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龍城調(diào)研
第二天按照之前的計劃,今天是要到省會龍城去考察開店的,劉天明早上直接組織人馬準備出發(fā),張大成也早早的來到了摩托店,同時他還帶著另外一個年輕男人,看來是他的助手。
一切都是為了工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做大事者的處事態(tài)度,既然張大成帶著這個年輕人,說明這個年輕人一定有張大成欣賞的地方,劉天明父子倆也不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操心。
這也是劉天明為什么,一開始就給村里的十個年輕人,開800元一月的工資了,人只要有了積極性和危機感,才會不斷的進步,況且,人一旦到了高位,又有誰愿意重新變回平常人呢。這也是劉天明父子的精明之處和用人之道。
此時的父子倆,重資產(chǎn)在手,有銀行撐腰,這點千八百塊的工資都是毛毛雨,兩人的目標是如何快速實現(xiàn)盈利,迅速做大做強,所以說員工和老板有時候真的不一樣。
劉天明本來計劃是帶上劉思成的大伯和三叔去省會的,但是兩人現(xiàn)在正忙著在村里籌備資金,這兩天估計兩人肯定會很忙的。所以劉天明決定帶上劉思成、以及劉思成的四叔、小叔前往龍城實地調(diào)研,一行六人來到了天泉火車站,正好趕上八點半的火車,這也是幾十年沒變的老時間了,所以大家也不是很著急,這次的路程不是太遠,也就兩個小時的車程。
在此又不得不說一下天泉市的地里位置了,天泉市緊鄰兩大省會城市,一個就是三晉省的龍城市,距離不到120公里,另一個就是河被省的賈家莊市,距離同樣也是不到120公里,這樣的地理優(yōu)勢,真是全國少有,也為劉思成父子的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這時兩省之間還沒有建立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后對兩省的經(jīng)濟騰飛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龍城,作為三晉省的省會。是全國排名靠前的大城市。在1981年的一份統(tǒng)計中,全國三百萬人口以上城市三座——魔都(608萬)帝都(466萬)港都(382萬),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4座—神陽(293萬)武翰(266萬)廣洲(233萬)哈皮市(209萬),百萬人口以上城市11座——重青市(190萬)南靳市(170萬)安西市(158萬)霧都市(137萬)長崇市(130萬)龍城市(123萬)。按人口規(guī)模,龍城市是當時全國第十三大城市,這應(yīng)該也是建國以來龍城在全國的最高排名了。
下車后,看著車站附近滿滿的都是人,大家對視一笑。有人才能做生意,在這省會城市做生意肯定好做。大家下車后直接坐了兩輛出租車,劉天明父子倆和劉晚明坐一輛車單獨走了,剩下的人載著另一輛車走著,但是汽車走的放向和路并不一樣。
是的,現(xiàn)在他們都不帶走著去考察市場了,各自和出租車司機說一聲,就分頭行動了,商定好最后于中午一點以前,在柳巷的寬屏電影院門口集合。一路上這幾個人都是東張西望的,這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里來的鄉(xiāng)巴佬到龍城了,大家一路上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更多的精力是在看道路上的摩托數(shù)量和是否有摩托銷售門店,但張大成更多關(guān)心的是廣告牌設(shè)立的位置,因為他不是龍城本地人,所以格外的操心這塊,當然了,這也是他的本職工作。
汾河是三晉人的母親河,汾河蜿蜒,龍?zhí)逗幯?。出租車行駛過迎澤橋和陽灰橋。途徑迎澤公園,看見公里嬉戲玩耍的小孩也很多,處處呈現(xiàn)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這次考察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帶大家出來長長見識,看看省會城市的不一樣,其次是給大家進行實戰(zhàn)演練,這也就是帶著這幾位核心成員出來的主要原因,劉思成父子倆是想要,趕緊組建一支指哪打哪的隊伍,為即將到來的規(guī)模擴張趕緊做準備。
劉天明一行人,看著五一廣場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部還有一處草坪。此時的廣場周圍幾乎沒有高層建筑。眼前出現(xiàn)的大廈是三晉大廈,它應(yīng)該是當時龍城市最高的建筑了,有四十多米高。
劉思成如果沒有記錯,當時,龍城在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yù)報》中,就是用五一廣場建筑群這樣一幅圖片來標記的。
龍城市被譽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它的工業(yè)相當發(fā)達。冶金、煤炭、機械、化工等行業(yè)有不少工廠。龍鋼在當時也是全國出名的大型鋼鐵制造企業(yè),工人們進進出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最后劉天明在柳巷下了出租車,并支付了高昂的打車費。這條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繁華商業(yè)街,對很多人來說,可不僅僅是指地圖上南北走向的一條街道,而是說整個柳巷商業(yè)區(qū):銅鑼灣+開化寺街+鐘樓街+食品街……這里是華夏大陸十大商業(yè)街之一,擁有華北地區(qū)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達二十余萬。大凡外鄉(xiāng)人到龍城市出差旅游時,都會在里走一走,用心體味一番晉商的遺風。
劉天明三人看著這柳巷也是感觸頗深。這里比自己之前剛剛?cè)サ?,大都市廣洲也沒遜色幾分,劉天明在心中盤算著。
此時的劉晚明滿臉寫的都是驚訝,他哪見過這陣仗啊,對于一個從農(nóng)村出來的人來說,這太正常了,但是不得不說,人適應(yīng)性是很強大的,所以就是短短一天的時間以后,劉晚明也就感覺這龍城也沒那么的特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