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周易》是怎樣煉成的?
皇宮內(nèi)外,熱鬧非凡,一派文治武功的盛世氣象。
天上有飛龍狂舞,地上就有蛇欲噬人。
一件件的蟒袍在上下浮動,許多官員臣子,按著官帽,提著朝服,就往宮殿里躲。
皇城里邊隔三差五就發(fā)生此等大事,百姓都習慣了,臣子們一聽到動靜,拖家?guī)Э诘木屯蕦m里躲。
還沒緩過神來,又得知宮里又發(fā)生了件大喜事——書院奪權了。
在此之前,盡管他們對突然在皇宮旁邊冒出來的書院頗有微詞,可都是敢怒不敢言,畢竟人家掌握了武力秩序。
什么皇城禁軍啊,那都是擺出來看的樣子貨,誰能夠擺平修行者,誰就是整座皇城的主人。
雖然書院有越權的嫌疑,至少政令都是通過他們這些朝臣下達的,程序還算合理,不過是從聽皇帝的命令換做了聽書院的命令,他們還真不在乎。
一旦書院要親自下場,朝臣們都不樂意了。
不是,你書院有什么資格?
平時發(fā)布一些無關緊要的命令還就罷了,畢竟紙上是一回事,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聽說那一道道的命令,都是書院的一個個課題研究小組發(fā)布的,只需見到皇帝信印,朝臣們就執(zhí)行不誤。
只要沒撕破臉皮,那么就一切都好說,就算是皇宮大殿里坐落著龐然大物,照樣可以視而不見。
現(xiàn)在他們要親自來管,這可不行。
一些人摘下官帽,提在腰間,一幅‘誓要做殉道者’的模樣,要來和書院學子評評理。
撩起袍服,趟起大步,威風八面,就要來到書房,旁人還給他們打氣鼓勁。
“好樣的,可不能輸了這口氣呀!”
“咱可都指著你們呢!”
“趟!”
大周皇帝的書房,有個‘易’字。
一開始的名字,是叫‘賜書房’。
‘賜’字,即為賞賜,是指書籍和文字是上天的饋贈。
早年間,大周皇朝收羅天下群書,想要大張教化,大開民智,既然是上天賜書,那就將這書再賜予萬民,又有何不可?
可忽然有天,修行者找上門來,說要把這些書全都買走。
說是要買,其實就是明搶。
當時的大周皇朝沒有反抗,任由修行者把書全都‘買走’,一把火全都燒掉了。
那灼灼燃燒著的,又豈是書籍而已?
那飄飛著的,分明是屬于眾生的一絲絲智慧,一縷縷煙塵。
聚沙可成塔,正如文字化為書籍,那是一代代人的思想和追求。
那是無數(shù)人,無數(shù)年,從尸山里挖出來的,從血海里刨出來的,一顆顆毫不起眼,卻又如群星閃耀的智慧結晶!
正所謂因果輪回。
也因為書籍盡毀,在大周皇朝治下,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誕生了一批史無前例的人間英杰,堪稱盛況空前。
他們來到世上,仿佛是帶著任務而來。
就好像他們就是那些書籍的魂魄,他們在咆哮,在吶喊,在鳴不屈。
諸子百家,盛況空前。
文字譜哀歌,百家齊爭鳴!
修行者一看,這怎么更過分了?
好不容易把你毀掉,結果你又來更狠的?
正想著再把它們毀掉,修行界發(fā)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混沌天災降臨了。
這下沒空去管什么書籍之類的事了,能保命就不錯了。
戰(zhàn)爭斷斷續(xù)續(xù)上百年,又休養(yǎng)生息幾百年,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姬昌做皇帝的時間。
姬昌當皇帝前,曾在賜書房思考了幾天幾夜。
他知道自己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留這些奇書。
世間的真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哪怕焚燒毀壞,終究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來。
這是一個奇跡,這是一個輪回。
當他翻閱古書時,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人影,縱橫穿梭在各種時間里,他從來不曾停下腳步。
可是為什么,偏偏在‘混沌天災’,舉世大亂之時,他沒有再度出現(xiàn)呢?
多少人盼望著他的出現(xiàn),希望他能夠再度拯救蒼生。
可為什么,他卻消失了?
