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阿青同李世民將白淵迎入城樓之中,白淵落座于首位,一眾文武也在李世民的帶領(lǐng)下同白淵見禮。這些人也都知白淵乃是太子的老師,何況也見識過白淵兩位弟子的手段,故而未敢輕視。
眾人依次落座之后,阿青先是詢問了一下呂巖的去向,白淵解釋了幾句后,就見李世民站起身來問道:“老師,那竇建德手下的道人在這虎牢關(guān)前布下惡陣,我手下諸多修行之士前去試探,皆是折在陣中,就連阿青師姐也是無功而返,險些受傷,不知老師可有破陣之法?”
白淵聞言笑道:“此事易爾。我今入陣一觀,以探得其虛實。說來也是阿青所學被此陣克制,若是洞賓在此,要破此陣也是件易事。今日你且休整大軍,待我明日出手破陣之后,你自可順勢出擊,必能一舉擊敗那竇建德?!崩钍烂衤勓源笙?,連忙帶領(lǐng)手下諸將前去安排明天交戰(zhàn)的事宜。
一夜無話。
到了第二天,眾人用過早飯,當即來到城墻之上,白淵直接飛身而出來到大陣之前,高聲道:“兀那道人,貧道前來破陣了,你可準備好了?”
卻不見有人出來,只一聲音從陣中傳出:“你若不怕死來便是了。”白淵聞言輕笑一聲,當即邁步走入大陣之中。這道人也知白淵厲害,見得其入陣,當即全力催動陣法,數(shù)不清的妖物撲殺而來。
白淵揮手升起護體仙光,而后太阿劍隨之飛出,純陽劍訣御使到極致,便見太阿劍如一輪大日般高懸空中,漫天劍氣落下,那無窮妖物如日出之后的積雪般盡數(shù)消融,無邊血海亦被純陽之氣不斷焚燒,那道人何曾見過這般景象,卻是被驚得臉色煞白。
昔日他以此陣對敵無往不利,那里遇到過這般克制之法,慌了之下卻是失了章法,大陣運轉(zhuǎn)之間頓時出現(xiàn)疏漏,白淵早就嚴陣以待,自是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御使天遁劍訣當即破入陣眼之處,隨后承影劍出鞘,那道人還沒反應(yīng)過來便已人頭落地,魂歸幽冥。主陣之人一死,大陣當即自破,太阿承影二劍游走四周,將殘存的妖物斬殺殆盡,李世民當即指揮大軍殺出虎牢關(guān)。
那竇建德一方未曾料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加之白淵出手之間恍如天人,底下的軍士那里還有戰(zhàn)意,當即一觸而潰,敗兵裹挾之下將竇建德的軍陣沖了四分五裂,李世民抓住戰(zhàn)機,命令麾下大將各率兵馬掩殺而出,李世民更是親率中軍只撲竇建德所在而去,一番廝殺之后,竇建德的大軍死的死,降的降,潰散的兵馬更是逃得到處都是,就連竇建德本人亦被李世民擒拿俘虜。
大軍得勝而歸,當即在虎牢關(guān)內(nèi)擺下酒宴犒賞三軍,李世民等人亦是陪同白淵在中軍帳中宴飲慶功。
正當眾人酒酣耳熱之際,白淵卻是愣了一下,隨后對阿青與李世民道:“有故人來訪,我且去見上一見,你等自行便是,無需管我?!彪S后便閃身出了軍帳,朝著遠處飛去。
待白淵來到一處山峰之上,早已有人在此等候,卻正是那秦廣王。
白淵飛身而下,同秦廣王見禮道:“見過道友,道友此來,可是師叔有何指教?”秦廣王亦是回了一禮道:“奉娘娘圣命,特來與道友交付封神之物?!彪S后便見其手中華光一閃,隨后一副卷軸顯現(xiàn)而出。秦廣王將此物遞給白淵道:“這乃是娘娘取生死簿之本源,輔以先天靈物煉就而成,道友還需尋地鑄就一封神臺,以待日后封神之事?!卑诇Y接過卷軸與筆,鄭重收好,而后拱手道:“此事在下明白,還請道友回稟師叔,就言弟子必將盡心盡力,不敢耽誤師叔大事?!鼻貜V王笑道:“如此甚好,那在下就先行一步,且去回稟娘娘了?!闭f完拱手行禮,隨后便消失而去。
白淵見得秦廣王離開,這才重新取出那副卷軸,將其打開之后,便見其上五岳正神、九州城隍等諸多神職都已名列其上,并且不少神職之下都已注上人名,不少都是之前命喪沙場的豪杰將士,還有許多前朝古人,不過這也正常,不論眼下地府如何式微,到底還是執(zhí)掌生死輪回之所在,找些身具功德之人來位列神道也是件容易之事。
隨后將卷軸收其,白淵當即返回虎牢關(guān)中,進的軍帳之內(nèi),便見眾人已將酒宴撤下,卻是在商討接下來如何攻克洛陽之事。
見得白淵進來,李世民當即起身問好,白淵點點頭道:“眼下諸事已了,我也該回山清修去了,只是還有一事需交付與你,此事事關(guān)重大,你須得盡心竭力將其做好。”李世民聽白淵說得如此鄭重,當即躬身道:“還請老師吩咐,弟子必當竭盡全力?!卑诇Y道:“此番回朝之后,你當稟明你父,當先行收復(fù)山東之地,而后派遣將士于泰山之上鑄造祭壇,此事事關(guān)你李唐國運所在,切記不可有所懈怠。”李世民當即回道:“弟子謹遵老師之命?!彪S后,白淵又囑托了阿青幾句便離開虎牢關(guān),往太和山而去。
