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很流行“內卷”這個詞。
剛開始是在微信上的公眾號上看到相關文章,只感覺有點瞎扯;然后聽到同學們議論,只感覺有點幼稚;后來看了羅翔老師的觀點,想要突出人類的尊嚴,只嘆其終歸是一位法學家,而不是一位哲學家??傊浾撘贿叺梗罕蓷墐染?。
我實在是搞不懂,“內卷這個詞怎么就火了呢?不是自始至終都存在嗎?”
我先來捋一下思路。
首先來查一下內卷的意思:盲目競爭,強調競爭的不理性。
那么,就存在這么一群人,他們吃飽了沒事干,就是去爭強好勝,考這個證,過那個級,僅僅只是圖個人上人的爽?他們每天努力到深夜,居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因為一種虛榮的驅使?這種情況可能嗎?
于是那些啥事也沒有的人安慰自己:只要我心態(tài)好就行,他們都是盲目競爭,一群傻逼,爭啥啊,虛榮。
部分努力結果不理想的人,對另外拼命奮斗的人道:“你這么內卷干什么,這些成績都沒用的?!?p> 我仿佛感覺內卷這個詞是隔壁大媽制造的:我考了九十八分,卻還是被老媽逼著寫作業(yè);隔壁大媽兒子考了九十九分,看著我這苦逼樣,感覺來安慰道:“這么內卷干什么,孩子嘛,自我內心最重要,可別因為成績而失去自我啊,不要因為別人厲害就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小心成為書呆子?!?p> 請設想一個孩子聽了這話是什么樣的想法?那些批判內卷的人正如同這個被騙的小孩,當然還有的人如這居心叵測的隔壁大媽。
“內卷”這個詞很雙標,任何一種行為、現象,用貶義去形容,都不會有積極印象。內卷的永遠是別人,從來沒有說自己內卷的。自己的叫努力、奮斗,別人的叫內卷;正如同自己的叫聰明、智慧,別人的叫狡猾、奸詐。
努力從來就不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