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西游記二宋尋法

17、太歲--六十太歲、南宋年號干支紀(jì)年對照表

西游記二宋尋法 滹沱散人 9950 2021-05-14 01:10:03

  六十太歲

 ?。ㄓ胁煌陌姹?,本書暫不做深究,只取一種。若想詳細(xì)了解,可參《六十太歲星君名諱的五種不同版本》)

  封神榜六十甲子太歲神的來歷(2016-01-03 10:21:42)轉(zhuǎn)載▼

  標(biāo)簽:雜談文化教育星座分類:民俗與靈異

  太歲神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其位置依據(jù)六十甲子而確定。隨著年份的更替,太歲神也相應(yīng)輪流值班。當(dāng)年值班的太歲神,我們稱之為值年太歲,他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

  考證發(fā)現(xiàn):所有的太歲神,大多數(shù)在生前廉潔清正,百姓敬仰,是人們理想中的榜樣。最早的太歲神是商朝的金辨,最晚的則來自明朝,并且,宋朝和明朝的居多,可見,太歲神的確定最晚在明朝。

  明朝是道教盛行時期。開國皇帝朱棣主推道教,其間,主要代表人物有朱權(quán)、張宇初、邵以正、孫玄清、陸西星、陶仲文、邵元節(jié),等等。

  太歲神既是古賢的化身,那么,命犯太歲之人,只要簡易化解,即可保一年平安!

  1(一)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

  甲子太歲金辨,原名楊任,生卒不詳。商紂的大夫。進(jìn)諫被挖去了眼睛,致死棄尸。怨氣沖動了道德真君的足下之云,遂獲救。道德真君把金丹置其眼中,眼中長手,手中長眼。

  2(二)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

  乙丑太歲陳材,字俊卿,宋時生于金華(今浙江省JH市)。生卒不詳。明正統(tǒng)十二年(公元1447年)科舉舉人。陳材曾徒手與老虎搏斗,并將老虎打死。后又在科舉考場大火中營救十余名考生,因此而名揚(yáng)天下。

  3(三)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

  丙寅太歲耿章,原名耿章光,明降生于魯?shù)兀ń馭D省境內(nèi)),山西巡撫耿如杞之子。生卒不詳。明崇禎年間(公元1628年-公元1643年),以進(jìn)士身份出任曲沃知縣(今SX省西南部),為官剛正不阿,一絲不茍,深受百姓愛戴。因得罪大官而離職。

  4(四)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

  丁卯太歲沈興,明時生于建寧(今福建省建寧縣)。生卒年不詳。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任建寧右衛(wèi)指揮使司之后所百戶。在任期間,百姓安居樂業(yè)。據(jù)傳,沈興身材不高,強(qiáng)壯精悍,眼睛明亮,炯炯有神,足智多謀。

  5(五)戊辰太歲趙達(dá)大將軍

  戊辰太歲趙達(dá),三國時生于河南。生卒年不詳?!爸尉艑m一算之術(shù),究其微旨,是以能應(yīng)機(jī)立成,對問若神?!?p>  6(六)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

  己巳太歲郭燦,明時生于安陽(今HEN省AY市)。生卒年不詳。科考中舉人,起初任直隸知府。由于鄰近盜賊猖獗,選拔精銳的將士,殲滅盜賊。郭燦任知府時,主張寬容和解,而且寬嚴(yán)適當(dāng),事事斟酌民眾的利益和損失,一絲不茍。

  7(七)庚午太歲王濟(jì)大將軍

  庚午太歲王濟(jì),字武子,西晉時生于太原晉陽(今山西TY市)。生卒不詳。官至驍騎將軍、侍中。王濟(jì)才華橫溢,風(fēng)姿英爽,氣蓋一時,勇力超人,又善《易經(jīng)》、《老子》、《莊子》等。文詞俊茂,名于當(dāng)世。

