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至,朝廷之上漢元帝劉奭特別寵信宦官,他認為宦官是沒有家室的,不會締結(jié)外黨對朝政有所威脅。
這時的西漢王朝,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此起彼伏地角逐著,現(xiàn)階段宦官儼然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宦官中書令石顯的威權(quán)日盛,貴幸傾朝,他說出的事情一言九鼎,公卿以下無不畏懼他。
元帝雖貴為天子,性格上是太好被糊弄了,朝廷大權(quán)被宦官石顯握在手中,一切都是石顯他說了算。
石顯不僅僅是與宮廷太監(jiān)結(jié)為內(nèi)黨,而且勾結(jié)元帝寵臣駙馬都尉侍中史丹、大司馬許嘉等外戚,拉攏那些見風使舵的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等儒臣,結(jié)為外黨。內(nèi)外呼應(yīng),興風作浪,黨同伐異,元帝放縱宦官石顯逼死太傅蕭望之,放逐走了其他儒臣,導致綱紀紊亂,吏治腐敗。
在內(nèi)宮,漢元帝劉奭既寵傅婕妤,也寵婕妤馮媛,就是不知怎么的不愛皇后王政君多親近,要不是太子是先帝指定的,說不準皇后位子也難保了。
傅婕妤在元帝為太子時隨王政君后納為妻妾,她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劉康頗有才藝,人又機靈,極受漢元帝喜愛。
馮媛則在元帝登基后入宮為婕妤。元帝游虎圈時有熊逸出欲撲上殿,眾妃見狀大驚紛紛逃離了,只有馮婕妤挺身而出擋熊在元帝面前,左右侍衛(wèi)才趁機格殺了那熊,才不至于那熊進一步撲向元帝。這一行為讓元帝看重,隨后生了兒子中山孝王劉興。
漢元帝想提高傅婕妤和馮婕妤二個人的身份,他認為二個人都有子為王,但不好稱王太后,于是便改封為昭儀,賞以印綬,位在婕妤之上。
昭儀為昭其儀,尊重之意。
傅昭儀美嬌娘一個,聰慧有才識,知道先帝在時獨寵劉驁,元帝因子得承大統(tǒng),王政君又安穩(wěn)守已知書達理循規(guī)蹈矩。她不好明著使手段,幾次小動作仍是不見撼動皇后王政君,遂有心拉攏人心,常施小恩小惠于人。下至宮人左右,都感念她寬容大度,紛紛為她祝酒祭地,愿她長壽。
隨著年齡增長,誰知那太子劉驁終日沉湎于玩樂,無所事事,與人無爭的樣子。王政君見兒子如此,勸誡了幾次,但沒有收到效果,也沒有了辦法,只好設(shè)法籠絡(luò)王公大臣為太子效力。
建昭四年中山哀王劉竟去世,太子劉驁前往吊喪。劉竟是漢元帝的幼弟,和劉驁游學一塊長大的小叔叔。
漢元帝望見兒子劉驁,感念那差不多年紀的弟弟劉竟,有點悲傷不已。
誰知劉驁到了元帝跟前,卻是沒有任何哀傷的表情,元帝看了很是惱火:“哪里會有一個人不慈和仁愛,卻可以奉祀宗廟,做百姓父母的呢?”
他對劉驁深為不滿,覺得這個兒子不配做天下人主。
元帝第一時間把這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寵臣,曾被他詔令護佑太子的史丹。
史丹做過中庶子,曾經(jīng)為太子的侍從官,對太子劉驁還是有往來深情的,聽了之后內(nèi)心甚至驚訝,連忙設(shè)法向元帝謝罪道:“臣見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為感傷而傷身的情況。早上太子準備晉見時,臣私自叮囑不要哭泣悲傷,以免引起陛下感傷。這事罪在臣下,微臣該死?!?p> 元帝聽后,責怪的意思才開始慢慢消退了。
傅昭儀一開始聽元帝言說改立劉康為太子,不禁心頭大喜。后來又聽元帝說因為劉驁是宣帝愛孫及大臣們力保劉驁?zhí)又?,沒有付諸實施,內(nèi)心是甚為不滿。但她在元帝面前又不好表露出什么來,只好收起內(nèi)心不平,對著元帝說:“康兒聰慧,年齡尚幼,皇上可多加以訓導,愿其日后有才華,好有所作為。”
元帝聽后大為感動:“傅昭儀真是朕的知心,不僅不責怪于朕,還如此通情達理,實為難得!”
