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因為要過年,陳平要把家里里外外打掃一遍,卡卡角角的蜘蛛網(wǎng)揚塵要掃除,窗子也要抹干凈,臟了的墻還要糊上報紙或畫報,這些夠她做幾天了。
日子進入八十年代,振奮人心的口號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讓人記憶猶新。高歌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再過20年,大家來相會,那就是舉杯慶祝的時刻,仿佛一片片欣欣向榮景象浮現(xiàn)在眼前。
對于偏僻小縣城的人來說,只要能吃飽飯,就是“四個現(xiàn)代化”的一種表現(xiàn),至于高科技時代,離小城人的想象還很遙遠,大家覺得最現(xiàn)代化的就是象朽朽他們開的貨車,或火車,算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
人們覺著日子是一天天好轉,人的思想沒那么重的包袱了。
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些日用品豐富起來,衣服布料有了許多鮮艷的品種,還是的確良的,那時覺得穿的確良比棉布時髦,因為它花色品種多,還不掉色,布料也不容易皺。
理發(fā)店可以燙頭發(fā)了,有的女人想燙一個電影上那些小姐太太的發(fā)型,也給自己過年增加些喜慶,馮老師和溫老師都去燙了頭發(fā)。
那個時候,年輕人愛上了一種特別,從未聽到過的港臺音樂,有錢人家的年輕人,買了錄音機,放著港臺音樂,一種很時尚洋氣的音樂,溫溫潤潤柔情似水的歌謠讓年輕的心蕩漾。這之前,大家都是唱斗志昂揚,奮發(fā)向上的歌曲。
但最讓人欣慰的是:市場上有私人賣豬肉了,除了國家食品站每月定量供應的外,有錢人家可以在街上自由買肉吃,過年也可多做些臘肉香腸了。
作為教師,待遇還是比較好。所以今年院子里幾位女老師邀約一起置辦年貨。
置辦年貨不是大家抱團一起去買,而是大家抱團自己做。當時的基本年貨就是臘肉、香腸、血豆腐、五香干豆腐、甜酒、粑粑、糯米糍粑、米粉等。
這些東西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麻煩,馮老師家雖然新搬來,大家還是邀請她參加。馮老師也樂意跟大家一起做,畢竟一個單位一個院子里住,還是和睦相處為好。
這活動由小禾家鄰居烏老師發(fā)起,一共7家人參加。
學校有十多戶人家,有的男老師家在鄉(xiāng)下,有單身的老師也是鄉(xiāng)下的,他們過年就回家,不在學校過。
烏老師四十出頭,中等身材,有些中年發(fā)福,她一年四季留著齊耳短發(fā),五官清秀,臉圓潤,櫻桃嘴,能說會道,能干熱心,她是家里說一不二的管家人。
學校的這些主婦都是管家好手,她們有文化,有思想,那個年代出來的女人,縣里有文化的沒多少,有文化的大都有工作,當老師是女知識分子的好選擇。
這幫女老師,都還算有些涵養(yǎng),在學校沒見哪家因有矛盾而大吵大鬧過,孩子們也相處融洽,很少見大的欺負小的,院子里的孩子,也很少在外面惹事。
臘月過了幾天,烏老師把大家召集一處,商量在哪里做這些年貨,得有大廚房才行。
烏老師說,借學校的食堂,學校食堂是兩年前新修的,這年月,學校也只有十幾個單身老師吃食堂,其他老師都回家做飯,因為結婚的老師,家里孩子較多,吃食堂是不行的,結婚后的老師,住的房子也要寬些,不像單身老師就一間十來平方。