  8(八)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

  辛未太歲李素,字貞一,唐時生于隴西(今甘肅境內(nèi))。生卒不詳。李素通曉經(jīng)書,被選為官吏,先后任弘農(nóng)簿和芮城尉等職。

  9(九)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

  壬申太歲劉旺,明時生于三萬衛(wèi)(今遼寧省開原縣和吉林省琿春市一帶)。生卒不詳。劉旺任都指揮使,剛強(qiáng)正直,淳厚好學(xué)。為了鞏固邊防,鞠躬盡瘁。明憲宗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韃靼兵犯邊境,劉旺英勇獻(xiàn)身。

  10(十)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

  癸酉太歲康志,字得眾,又名康志睦,唐代時生于靈州(今寧夏自治區(qū)靈武縣)。生卒不詳。長相魁梧,善騎射,忠君愛國。

  11(十一)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

  甲戌太歲施廣,明時生于桂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平縣)。生卒不詳。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舉人,任訓(xùn)導(dǎo)。自幼倜儻,有大志,家貧力學(xué),博通經(jīng)史。

  12(十二)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

  乙亥太歲任保,明時生于建寧府(今福建省建寧縣)。生卒不詳。任保二十二歲中舉進(jìn)士,升為建寧府同知。當(dāng)時,倭寇侵犯邊境,任保將自己姓名寫在背部、腹部和手腳上,統(tǒng)率兵力,與倭寇決一死戰(zhàn)。次年,倭寇平定,任保升遷為山東布政使參政。

  13(十三)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

  丙子太歲,郭嘉(公元170年-公元207年),字奉孝,東漢末生于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原為袁紹部下,后轉(zhuǎn)投曹操,為統(tǒng)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HEN省扶溝縣)。《水經(jīng)注》庾溝水經(jīng)稱:洧陽故城,東漢建安中,封郭奉孝為候國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即烏桓,中國古民族之一,原為東胡部落聯(lián)盟中的—支,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14(十四)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

  丁丑太歲汪文,字質(zhì)甫,宋時生于婺源(今JX省婺源縣)。生卒不詳。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中進(jìn)士,體格魁梧,強(qiáng)勁有力,善于智謀。平息盜賊之亂,朝廷授予他“神策將軍”的封號。

  15(十五)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

  戊寅太歲魯先,明時生于西大通(今青海省大通縣西)。生卒不詳。正統(tǒng)末年(公元1449年),魯先擢升為都指揮僉事。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魯先又率領(lǐng)士兵跟隨官軍出征,平定了盜寇,升遷為都督同知,又充任左參將,分配駐守莊浪地區(qū)(今甘肅省中部)。

  16(十六)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

  己卯太歲龍仲看,也叫龍伸、龍崇,宋時生于永新(今JX省永新縣)。生卒不詳。龍仲被授予從仕郎的官職。龍伸又編修《宋朝帝學(xué)增釋》,再次被授予儒林郎、史館校勘等職。卒于京邸,后稱“忠勤先生”。

  17(十七)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

  庚辰太歲董德,全名董德修,也叫董德,字仲修,宋時生于在樂安(今JX省樂安縣)。生卒不詳。幼年時聰明機(jī)智,立志學(xué)習(xí)儒家著述,勤奮讀書,待人厚道。曾在宋代大哲學(xué)家陸九淵(1139—1193年)門下學(xué)習(xí)。

  18(十八)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

  辛巳太歲鄭但,也叫鄭旦,字希周,明時生于歙(今AH省歙縣)。生卒不詳。嘉靖癸未年進(jìn)士,曾任浙江右布政使,善于作詩,有詩人名望。

  19(十九)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

  壬午太歲陸明,明時生于銅陵(今AH省TL市),陸明是天順六年(公元1463年)的舉人。生卒不詳。陸明一生酷愛讀書,為官清正廉潔,百姓愛戴。

  20(二十)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

  癸未太歲魏仁,字子行,明時生于華州(今陜西省華縣)。生卒不詳。魏仁幼年勤奮學(xué)習(xí),永樂元年科考中舉人,次年又中進(jìn)士,出任訓(xùn)導(dǎo)。

