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香零山
香零山位于湖南永州城東5華里瀟水河心,實為天然石礬組成的小島,據(jù)光緒《零陵縣志》記載:“郡以此名,地產(chǎn)香草,其葉如羅勒,香聞數(shù)十步,唐世上供,郡人苦之,刺史韋宙奏罷之。香零山,東西長20米,南北寬15米,高出水面8米,蔣本厚記云:“芳香流蕩蕩,為貼水芙蓉,與波明滅,至秋高水落、亭亭孤峙、不可攀躋,予普泊舟其下,明月東來,江水瑩白,獨坐攬扶,覺草木皆有香氣,知古人命名殊不草之。
——題記
天,下著濛濛的細雨,空中彌漫著一層細紗似的白霧,人在其中,那身影便不是很清晰,只是因為要去領略香零煙雨的美景,我便毫不猶豫地步上了游香零山的小徑。
香零山,孤獨地聳立在水波平靜的湖面中,在這細紗似的白霧里隱隱約約地顯現(xiàn),白線條勾勒得分明的青磚瓦房挑出四角高檐,似與在籠住它的白霧在嬉戲。島上白霧渺茫,因為有微風輕拂,也能看清沉默的立于山頂?shù)挠^音閣,雖然沒有了往昔的鐘聲和香煙的婀娜多姿,卻也是那樣的肅穆與神秘。
也有同樣雅興的游客撐著傘來到碼頭,艄公將我們搖過去靠岸,又緩緩地劃著船回到那來的碼頭靜坐,燃著一支煙也飄離于霧中。
小島上的巖石嶙峋,因為有霧和濛濛細雨,小島便顯得很清新。我們沒有急著走進觀音閣,而是沿著小島的周圍漫步觀賞起來。
小島早就沒有了使之聞名的香草,許多雜枝野藤纏繞著每一塊巖石,倒也有一份蠻趣。光滑的巖石懸在凹凸的石壁間,有幾塊刻著古樸而蒼勁的字,斑駁迷離、布滿了石蝕,年代久遠,已不能完整地認出什么,但也能模糊地辨認出其遙遠;有幾塊清漆涂抹的巖石上被人歪歪扭扭地雕琢著什么拜認石娘、祈求保佑的現(xiàn)代字體,很是清晰。島周圍的河水在無聲地涌動,沖擊著靠近水面的巖石,聲勢并不大,只是濺起輕微的水花,那河中橫七豎八的砥石早就被炸了,一片平坦,早已沒有了險礁。
通向觀音閣的唯有一條石鑿小徑、很窄、彎彎曲曲,有草綠色的鐵扶欄陪伴著蜿蜒在霧中,小徑也因濛濛細雨的潤濕,越往上去,越發(fā)顯得冷清,仰頭望著霧中的觀音閣是那樣虛無和冷峻,路旁的雜藤野枝也不時伸出手來挽留你,于是,你便要既留意腳下小徑的光滑巖石,也得溫柔地謝絕路旁那不時的殷勤挽留,我們便走得很苦,大家都弓著背壓著腿盡力地往上攀,前面的人抬頭便常能看見轉彎處時時擠出來的灰黃色巖石,后面的人則能看的更多,有觀音閣、有白霧、有巖石、有雜藤野枝,還有前行的同伴,再回過頭看去,已經(jīng)看不見我們登岸而上的巖石,彎過來的小徑已在身后站立成石壁。
這時,霧沒有原來那樣濃了,成了一層虛無的煙,遠處的河面上還浮著霧,但已能看見許多遙遠而朦朧的輪廓。河面上送來輕微的涼意,但并不寒冷?!坝^音閣”三個灰白色的字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宛如那早已化作青煙的尼姑服飾,全然沒有一絲生氣。
觀音閣的正中是一尊觀音的石塑像,總是那樣微瞇著眼,雙手合十坐在蓮臺上,面對兩扇油漆的大門,很冷漠。
蓮臺前供桌上的凈瓶空著,并沒有可以普度眾生的柳枝和圣水,蓮臺和供桌蒙著細細的灰塵,慈祥的觀世音也是如此,奇怪的是屋角卻沒有蜘蛛網(wǎng)。在供桌上插香燭的地方也不知被誰扔著一支香蕉皮,塑像邊的兩根圓柱上用金黃色的漆染著兩句佛門謁語。我百無聊賴地繞著觀音轉了一個圈兒,便走向側廳的木樓梯。
樓梯很短,只有六七級的光景,但很結實,人走在上面沒有討厭的吱吱呀呀亂叫的聲音。樓板和間壁都是用光滑的木板做成,密密的,沒有一絲縫隙,自然也就無風可以擠進來,那紫紅色的油漆、低矮而狹窄的空間,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一扇窗正對著石壁下的河面,這時,還只有幾點霧飄散在河面上,雨絲斜斜的慢慢織成一張稀稀的網(wǎng),平靜如鏡的河面被水珠點化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水坑,周圍泛著水花,潔白無暇,艄公早站在了岸邊的屋檐下,只有那孤獨的小渡船偎在碼頭邊,觀音閣的檐也有成串的水珠在滑下,掛一道透明的簾,我依然默立在窗前,感受著窗外蘊含著生機的風。
雨后,河面浮著的不再是霧,而是涌動不息的煙,沒有驚雷,卻也是浩蕩,煙,漫過河面的一切,遠處的堤岸、遠處的樹、遠處的高樓都在這煙雨中默立,高空云霧中透出的光輝映射其中,涌動著一片恢弘,裹著這觀音閣,觀音閣變得神秘起來。
遠方,艄公已解開船,向小島搖來,是該返程的時候了。
我,突然想起,這寂寞的觀音閣,怎么連只老鼠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