雖然結婚的老師家都有廚房,但不大,一下要做幾家的年貨,場地狹窄。
用學校食堂存不存在占用公家財產(chǎn),還得去問校長。
校長家也住學校里,只是他家住學校最里邊的一塊空地上,獨門獨院。他才調(diào)來兩年,這校長有些厲害,在學校嚴厲是出名的,平時他家也不怎么跟其他人家來往,但院子里的幾個女老師不怕他。
烏老師先去跟校長老婆譚姨商量,譚姨這人很和氣,她也想跟大家一起做年貨。
校長聽了老婆的話,也沒說啥。本來平時他對老師們有些嚴厲,有些得罪人,他為官多年,是個脾氣暴躁,但很正直的官,他也想和老師們緩和一些關系,就同意大家用食堂的廚房,但是不能用食堂剩下的柴火。
大家說自己湊柴火,只用學校大鍋灶、磨子、菜刀、鍋鏟、大面板等。
馮老師叫老公去鄉(xiāng)下拉來一車柴,于是大家就開始行動起來。
小禾家沒媽媽,爸爸腿有點殘疾,做不了這些活,小禾又小,更不會做這些,每年都是鄉(xiāng)下大姑媽給她家送些臘肉香腸米粉粑粑來。
這里的人早餐愛吃米粉、油炸粑、灰堿粑和綠豆鍋巴粉等。臘肉、香腸
米粉、灰堿粑、綠豆鍋巴粉、糍粑和甜酒是過年時家家必備年貨。
做這些東西工序繁雜,冬天雖然放得,但水冷,天氣冷,做來很累。街上也有賣的,老師們也要節(jié)約過日子,自己做要節(jié)約一些,還衛(wèi)生,自己用的食材也是好原料。
馮老師跟老公去鄉(xiāng)下買了很多豬肉,用來做臘肉香腸。
烏老師跟何老師是多年同事和好友,她對這沒女主人的家特別關照,也非常心疼這沒媽媽的孩子。
何老師文質(zhì)彬彬,很斯文,他中等個頭,偏瘦,皮膚白皙,濃眉大眼懸膽鼻,一口齊整的潔白牙。
舊社會,他是財主家的兒子,非常能讀書,是個琴棋書畫皆通的才子,還是縣里有名的書法家。只是命運多舛,因生病還落下殘疾?;橐鲆膊恍遥兴鲞@些女人們做的活,他那么聰明的人,不是不會做,而是他不想做,他覺得做這些東西花的時間,不如多看看書或練書法,想吃就去街上買些。
他跟學校老師們不爭不搶,他文化高,有些老師不懂怎樣教的地方,都要請教他,特別是新來的老師,沒經(jīng)驗,不會備課,他都耐心指導。
烏老師要比何老師小五六歲,她剛分配來教書時,沒經(jīng)驗,課堂把控不了。是何老師給她傳授教書的經(jīng)驗,倆人就成好友。后來兩家成了鄰居。
今年過年,烏老師去跟何老師說,要他加入做年貨的隊伍,她知道何老師做這些不方便,見他面露難色。
她說:“何老師,你不用擔心,你只出食材,東西我們幫你做。”
何老師覺得麻煩人,但在烏老師一再勸說下也就答應。
他對烏老師感激道:“那太麻煩你們,我很過意不去。”
“這有啥,大家一起做,很快就做好,隔壁鄰居,沒有什么麻煩不麻煩的,大家都愿意幫你?!?p> “那太感謝你們,我叫小禾跟你們一起做,讓她也學學。”
“要得,她娃娃家,沒力氣,做些簡單活路就行。”
“那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何老師直說感謝話語。
先各自在家腌制臘肉香腸,何老師家的臘肉香腸是烏老師及她家人做的,小禾只是在旁邊跟著學,灌香腸時,烏老師家二女兒要她拿根針扎灌好的香腸就行。
每家把腌制好的臘肉、香腸、血豆腐、五香豆腐干拿到食堂后面空地上,哪里有個用磚砌好的敞口臺子,把臘肉香腸放在里面,用各種木柴煙火熏制,派專人看管火勢,不能把肉熏煳或燃起來。
接下來是泡米,每家在自家把米泡上,泡米有講究,稻米和糯米泡的時間不同,米的多少和水量也不同,糯米要泡久些。
做灰堿粑泡法更特別,把稻米和稻谷草燒成的灰一起泡一晚上,第二天,米就變成稻谷草的米黃色,然后用細篩反復在清水里把米淘干凈灰渣。