  21(二一)甲申太歲方杰大將軍

  甲申太歲方杰,宋時生于福建。生卒不詳。嘉定年間任同安(今福建省同安縣)的知縣。方杰減少賦稅,昭雪冤案,興修河堤,萬民稱頌。

  22(二二)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

  乙酉太歲蔣崇,又稱蔣尚,元時生于東陽(今浙江省東陽市)。生卒不詳。蔣崇謙虛誠懇,安分守己,忠厚老實(shí),簡樸廉潔。

  23(二三)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

  丙戌太歲白敏,全名白叔敏,明時生于閩地(今福建省)。生卒不詳。洪武十八年任潮州知府(今廣東省CZ市),清正廉潔,艱苦樸素。

  24(二四)丁亥太歲封濟(jì)大將軍

  丁亥太歲封濟(jì),又名封益,明時生于湖廣(今HUB省、HUN省、廣西省和廣東省地區(qū))。生卒不詳。洪武年間舉人,任湖廣岳州知府(今HUN省YY市)。當(dāng)時,鄉(xiāng)民為盜,積歲難平。封濟(jì)親自招撫。后升戶部侍郎。

  25(二五)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

  戊子太歲鄒鐺,又名鄒銳,字克剛,明時生于蕪湖(今AH省WH市)。生卒不詳。永樂(公元1403-公元1424年)初年,由監(jiān)生升任為河南按察使副使,后轉(zhuǎn)任貴州布政使左參政,又升任通政。鄒鐺品性廉潔,愛民如子,去除奸惡,民心所望。

  26(二六)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

  己丑太歲傅佑,又名傅求,字命自,宋時生于考城(今HEN省蘭考縣)。生卒不詳。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中進(jìn)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兗州仙源縣知縣等官職,政績突出。

  27(二七)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

  庚寅太歲鄔桓,又名鄔橘,元時生于新昌(今浙江省新昌縣)。生卒不詳。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鄔桓任溧陽縣縣丞(今江蘇省溧陽縣)。烏桓剛正不阿,壓制強(qiáng)暴,去除腐敗,扶助弱小。

  28(二八)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

  辛卯太歲范寧,又作范寧,東晉時(約公元339年—約公元401年)生于南陽(今HEN省NY市附近),東晉大儒、經(jīng)學(xué)家,《后漢書》作者范曄的祖父。官至豫章太守,封陽遂鄉(xiāng)侯。范寧推崇儒學(xué),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是今存最早的《谷梁傳》注解。

  29(二九)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

  壬辰太歲彭泰,明時生于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生卒不詳。彭泰自幼聰明機(jī)智,在洪武二十七年中進(jìn)士,任侍講官職。彭泰為人剛正不阿,生活樸素,政務(wù)勤懇。

  30(三十)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

  癸巳太歲徐單,漢時生于平陵(今陜西省XY市)。生卒不詳。徐單自幼練習(xí)武術(shù),慷慨勇猛。在得知班超奉旨西征時,主動上奏,請求協(xié)助班超平定西域,于是,朝廷任命徐單為假司馬,率領(lǐng)緩刑的犯人和志愿的將士一千人,跟隨班超,打敗了蕃辰,斬殺千余人。后朝廷又提升徐單為軍司馬,同班超一起攻破烏孫。從此,西域五十余國都納入漢朝屬國的版圖之中。

  31(三一)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

  甲午太歲章詞,全名章文粹,明時生于涇縣(今AH省涇縣)。生卒不詳。章詞為人穩(wěn)重,熱心教人,以身作則。福寧州(今福建省霞浦縣)任訓(xùn)導(dǎo)期間,勸導(dǎo)百姓勤奮務(wù)農(nóng),勇戰(zhàn)倭寇,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32(三二)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