這是姬昌早年間心中的疑問。
可當他看到‘賜書房’里,那些不朽的蓋世文章,才終于明白。
他正在以另外一種方式拯救蒼生。
在那縹緲的火焰當中燃燒著的,正是他的生命。
書上不曾記載,有一人見到古書焚毀,不惜沖入火海之中救書,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人姓周,單名一個‘易’字。
此后,天下英才,如雨后春筍般,相聚人間。
正是那人感動了上天,才讓那么多的書籍獲得了生命,在人間出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以己身修文,以己命立著。
姬昌覺得,自己不能讓這些心血消逝,前人耗費生命著作的不朽篇章,豈能在他手上消逝?
可是,修行者那邊已經(jīng)察覺到了異常,并不是他能阻止的。
一旦他成為天子,第一個消失的,就是這賜書房。
那么,他要怎樣,才能夠瞞天過海,為后世保留一絲生機?
他決定,鑄書!
他要鑄一本好書,他要鑄一本奇書,一本包羅萬象,一本可以永恒傳唱,就連修行者都無法拒絕的神書!
一個‘易’字,逐漸在他腦海中浮現(xiàn)。
修行界已有兩本神書。
一曰連山,一曰歸藏。
暗藏天地變化,古今源流。
相傳是上古至高強者所作,對于修行者,可謂是基礎中的基礎,心法中的心法。
所謂:山之出云,連綿不絕,是為連山。萬物莫不歸藏其中,是為歸藏。
他參考其中各種變化,又將‘賜書房’中無數(shù)玄妙參悟,驚覺萬般造化,皆可合而為一,他不免淚如泉涌,又哀嘆此生苦短,怕是無力成就。
就在此時,有一人出現(xiàn)在書房之中。
正是袁罡風!
袁罡風道:“你若心懷天下,我愿助你,此后,這萬千典籍,皆在你心中,你需窮盡此生,為后世開創(chuàng)經(jīng)典,愿否?”
“我心中所愿,何必請之!”
兩人自此相識。
此后,哪怕是修行者再次焚燒了一切典籍,他也能憑記憶重新再寫出來。
姬昌默默看著典籍焚毀,心說始皇帝焚燒典籍,怕是遭人嫁禍。
典籍可以輕易被毀,可他一旦成了圣人皇帝,就不是那么容易遭修行者毀了。
他能成為天子的條件,正是配合修行者,將一切典籍焚毀。
他花了一年時間,將腦海中的盤旋的文字復原,不止如此,他還將各種精妙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本包含古今典籍,天地間一切變化的神書。
他要讓修行者無法將此書焚毀,甚至還要反過來,借著他們的能力傳遞下去!
這就是《周易》
有了這本書,就可使一切典籍真正不朽。
哪怕萬千大道,無數(shù)典籍盡皆焚毀,也可憑借此書中奧義復原。
最后,他欺瞞修行者一事犯了大忌,有人說他欲對修行界不利,不配當天子,于是將他陷害關入大牢。
即便是在牢中,他也不忘推演《周易》。
有人見他如此,不免感嘆:縱使你有驚世之才能,你可晚點再將那些典籍復原,這不是給人把柄嗎?
姬昌一言不發(fā)。
誰能知道,創(chuàng)造《周易》的先決條件,就是憑借心中變化,將那些典籍復原呢?
至于他默寫出來的那些書是否被毀,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因為《周易》已成!
接下來,只需不斷推演,終有完成之日!
修行者察覺到了危險氣息,怕他會是下一個袁罡風。
殺其子伯邑考,獻于案上食之。
你姬昌不是能掐會算嗎?
如果能算到,說明你有威脅,豈能讓你成為天子?
如果算不到,食子之肉,你又怎么配當天子?
姬昌忍痛食之。
當他登上天子之位時,修行者發(fā)難,說他食子之肉,不配成天子,如何成就圣人?
就在此時,袁罡風殺到,取出伯邑考魂魄,令其與眾生對峙。
伯邑考曰:我父王被囚獄中,饑如枯骨,兒心不忍,故拔劍自刎,將此身血肉獻與食之!
父子相擁,伯邑考逝其懷間,天下大慟。
眾生感念其父子孝義,姬昌原地成圣,立一廟宇,望眾生之念,能令其子重歸,是為凌云廟,香火日益繁盛。
此后不知多少年,凌云霄現(xiàn)世,帶著《周易》歸來。
《周易》一出,連山歸藏相繼隱沒,再也無人知曉。
而那賜書房,不知何時,也化為了易書房。
……
望著天邊火龍,林有全握磚的手,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