他不由得捧起傅昭儀之臉親了又親,多多少少感覺到了傅昭儀的一絲不快,又撫摸著安慰道:“朕心中自有主張,傅昭儀要對康兒多加督促,國家大計非兒戲,光是聰慧不足以治邦安民,須友睦兄弟,孝順尊長,有所取舍,有所胸懷才行?!?p> 傅昭儀聽聞,心中大寬,蹭話媚笑道:“皇上就知道胸胸胸的,一天到晚不為我們娘倆多盤算盤算!”
傅昭儀嬌羞答答,春光泛紅,元帝不免心動,就近拉過傅昭儀。傅昭儀軟綿綿的,似全身已化,身子漸漸發(fā)熱,主動迎合著元帝。
誰知幾度風流,元帝在竟寧元年春偶得風寒,開始病臥后宮,傅昭儀及其兒子劉康,便常在榻前守候侍奉。
傅昭儀命人守衛(wèi)從嚴,凡是來探視皇上病情的,得皇上親自點頭應(yīng)允方可入內(nèi)。
禁衛(wèi)內(nèi)侍等人平時多受傅昭儀小恩小惠,又深知她受元帝寵愛,哪敢輕易放人進去,就連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劉驁也開始難得見上皇帝一面了。
傅昭儀見元帝病重,便在元帝醒時哭泣道:“皇上可要保重龍體,要不妾身娘倆孤依無靠,誰來寵愛奴家?”
傅昭儀的父親是河內(nèi)溫縣人,很早就去世了,其母改嫁魏郡人鄭翁,生子鄭惲。傅昭儀年少時,是上官太后的才人,自從漢元帝劉奭被冊立為太子后,才開始進以寵幸。
劉康年幼的時候,傅昭儀的外戚在朝中同樣如皇后王政君一般受宦官勢力的壓制,多不授用重要崗位,她們親近的大臣雖都有,也非權(quán)重位高之人。
傅昭儀內(nèi)心焦慮不亞于皇后王政君,她只能祈禱元帝病好,借以時日好立穩(wěn)劉康。
元帝時好時壞,昏昏沉沉,在傅昭儀不時的暗示提醒之下,漸漸起了要更換太子的念頭。元帝便在偶有清醒的時候,讓傅昭儀叫了石顯、許嘉、匡衡、史丹等一干大臣,前來商議。
王政君和劉驁聽聞之后憂心忡忡,一時之間一籌莫展。王政君盤衡考量一番之后,對劉驁道:“中書令石顯乃宦官出身,向來與母不睦,與傅昭儀馮昭儀一干眾人也不甚親近,想必中立,不會過多干擾。”
“許嘉之女,現(xiàn)為太子妃,當為太子著想?;蕛嚎勺屘渝斩嗷卦S府,讓許父多與皇上接觸進言?!?p> “丞相匡衡世故,不會過多傾斜他人,召之親近友好即可,不可外露加官進爵之明顯意圖,以防落入他人之口,徒生是非。”
“駙馬都尉侍中史丹為人知足,樂于愛人,雖貌若放蕩不檢點,然謹慎周密,內(nèi)心還是正統(tǒng),深得皇上寵信。曾為太子侍從,平日倒也與母后太子親近多有往來。待母后招他前來商榷,太子也不妨與他見上一見,稍加旁敲側(cè)擊?!?p> 史丹見王皇后和太子焦慮,自然滿口應(yīng)允,借著貼身寵臣的身份直入寢殿探病,趁寢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時,伏在元帝床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
元帝心軟,優(yōu)柔寡斷,見史丹泣不成聲,不免大為感動,長長嘆了一口氣道:“史愛卿請起,聽眾人之勸甚為有理,國家之根本不可輕易左右搖擺,朕不會更替太子,動搖民心。”
史丹聽后心里有底,連連叩頭請罪。
漢元帝接著說:“朕的病恐怕不會有好轉(zhuǎn)的可能,希望你們好好輔佐皇太子,光我大漢,不要辜負朕的重托!”
劉驁皇太子的地位這才穩(wěn)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