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小孩子或者是大人都會喜歡鹿吧,不管是麋鹿還是其他種族的鹿。
鹿科是哺乳綱偶蹄目的一科動物。體型大小不等,為有角的反芻類,分布于歐亞大陸、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緯 40°以北地區(qū)及西南非洲,全世界約有34種,共16屬約52種。
鹿科動物其特征是生有實心的分叉的角,一般僅雄性有1對角,雌性無角,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
外形特征: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xì)長,善奔跑。多數(shù)種類具角,無角種類則具獠牙狀上犬齒。
生長繁殖: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僅馴鹿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睪丸激素的影響。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jié),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jié)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干枯脫落。
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shù)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體也有斑。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fā)達(dá),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雌鹿有2對乳頭。熱帶鹿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jié),一年發(fā)情多次,角不脫落;溫帶鹿晚秋至冬季交配,多數(shù)一雄多雌,每胎產(chǎn)1~2仔,多達(dá)3~4仔。
代表物種:梅花鹿Cervus nipp Temminck
[別名]花鹿、鹿、哈,班龍(古稱)。
[分布]為亞洲東部特產(chǎn)種類。國內(nèi)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目前野生較少,大部分為家養(yǎng)。國外分布于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
[瀕危情況]IUCN(2009):無危(LC)?!秶抑攸c保護野生動物名錄》:I級。
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別名]赤鹿、八叉鹿、黃臀赤鹿、白臀鹿、紅鹿。
[分布]分布較廣。國內(nèi)分布于HLJ、遼寧、NMGHHHT、寧夏賀蘭山、青海、甘肅等地。國外分布于歐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俄羅斯東部、蒙古、朝鮮、韓國等。
[瀕危情況]IUCN(2009):無危(LC)?!秶抑攸c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
歐亞駝鹿Alces alces(Linnaeus)
[別名]麇、罕達(dá)犴、堪達(dá)罕。
[分布]為環(huán)北極型動物,廣泛分布于歐亞和北美大陸的北部。我國為歐亞駝鹿分布區(qū)的南緣,歷史上分布較廣,數(shù)量亦較多。現(xiàn)主要分布于東北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北部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XJ北部的阿爾泰山區(qū)。
[瀕危情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
[別名]歐洲狍、狍子、瘴狍、野羊、狍鹿、咖夏。
[分布]分布于東北、NMG、青海、河北、河南、山西、XJ、甘肅、寧夏、湖北、陜西等地。
[瀕危情況]IUCN(2009):無危(LC)。
馴鹿Rangifer tarandus(Linnacus)
[別名]角鹿、四不像。
[分布]是環(huán)北極分布動物,廣泛分布于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已人工引進到南喬治亞島上,生有狀況良好。據(jù)考證,我國馴鹿與貝加爾湖東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溫多苔原高地的馴鹿有淵源關(guān)系(馬逸清,1992)目前,國內(nèi)馴鹿只見于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qū)。
[瀕危情況]我國馴鹿都是半家養(yǎng)種群。由于長期近親繁殖,遺傳衰退嚴(yán)重,加之疾病、天敵為害,生死數(shù)量大致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