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種渴望有人與他共同分擔,又不敢付出信任的矛盾,時刻在折磨著他。所以古代王侯,每每自稱“孤王”、“寡人”。
01.
大人物也有喜怒哀懼
大人物的恐懼,只有身邊人才知道。所以有些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比如范蠡就是這樣評價越王勾踐的。而日本戰(zhàn)國時期的豐臣秀吉,就從不羞于談及自己的過往。這不單單是兩人性格的區(qū)別,還和大環(huán)境有關。
如果社會能夠接受一個人從無到有,包容他的過往,并以他現(xiàn)在的成就為驕傲,他當然可以自豪地說出,自己起于微末之時的困窘。但勾踐所受到的屈辱,卻無法被當時的社會接受,即便在他滅掉吳國之后,也會成為別人攻擊他的笑柄。而在他的內(nèi)心,也會將這種嘲笑不斷放大。就像他從越王變成階下囚時,所受到的嘲笑一般,讓人恨不得一死了之。
因此日本人評價豐臣秀吉,說他是“日本第一出人頭地之人”。相反,如今還有人,拿勾踐的王后編造野史。人們不在意事實,只要這件事有發(fā)生的可能性,他們便默認這件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然后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獵奇心理,去探尋每一個細微之處。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資料,便發(fā)揮想象力去編造。這種恥辱,即便在現(xiàn)代中國,也難以被接受。
這還只是大眾的想象,如果從事件的親歷者口中說出,就更是個驚天大瓜了。盡管有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一系列神化國君的方法,但也改變不了他是人的事實。是人就會有欲望,有恐懼,尤其是在危難時刻,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面具被撕開過,露出了面具后那張?zhí)撊醯哪?,那張臉還怎么板得起來呢?身為君主的威風、架子,倒了就很難再端起來了。
02.
生命系于忠誠
而且皇帝的生命,要靠身邊人的忠誠來保障。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皇帝將禁衛(wèi)軍交給心腹將領統(tǒng)帥,而心腹將領又把自己的貼心人,安插在要害部門里。大家將安全問題層層轉(zhuǎn)包,自己也沒法直接掌控底下的兵士。所以《孺子帝》里說,“皇帝的權勢,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內(nèi)”。
十步以內(nèi),是刺客的天下,即便如秦始皇一般威壓四海的雄主,在“荊軻刺秦王”時,也只能用自己的兩條腿跑,也只能自己拔劍格斗,而不能假手于人。都不必說那些被外戚、宦官捧起來的皇帝了,單說雄才大略、征戰(zhàn)無數(sh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死于近侍宗愛之手;討平藩鎮(zhèn)的中興之主唐憲宗,也是被宦官毒死的。
但生命只有一次,覬覦皇位的人卻數(shù)不勝數(shù),拿自己的命和國家,去賭一個人的忠心,風險實在太大。所以身處高位的大人物也害怕呀。在這種恐懼驅(qū)使之下,他們往往會有兩種主要舉措。
一種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但凡不放心的,總得尋個由頭殺掉了事。曹操就尋了個擾亂軍心的由頭,殺掉了一直不放心的楊修;而還是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擊敗洛陽王世充后,斷然拒絕了名將李勣的苦求,斬殺了在綠林、農(nóng)民軍中都頗有號召力的單雄信。
另一種就是不斷試探,打壓臣下的威望。比如深諳帝王之術的嘉靖皇帝,就是此中高手。他讓朝中眾高官,為他寫用于道教齋醮的青詞,便令這些以道德文章立身的士大夫們,受盡了士林嘲笑。堂堂國之棟梁、大明輔弼,被搞得像一個個弄臣一樣,實在沒有面子??刹粚懹植恍校瑸榱死习鍋G面子,正是表忠心的好機會。
而這些人丟臉、威望掃地,正是嘉靖皇帝想看到的。畢竟權力都交給他們了,如果他們還受到下面人的擁戴,他這個皇帝做得可就不安穩(wěn)了。而大奸臣嚴嵩的老上司首輔夏言,便是對寫青詞這件事,越來越不上心,逐漸失了帝心,才讓嚴嵩有機可趁。
這套辦法,可不是到嘉靖皇帝才有的,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人實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在擔任韓國國相時,便教韓昭侯隱藏自己的想法,讓臣下捉摸不透。
有一回,韓昭侯靠在榻上睡著了,負責國君衣服的近侍正好開了個小差,于是負責國君帽子的近侍,心想機會來了,就主動將衣服蓋在了韓昭侯的身上。結果國君醒來,問明情況之后,責罰了開小差的近侍。當大家以為,主動蓋衣服的近侍,要受賞時,國君卻狠狠懲罰了他,比犯了錯的罰得還狠,因為他多管閑事。
其實如果我們站在韓昭侯的立場上,便能想明白這件事了。一方面,國君如果賞了蓋衣服的人,不正好符合大家的預期嗎?這樣一來,國君的心思就被人猜透了,各種溜須拍馬的人就止不住了。另一方面,如果人人都以這種借口靠近國君,倘若里面有一個刺客,他的小命也就交代在這兒了。這和曹操“夢中殺人”,是一個道理,都是在防十步之內(nèi)的威脅。
所以,在我們眼中至高無上的皇帝,其實是很孤獨的。他既要裝得像神一樣,隱藏自己作為人的情緒;又要帶著懷疑的眼光,審視每一個親近的人。這種渴望有人與他共同分擔,又不敢付出信任的矛盾,時刻在折磨著他。所以古代王侯,每每自稱“孤王”、“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