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為水妖事耽擱日久,恐誤了正事,心急如焚,除了蟾精的第二日便匆忙離開,此后星夜兼程,登山越嶺,趕往平都。
行一月有半,到得梁平地界,平都山便在此地。過了界碑,張謙覺幽風(fēng)習(xí)習(xí),靈氣充沛,見山野溪畔鬼魅眾多,陰氣濃重。
人鬼殊途,野鬼多近人,輕者令人心煩躁郁,重者使人惡疾纏身,此地野鬼卻不纏人。
張謙叫住一鬼,問他:“此去平都山多少路程?”
那鬼見張謙身有道術(shù),也不懼怕,答曰:“今日已晚,你到城中住下,明日往西去二三十里便是了。”
說的是梁平方言,張謙尚可聽懂。
其又叮囑道:“三日后封山門,你莫錯過。”
張謙又問:“為何要封山門?”
那鬼道:“那就不曉得嘍?!?p> 張謙稱謝,又問他:“我能與你交談,你不覺奇怪?”
那鬼道:“你是道士,自然會法術(shù)?!?p> 張謙啞然笑道:“多謝指教?!?p> 大道無情,人鬼有靈,皆生于天地之間,卻是自己囿于成見了。張謙想通此理,心情大暢,誦《清靜經(jīng)》,趕赴縣城。
進城已是傍晚。城中亦有野鬼游蕩,人鬼“相處”和諧,不禁對此地心生好感,找了家客棧住下,飯后正做晚課,掌柜找來了。
歉然道:“今日客棧滿了,有位小師父無地可去,在此借住一晚,能否跟您拼個間?!?p> 說著,把孩子推到前面。張謙定睛一瞧,是個七八歲的小道士,小圓臉,莊子巾,青道服,甚是可愛,道:“進來罷?!?p> 兩人皆稱謝,掌柜離開,小道士入房內(nèi)。張謙與他上茶,問他:“敢問小友道號,居何處名山?”
小道士道:“貧道王自康,在平都山天真觀修行?!?p> 張謙眼前一亮,問他:“山上可有一位王至平王真人?”
“這我就不知了?!蓖踝钥档溃骸懊魅瘴?guī)闳ビ^里,興許師父知道?!?p> “如此大善!”
小道士睡床,張謙打地鋪,二人早早歇下。
翌日清晨,二人同往平都山,去二十里地,游人漸多,有涼風(fēng)撲面,見山脈起伏層疊,山上多松柏,景致秀絕人寰,靈氣充郁,是一處修道寶地。
山路崎嶇,小道士從牛背上下來,二人步行。
此處宮殿眾多,見其匾額,卻是閻羅十殿。
張謙笑問:“怎到了陰曹地府?”
王自康道:“民間傳聞平都山為鬼山,便建了十殿,是供游客游覽的地方,不必在意。”
張謙了然,道家清修,不喜喧鬧,官府會建一些道觀,景點,請道士入住,滿足民間精神信仰。道人生活亦倚仗香火錢。
繞過十殿,轉(zhuǎn)入一條密林小徑,曲曲折折行半日,至山腰平坦地帶,見一道觀,數(shù)間房屋,正北一殿,便是天真觀了。
將黃牛拴在觀外樹上,二人進觀。
觀內(nèi)一老道正在滴水檐下剝豆粒,老人身材瘦削,精神矍鑠。
見自康帶人歸來,只是瞧了一眼,道:“回來了啊?!?p> 起身問張謙:“小友此來所為何事?”
張謙將陳至玄所托之事相告,曰:“此番到來,正是尋王至平王真人?!?p> 道人曰:“我識得老祖,且在觀中小住,過幾日我與你去尋他?!?p> 張謙稱謝。道長將剝好的豆子與豆殼分裝好,道:“我去造飯?!?p> 飯桌相談,張謙知道長道名陸衍息,張謙問道長:“我聽聞平都山要封山,所為何事?”
