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能被稱之為千年世家的家族其實不多,但是弘農楊氏絕對算一個。
弘農楊氏的起源就很有傳奇意味,它的開創(chuàng)者是西漢開國元勛之一的赤泉侯楊喜。
這個人原本只是一個小郎官,在匯聚了無數(shù)英雄豪杰的漢初,其實算不上什么人物。
他之所以能封侯完全是因為劉邦當年的一句“得項羽尸首者,皆可封為列侯!”
沒錯,他其實沒啥了不得的戰(zhàn)績,就是在最后劉邦群毆項羽的時候搶了項羽的一條大腿,所以才被封侯。
祖先雖然不行,可他的子孫爭氣,在西漢時便出過丞相,等到了東漢更是有著“五世三公”之稱,比汝南袁氏還要牛叉。
本以為楊家就要吃上世家的紅利,走上發(fā)展的快車道,結果好死不死楊家出了個聰明絕頂?shù)臈钚?,因為在曹操“立世子”上站錯了隊,導致弘農楊氏在曹魏一直不怎么受待見。
之后弘農楊氏再次時來運轉,楊駿成了晉朝外戚,總攬朝政,風光無二,可惜偏偏碰上了賈南風這么個妖后,一場八王之亂再次讓弘農楊氏跌入低谷。
不僅如此,弘農楊氏還與滎陽鄭氏一樣,派遣分支前往東晉發(fā)展,可惜因為去的晚了,得不到信任,又屢遭排擠,那一支基本已經(jīng)滅絕。
當然,弘農楊氏要是就這點成就也就不配被稱為千年世家了。
它最鼎盛的時候還是后來的北周、隋朝,連隋文帝楊堅都想和它攀上親戚關系,可想而知弘農楊氏的輝煌。
但那都是后話了,現(xiàn)在的弘農楊氏正處于低谷狀態(tài)。
一點風吹草動就能讓他們擔驚受怕,此時的他們便因為劉義真的一道公文特意開了族會。
“永不加賦對我等世家自然是好事,那還用說嗎?”
一個楊氏族人有些不滿族里的大驚小怪,開口抱怨。
“是啊是??!這么一來我們就能有更多佃戶而不用擔心賦稅了?!?p> “沒錯沒錯?!?p> 弘農楊氏現(xiàn)任家主楊珍卻坐在上首,皺著眉頭沉默不語。
“諸位以為劉裕如何?”
“這……”
哪怕是家世顯赫的弘農楊氏,也不得不承認劉裕乃當世人杰,鮮有人能與之媲美。
“那就是了,哪怕劉裕南歸,也勢必會留下后手穩(wěn)定關中?!?p> “現(xiàn)在我懷疑這條“永不加賦”應該是劉裕留下的后手了?!?p> 其他楊氏族人有些疑惑:“這算什么后手?就算是后手,也是對我等世家有利的后手,家主何必疑神疑鬼?”
楊珍卻依舊感覺有些不對勁,倒不是他能看出“永不加賦”這個政令的陷阱,而是單純的不相信劉裕會做出便宜世家的事。
弘農楊氏雖然身居北方,但是消息還是很靈通的。
劉裕在東晉朝廷對世家只有一個態(tài)度——打壓。
所以劉裕肯定不會對世家露出這般和藹的面目,背后必然有鬼。
其他族聞言卻不以為然:“家主別忘了,現(xiàn)在鎮(zhèn)守關中的不過一稚子,估計是他慌了神才下達了這條政令?!?p> “再說了,明明白白的關文都寫的清清楚楚的,家主莫要自擾!”
看著眼前一個個喜形于色的族人,楊珍縱是有萬般說法也說不動他們。
“我這些族人...唉?!?p> 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東晉朝廷的政令都再怎么美好,都基于一個前提——他們能守住關中。
如果劉裕還在,楊珍絲毫不懷疑這點,但現(xiàn)在呢?
更何況楊珍其實和其他世家不一樣,他一開始就不希望晉軍得到關中。
之前說了,弘農楊氏曾經(jīng)派出一些族人前往南朝,但因為得不到信任,且遭受排擠,那支族人幾乎都被殺害。
楊珍和那支族人的小宗關系其實一直非常要好,得知其在南朝的境遇,自然就對南朝有了幾分怨氣。
再加上楊珍比較要強,一心想振興弘農楊氏,而在南朝他幾乎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
因為在南朝的利益基本都已經(jīng)被瑯琊王氏、陳郡謝氏這種豪門給瓜分干凈,早沒了弘農楊氏的容身之地,就算要發(fā)跡,也只能慢慢熬出頭。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弘農楊氏活在南朝的統(tǒng)治下。
本來劉裕留守關中,楊珍也不會有別的念頭,但眼下劉裕突然南歸,這讓楊珍覺得這是上天都在給弘農楊氏一個機會!
————
于是他驅散了眾族人,一個人來到祠堂,看著祖宗牌位,默默上了一柱香。
“列祖列宗在上,我弘農楊氏本是名門,可如今卻沒落至此,珍實在是愧對諸位先輩。”
“眼下關中即將劇變,我楊氏能否一舉翻身,就全靠此次機會了!”
接著,楊珍偷偷喚來自己的親信,讓他帶著自己的口信匆匆向北而去。
“胡夏天王赫連勃勃也是不遜于劉裕的人杰,他雖然不可能如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一樣定鼎江山,但是只是如后秦姚興一般割據(jù)關中還是綽綽有余的!”
“只要穩(wěn)固了關中,以他的能力,甚至可以仿照前秦天王苻堅那樣一統(tǒng)北方!”
“而眼下,赫連勃勃缺少的就是關中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寶地?!?p> “一旦我們弘農楊氏幫助他拿下關中,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到時候會一躍成為不遜于王謝的豪門!”
楊珍慢慢瞇起眼睛,讓他本就狹長的雙眼顯得有些陰森。
這次,他要把賭注押在赫連勃勃身上。
而籌碼便是他們弘農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