米淘洗干凈后,就拿到食堂用磨子磨成漿。根據(jù)各自口味,可以加些青菜跟它一起磨。把磨好的米漿拿到大鍋里用大火熬煮,然后用小伙慢慢熬稠,趁熱起鍋舀案板上,放些熟菜油,然后把它搓成一斤左右的長圓團,放涼后即成。
這灰堿粑用雞湯,骨頭湯、或豬腳湯煮來吃味道特別鮮美嫩滑,有稻谷的特有味道,稻谷草灰含堿,對人體也有好處,特別是酸性體質(zhì)的人吃了更好,這種粑粑是這地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食。
做米粉也是把米泡好,淘洗干凈,然后磨出漿,根據(jù)各自口味可以放包谷、紅薯、土豆、綠豆等一起磨。把磨出的漿放一四方形抹了油的鐵盤里搖勻,拿灶上大火蒸,熟后涼半干,再拿來切成條或絲。
女人們在食堂里做這些,有的燒火、有的推磨、有的蒸粉皮,有的切,大家分工合作,有說有笑,東家長,西家短拉家常,時不時傳來爽朗的大笑聲。
餓了,拿張剛蒸出的粉皮,包些野蔥豆豉辣椒佐料就吃。
學校像陳平和小禾這樣大小的孩子有幾個,但他們幸運,家里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們做事,他們基本不做家務。
食堂里只有陳平和小禾在幫大人們的忙,倆人只是把切好的粉條拿到竹竿上涼起,或是給磨芯里添米而已。做了3天,才把每家的米粉和灰堿粑做完。
第四天后,做糍粑,女人們把糯米蒸熟,男人們把糯米飯倒在操場上的木槽里,他們就輪流打糍粑。
院子里15歲以上的小伙子們,覺得自己有力氣,或想證明自己有力氣,也上來幫父親們打幾槌,打糍粑可是技術和力氣活,院子里的小伙們也就只有王老師家大兒子、二兒子和紅云有力氣。他們?nèi)』锎虻枚嘈?p> 烏老師、溫老師及楊老師家的兒子們是學霸,盡管他們十七八歲,可在家整天看書學習,力氣就差些。
他們也躍躍欲試,在手里吐些口水,上去握住粑棰,氣存丹田,蹲好馬步,憋口氣,掄棰時,差點慣性摔倒,可棰落進槽里沾上糍粑,臉漲紅,呲牙咧嘴地也沒把棰子提起來,逗得院子里的人哈哈大笑,雖天冷,但操場上一片祥和熱鬧景象。
急得在旁邊等拿出糍粑揉成團的媽媽們說道:“算了,算了,你們搞不動,莫耽擱時間,糯米飯冷了不好打,讓你們爸爸來打?!碑斈赀@些爸爸們也就四十出頭而已,正是壯年。
院子里的男人們,只有輪換上陣,“嗨!呵!呦!”地叫著打氣,一會兒就揮汗如雨。打粑的槌聲混合打粑人“哼哈”的號子聲不斷回旋在操場上。
操場上的水泥臺乒乓桌上放一塊大木板,刷些熟菜油,女人們把揉成圓形的糍粑放上去,當時沒有哪家有蓋印的花章。何老師就拿蘿卜用刀刻了幾個花章,拿給孩子們蓋上紅綠相間的粑粑花,討個喜慶而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蓋粑粑印花。
這個春節(jié)做年貨的快樂讓陳平和小禾一直難忘,也是學校最歡樂時刻,院子里充滿對新年的渴望和期待。
好日子來臨,人們心里是愉快的,不象前面十幾年,日子過得艱難窮困,還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如今生活有了斑斕的色彩,一定要在新年閃耀,不象前些年,人們穿的是黑白綠蘭灰。人們心里也跟這些沉悶的色彩一樣,多少都有些憂愁和哀傷。
那些比較年輕的女老師還穿起花裙子。連冬天的毛衣顏色都多起來,象馮老師跟溫老師都會打毛衣,今年馮老師又給每個孩子打了一件毛衣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