  乙禾太歲楊仙,宋時生于淄齊之地(今SD省中部)。生卒不詳。楊仙喜好仙術(shù),淡薄名利,隱游諸山。據(jù)傳,他能同虎豹等猛獸戲耍,如同對付小鳥和小雞一樣。

  33(三三)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丙申太歲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春秋時(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生于齊國潁上(今AH省FY市潁上縣),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yù)為“法家先驅(qū)”、“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hù)者”、“華夏第一相”。管仲在任內(nèi)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并著有《管子》一書。

  34(三四)丁酉太歲唐杰大將軍

  丁酉太歲唐杰,唐時生于安鄉(xiāng)(今HUB省安鄉(xiāng)縣)。生卒不詳。自幼練習(xí)武藝,力量奇大,科舉中武舉人。任內(nèi)平定盜寇有奇功,受到百姓的推崇。

  35(三五)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

  戊戌太歲姜武,全名姜名武,字我揚(yáng),明時生于保德州(今SD省保德縣一帶)。生卒不詳。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中武舉人,被授予大同威遠(yuǎn)守備(今SX省DT市);崇禎初年(公元1628年),升遷為大水峪游擊,又遷為宣府西城參將,捕殺了大盜王科,又調(diào)守宣府右衛(wèi),擢升為通州(今BJ市通縣一帶)副總兵,守護(hù)皇室諸陵墓;十五年(公元1642年),援救開封,姜武血戰(zhàn)疆場,殺賊數(shù)百人,英勇犧牲。

  36(三六)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

  己亥太歲謝太,全名謝廷輔,明時生于臨晉(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生卒不詳。謝太拾到錢財四百兩,坐在路旁等待失主。當(dāng)天失主沒有出現(xiàn),就將銀兩帶回家中。次日,又在路上等,終于物歸原主。后來,謝太的子孫成為翰林。

  37(三七)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

  庚子太歲盧秘,又名盧熙,字公暨,明時生于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生卒不詳。盧秘貫通經(jīng)史,工文章,善筆札,以薦授睢州(今HEN省睢縣一帶)同知。任內(nèi)愛民如子,頗得贊揚(yáng)。

  38(三八)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

  辛丑太歲楊信,漢時生于陜地(今陜西省一帶)。生卒不詳。元鼎年間(公元前116-公元前111年),楊信一代文臣,出使匈奴。剛強(qiáng)正直,不屈不饒,留下美名。

  39(三九)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

  壬寅太歲賀諤,又名賀賁,元時生于鄂縣(今HUB省EZ市)。生卒不詳。賀諤有才略,善攻戰(zhàn)。后助世祖,以總管京兆諸軍奧魯。

  40(四十)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

  癸卯太歲皮時,又名皮喜,北魏時生于漁陽(今TJ市薊縣一帶)。生卒不詳。皮時自幼喜歡武術(shù)和謀略。任侍御中散遷侍御長。當(dāng)時,吐谷渾部落侵入涼洮河地區(qū)(今甘肅省武威縣一帶),皮時被詔命為平西將軍、廣川公,帶領(lǐng)涼州各路軍隊(duì)討伐吐谷渾部落,平定了邊境。后又被授予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秦、雍、荊、梁、益等五州的軍事。

  41(四一)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

  甲辰太歲李誠,字克誠,元時生于渭南(今陜西省渭河平原東部一帶)。生卒不詳。李誠孝順父母,為官清正廉潔,明察秋毫,既威嚴(yán)又仁愛,施行德政,緩以刑律,勸助農(nóng)耕,興辦學(xué)校,清除社會的邪惡和偷盜。