“原來陳祖未告知于你?!?p> 道長掐指一算,看了張謙一眼,沉吟道:“王祖飛升在即,欲煉五方旗,護楚國眾生,以安道心?!?p> 張謙道:“五方旗乃神仙法寶,凡人如何煉制?”
陸衍息道:“我亦不甚通透。王祖通曉陰陽,道法莫測,非我等能及也?!?p> 張謙于觀中住兩日,見陸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做些農(nóng)活,閑暇喝茶打坐,與莊戶人家一般無二。偶有游客路至此間,無緣者不看一眼,有緣者閑談兩句。
這一日晌午,一玉面道人駕云至觀中,對陸衍息施禮,道:“請師叔移駕春和觀?!?p> 陸衍息點頭應(yīng)下。
玉面道人施禮告退,駕云離去,剛騰上空,陸衍息一聲輕咳,只見那玉面道士跌落門前,往觀內(nèi)作了個揖,尷尬離去。
王自康笑道:“活該!”
他留在觀中看守,張謙隨陸衍息沿山路趕往春和觀。
張謙道:“適才那位道兄的駕云之術(shù)當(dāng)真令人羨慕。”
陸衍息笑道:“我傳你此術(shù)如何?”
張謙大喜:“如此,多謝前輩?!?p> 陸衍息抓住張謙,一把拋至半空,又吐一口氣,兇險之際,張謙覺身體一滯,定在了空中,往下一看,腳踏白云一團。陸衍息又朝他一指,一道金光射入他腦中,道:“回來罷!”
張謙得了秘術(shù),落到地面,行禮道:“多謝前輩。”
陸衍息道:“我喜走山路,你駕云先行罷。”
張謙道:“我道行尚淺,不足以用此術(shù)?!?p> 原來此術(shù)在低微處乃以蠻力強行驅(qū)駕云霧,至高深處外似駕云,實則是與自然相合。
張謙初得此術(shù)便窺得其中要害,陸衍息欣慰道:“孺子可教也?!?p> 春和觀建于竹濤峰,山峰突兀峻拔,多綠竹,時有白鶴飛繞,禽鳴悠遠(yuǎn)空靈,風(fēng)過處,竹林如浪濤延綿。峰下一湖,湖水碧綠恰如寶石,水中魚戲蝦游,水草豐茂,常有鷹過鹿走,于此間飲水覓食。
二人登峰,于竹林掩映間覓得道觀。門外早有道童恭候,引二人過門入觀。于偏房見王至平王真人。
真人身材挺拔,腰背筆直,戴純陽巾,披鶴氅,配陰陽劍,比張謙還要高大許多,雖是老人樣貌,卻有昂揚之志,不怒自威。
彼見二人至此,掐指間通曉緣由,先問張謙:“陳真人如何了?”
張謙答曰:“身受重創(chuàng),無法遠(yuǎn)行?!?p> 又問:“你叫何名?”
張謙通報名姓,又取黃花梨木盒,交與真人。
真人撫錦盒道:“此乃先天道蓮。我煉五方旗少不得此物。小友將其帶來,實是一樁功德,你且在觀中住下,功成之日自有答謝。”
遂喚道童引張謙至住處。
張謙稱謝退下。
房內(nèi)只余平、息二人。
王真人嘆道:“此子心性絕佳,前途不可限量??上c我無師徒緣分?!?p> 陸衍息道:“老祖又何必執(zhí)著于那五方旗?!?p> 王至平道:“我等既入道門,自當(dāng)為祖師分憂,扶正道,護佑天下蒼生?!?p> 陸衍息道:“殊不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乎?”
王至平激昂道:“我輩非天地,亦非圣人,乃是萬物,是百姓,何以比天地圣人。”
又懊惱道:“吾有執(zhí)念,不及你也。”
陸衍息笑道:“道不同罷了。”
王至平轉(zhuǎn)而道:“明日各方道友便至,你我先合計一番?!?p> “但憑老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