng)發(fā)展,她是決計不允許女兒遠嫁他方。
姜母剛和夢君聊了天掛了電話,便給李舟山打了電話再次探聽口風。李舟山也再次向姜母表明沒有回家的意愿,是隨著夢君落戶這里了。姜母又問了李舟山什么時候買房子的事。她覺得早一天買房子,便早一天安心,不然誰知道他會不會回去呢。
什么時候買房?這個問題,李舟山和姜夢君已經探討過很多次了。如果不靠家里的幫助,他們二人需要五六年才有足夠的錢付首付。
李舟山不愿意等那么久,他打算再攢一兩年的錢,就向父母開口借剩余的。李父五十多歲的人了,仍然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忙綠,其實也是為了李舟山今后的房子。
父親的錢來之不易,李舟山不忍伸手拿來,那樣的話他覺得心中有愧?,F(xiàn)在又一次被姜母逼著問房子的問題,他如芒在背,不知怎么應對。
姜母聽到電話那邊的李舟山說不出一句整話,她猜想這李舟山可能真是靠不住。她也就沒有再逼迫了,只是說了幾句讓他好好工作的話,就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