  42(四二)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

  乙巳太歲吳遂,字至道,宋時生于AH(今AH省內(nèi))。生卒不詳。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任休寧縣(今AH省休寧縣)知縣。吳遂善于揭破隱蔽的惡行,附近各縣凡是遇到疑難案件,常常向吳遂求助咨詢。當(dāng)年大旱,吳遂到城隍廟拜求城隍神達(dá)三天三夜,終于天降大雨。吳遂還減免田租和賦役,救濟(jì)災(zāi)民。

  43(四三)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

  丙午太歲文哲,原名王縝,字文哲,明時生于東莞(今廣東省DZ市)。生卒不詳。文哲淳樸厚道,很少說笑。弘治癸丑年(公元1493年)中進(jìn)士,被授予兵科給事中的官職。正德年間(公元1506-公元1521年),升為副都御史巡撫。任內(nèi)“提倡扶正國家的根本,效法祖宗的德行,廣泛訪求民情,注重頒發(fā)詔令,禁止朝野奢侈,慕求賢德人才,體恤民眾貧窮,端正民間習(xí)俗,重視百姓性命?!焙笊秊槟暇舨可袝?p>  44(四四)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

  丁未太歲繆丙,又名繆鑒,字君寶,宋時生于汴地(今河南KF市)。生卒不詳??姳矚g讀書,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熱心助人,不求官不求利。靖康之難(公元1126 年)時,繆丙從北方南遷到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居住在城東的瓠岱,邊種田,邊讀書,過著“采菊東籬下”的隱居生活。曾留下《效顰集》傳世。

  45(四五)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

  戊申太歲徐浩,字季海,唐時生于越州(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帶)。生卒不詳。徐浩的父親徐嶠善于書法,徐浩也特別善于草書和隸書,人們形容徐浩的草書像發(fā)怒的獅子從石塊中躍出,干渴的駿馬奔向清冽的山泉。徐浩起初以文學(xué)才能著稱,中明經(jīng)科以后,因?yàn)樗拍艹霰姸簧秊轸斏街鞑荆ń馠EN省魯山縣),推薦為集賢校理等職。唐肅宗繼位以后,皇帝下達(dá)給各方的詔令,大多由徐浩手書。他的遣詞用語,快速精當(dāng),而且書法精致。徐浩有《太上皇誥冊》,當(dāng)時被視作書法極品。

  46(四六)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

  己酉太歲程寶,五代十國時降生在南漢(今廣東和廣西省地區(qū))。生卒不詳。后唐高祖時,程寶承旨官職,忠勇不屈。

  47(四七)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

  庚戌太歲倪秘,又名倪翼,號儋齋,宋時生于羅源(今福建省羅源縣)。生卒不詳。倪秘,修長的胡須,寬闊的額頭,氣度非凡而行為樸實(shí);同人交往,真誠相待;家庭富饒而生活勤儉。慶元五年(1199年),被特別提升,授以潮州秋曹的官職。

  48(四八)辛亥太歲葉堅(jiān)大將軍

  辛亥太歲葉堅(jiān),明時生于閩縣(今天福建省FZ市區(qū)和閩侯縣的一部分)。生卒不詳。葉堅(jiān)身長八尺,膂力(lǚ體力)過人,善武藝,能騎射,武舉得魁。當(dāng)時山寇作亂,率民守護(hù)。晚年優(yōu)游鄉(xiāng)里,為人糠慨,不事諛佞,博古尚禮。

  49(四九)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

  壬子太歲丘德,生于宋。生卒不詳。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丘德奉命出使金國,拒絕高官厚祿的利誘。金國國君大怒,扣留了整整十五年。在被扣留期間,不斷用詩歌和文章來表達(dá)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50(五十)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

  癸丑太歲朱得,明時生于靈璧(今AH省靈壁縣)。生卒不詳。洪武(公元1368-公元1398年)初年,率領(lǐng)民眾跟隨明太祖渡過長江,進(jìn)入江東地區(qū),收復(fù)了常州和婺州(今江蘇省CZ市和浙江省JH市一帶),攻克了武昌,平定了蘇州和湖州(今江蘇省SZ市和浙江省HZ市一帶)。

