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三國人物自白

補充01.王朝難過三百年大關

三國人物自白 櫓快 1548 2021-03-30 00:05:00

  前言:主要的三個問題,一是資源承載力有上限,二是既得利益階層,三是地方與中央的矛盾。

  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問***,中國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回答說:行,這就是民主。那為什么少有壽命超過300年的王朝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一點有些像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使用時間很難超過三年。時間一長,垃圾積累得多了,各種硬件也跟不上時代了。用的時候,各種毛病就都出現(xiàn)了。同樣,一個王朝時間長了之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增大,各種利益階層固化、盤根錯節(jié),也會讓王朝被歷史淘汰。

  具體說來,首先是資源承載力的問題。在中國的版圖內,宋朝以前,人口極盛時,大致也就是五六千萬人口。每當此時,內部往往就會爆發(fā)各種天災人禍。畢竟人口壓力大了,無立錐之地的人就越來越多了。而中國古代又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除了農業(yè)之外,沒有任何一個產業(yè)能夠吸收這么多的人口。

  此時,資源的承載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人與自然的矛盾一觸即發(fā)。于是當旱災、洪澇、蝗災等自然災害爆發(fā)之后,這些沒有恒產的人,便會立刻面臨死亡的威脅。于是在野心家或是雄心壯志者的帶領下,他們便會掀起一波造反狂潮,加劇災害的影響范圍與程度。比如明朝崇禎皇帝在位時期就是這樣,以陜西為代表的北方地區(qū),遭遇了連續(xù)十多年的天災,使農民起義一波接著一波。

  這和當政的統(tǒng)治者是否英明,關系不是很大,畢竟明君在位,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不得不說,明君要靠文治武功來加冕,無法力挽狂瀾,開創(chuàng)中興之治的皇帝,自然與“圣君明主”的稱號無緣。所以有時便給我們一種錯覺,好像一個王朝的滅亡,主要是因為皇帝昏庸??墒侨绻沿熑瓮频搅艘粋€人身上,情緒有了發(fā)泄的出口,便會忽視制度上的問題。尤其是一個新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一派欣欣向榮之景,最容易疏忽大意。

  資源與人口的矛盾這一問題,處理起來,時間長、見效慢,特別費神。在能處理的時候,大家感覺沒到那個地步,時機不好,犯不上改革。等到大多數人都覺得需要改革的時候,改革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

  其次,是既得利益階層問題。每當提到既得利益階層的時候,都感覺這是一個貶義詞,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但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現(xiàn)實。的確,當手中的槍桿子夠硬的時候,可以將這群人通通消滅,但是隨后自己內部的戰(zhàn)友也會發(fā)生分化,占據這些位置。漢高祖手下的老弟兄們,出身貧寒,但在推翻秦國貴族之后,也成了大漢朝的新貴。

  明太祖農家出身,推翻了騎在漢人身上,作威作福的蒙古人。但他的子孫,老戰(zhàn)友的子孫,他的兒子朱棣手下靖難功臣的子孫,卻不復先祖之勇,成了欺壓百姓的明朝宗王、勛貴子弟。曾經占據這些位置的人被消滅了,但這些位置依然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王朝更替,更像是孫悟空所說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姓劉的地主,打敗了姓嬴、姓項的地主,但大多數人還是以前的佃農身份。老瓶裝新酒,里面的酒還是舊形狀。

  當國家財政出現(xiàn)嚴重問題,急需改革之時,這把刀砍向哪里呢?往往是那些沒有發(fā)言權的窮人。但從這些人身上是收不到多少稅的,無法改善財政環(huán)境,只能茍延殘喘。即便這樣,也會讓很多貧苦百姓走上絕路。所以如果不在開國之時,就限制這個階層的力量,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就很難改善了。畢竟,砸碎舊秩序后的重建,比推倒自家房子蓋新居,要容易一些。

  第三,國家內部各個地區(qū),參政議政的權力,與科舉考試的成績密切相關。在文教興盛的江浙地區(qū),一個縣的進士人數,多過北方一府,甚至一省的人數,都是有可能的。如此一來,無法在中央朝廷發(fā)聲的貧窮落后地區(qū),不僅與好處無緣,還要承擔更加繁重的賦役。如此一來,一方面容易讓地方與中央離心,另一方面也容易將矛盾,在局部地區(qū)集中化,將該地變成一點就著的火藥桶。

  以上就是主要的三個問題,一是資源承載力有上限,二是既得利益階層,三是地方與中央的矛盾。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