卻說竇建德兵敗被俘之后,王世充眼見大勢已去,只好開城投降。李世民受降之后,而后李世民便率領(lǐng)大軍凱旋而還。隨后,又將白淵所說之事暗中稟告給李淵,李淵不敢怠慢,當即囑咐李世民安排心腹人手前往泰山修建祭壇,索性在李密歸降之后,山東大部早已歸入唐國版圖,否則此事還要多費周折。
卻說白淵返回太和洞天之后,再次來到自己之前所處的那片湖泊之畔。當初他觀魚悟道,卻是對如何突破到太乙之境有了些許感悟。
他自修行以來便得傳太清嫡傳的純陽、天遁兩門玄妙劍訣,修行至今,這兩門劍訣可以說是其根基所在。然此兩門劍訣雖然玄妙,但于劍道而言尚不完整,須知大道之行,當有天地人三才并立,于白淵所習劍道而言,天遁劍訣飄渺高遠,當為天劍道;純陽劍訣恢弘浩大,當為地劍道,如此而言,尚缺人劍道方得圓滿。
白淵心有所感,當其創(chuàng)出符合人道之理的劍訣之時,也便是他晉升太乙之時。而眼下于他而言,這一池金鱗便是他突破的契機所在,或者說是這一池金鱗所代表的天下大勢。
白淵靜坐觀魚,便見池魚游蕩之間,似是戰(zhàn)陣變化,沙場廝殺,又如人道氣運流轉(zhuǎn),何時天下一統(tǒng),真龍出世,何時這池金鱗也當生出蛟龍。
白淵周身有絲絲劍氣涌現(xiàn),卻與純陽天遁兩門劍訣不同,而白淵紫府之中,元神之旁,有兩道劍影浮現(xiàn),正是純陽天遁兩門劍訣的劍意所化,而除了這兩道已然凝實的劍影之外,尚有一道若隱若現(xiàn)極為虛幻的劍影在一點點的凝聚,三道劍影位居三才之位,列于元神之旁,而通天教主所賜的那道劍氣則是懸于元神之上。白淵卻是以純陽天遁兩門劍訣為基,以上清劍意為依憑,以天下大勢人道興衰為根本來參悟著屬于自己的人道劍訣。
而就在白淵明悟己道之時,李唐征伐天下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因竇建德被李淵下令斬殺,其部將劉黑闥以為竇建德報仇的名義再次起兵,并于武德四年十二月攻陷冀州,其后李淵派遣左屯衛(wèi)大將軍義安王孝當帶兵攻擊。而后于武德五年六月劉黑闥引突厥南下寇山東,李淵派遣燕郡王羅藝擊之。同時又遣淮安王李神通討徐圓朗。七月貝州,州曹該董康買舉兵造反,以應(yīng)黑闥,李淵以淮陽王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征討。十二月又派遣齊王李元吉擊劉黑闥于山東,到武德六年五月平定。不久劉黑闥兵敗被殺。這時,唐王朝控制了黃河流域,取得了河南、河北的統(tǒng)治權(quán)。
同年,李淵派趙郡王李孝恭、廬江郡王李瑗、將軍李靖等率兵進攻割據(jù)江陵、巴蜀、湖南一帶的蕭銑。
李孝恭、李靖利用長江水漲,率軍進攻江陵。唐軍順江而下,大敗蕭銑勇將文士弘于清江,直逼江陵。蕭銑大懼,臨時征兵又來不及,急命宿衛(wèi)軍出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而回。無奈,只得出降。
接著,唐軍又擊敗在庭州稱楚帝林士弘,占據(jù)了長江中游及嶺南地。而后占據(jù)江淮的杜伏威、輔公拓先后降唐。后輔公拓又圖再起,在丹陽自稱宋帝。李淵派軍討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敗宋軍,直撲丹陽。輔公拓棄城東走武康,后被俘殺。至此,唐朝除朔方梁師都依靠突厥勢力未平外,歷經(jīng)七年征戰(zhàn),戰(zhàn)亂不休的中原大地再次被李唐王室一統(tǒng)。
就在滿朝文武欣喜于天下一統(tǒng)之時,突生變故。卻是李建成不滿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與其三弟李元吉密謀造反,欲擒殺李世民而后逼宮李淵,令其退位于自己。
可惜李世民戰(zhàn)功卓著,于軍中威望甚高,李元吉手下將領(lǐng)不欲隨其造反,故而將此事密告李世民。李世民卻故作不知,將計就計暗中派遣兵將,待李建成起事之后再將其順勢擊敗并于亂軍之中將其射殺,待李淵知曉之后,李建成已然喪命,卻是無可奈何。
幾年后,李淵有感李世民大勢已成,朝中文武俱是聽從李世民之命,心灰意冷之下,卻是下詔將帝位傳于李世民,而后自居深宮,不再理會國事。
而就在李世民登基稱帝之時,白淵當即心有所感,卻是他為李世民的老師,與其氣運相連,李世民登上帝位,掌人道氣運,白淵自身的氣運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白淵當下便明白時機已至,便立刻動身前往長安,準備開啟封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