  51(五一)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

  甲寅太歲張朝,明代甲寅年(公元1314年)生于如皋(今江蘇省如皋縣)。洪武(公元1368-公元1398年)初年,設(shè)置黃平所(今貴州省QDNMZDZ治州黃平縣),張朝從貴州衛(wèi)千戶改任黃平軍政修舉。他天資穩(wěn)重,智勇雙全,常常穿著黑衣和黑色盔甲,騎著黑馬,拿著鐵質(zhì)的簡冊,在敵人陣營中往來出入,如同飛行一樣。由于張朝的嚴(yán)肅治理,盜賊都無處藏身,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52(五二)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

  乙卯太歲萬清,字仕廉,元時生于建昌南城(今JX省NC市)。生卒不詳。萬清性格穩(wěn)重,注重個人的節(jié)操,從進(jìn)士升任為樞密院使。至正年間(1341-1367年),鎮(zhèn)守建昌路總管府。

  53(五三)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

  丙辰太歲辛亞,名叫辛公義,隋時生于狄道(今甘肅省臨兆縣)。生卒不詳。開皇(公元581-公元600年)初年,辛亞被授宣納中士的官職,征討動亂,升遷為掃寇將軍。

  54(五四)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

  丁巳太歲楊彥,字邦杰,宋時生于侯宮(今福建省FZ市一帶)。生卒不詳。楊彥自幼機(jī)警聰明,經(jīng)常閱讀前賢的文集,學(xué)作文章和詩歌。長大以后,不想擔(dān)任官職,隱居深山,自稱是“東里野民”。

  55(五五)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

  戊午太歲黎卿,又名黎進(jìn),明時生于AH(今AH省內(nèi))人。生卒不詳。黎卿幼年就學(xué)習(xí)和從事寫作。宣德年紀(jì)(1426-1435年),被授予銅陵丞政教兼舉。升任高安縣(今JX省高安縣)知縣時,平定盜亂。后改任泌陽知縣(今HEN省泌陽縣)。

  56(五六)己未太歲傅黨大將軍

  己未太歲傅黨,又名傅康,宋時生于須城(今SD省東平縣一帶)。生卒不詳。傅黨官任司農(nóng)寺丞,被授為汀州知府(今福建高官汀縣)。后任南劍知縣(今福建省NP市一帶),揭露奸惡,處理陰私,下屬官吏再不敢欺負(fù)百姓。

  57(五七)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

  庚申太歲毛梓,金時生于臨潢長泰(今NMGBLZQ東南波羅城)。生卒不詳。毛梓性格勇猛,善于弓箭。遼代時,各地盜寇群起,朝廷招募勇士,毛梓應(yīng)募,平賊有功而被授予東頭供奉官職。天眷年間(公元1138-公元1140年),他被授予燕京曲院都監(jiān)。

  58(五八)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

  辛酉太歲石政,又名石正卿,元時生于河南(今HEN省內(nèi))。生卒不詳。泰定年間(公元1324-公元1327年)擔(dān)任萬泉尹(今SX省萬榮縣)。石政的性格,正直而不奢華,勤奮謹(jǐn)慎,廉潔公平,待人仗義,耿直不屈,處理各類糾紛和罪錯,公正無私,因此監(jiān)獄中從來沒有冤錯案件。

  59(五九)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

  壬戌太歲洪充,又名洪鐘,明時生于錢塘(今浙江省HZ市)。生卒不詳。洪充在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科舉中進(jìn)士,任刑部主事,升遷為郎中,奉命安撫江西和福建的百姓。弘治(公元1488-公元1505年)初年,再次升遷為四川按察使,又歷經(jīng)江西和福建的左右布政使,擢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今TJ市薊縣一帶)的邊境防御,增建邊塞墻垣設(shè)施。正德(公元1506-公元1521年)年間,升遷為刑部尚書、掌管刑部事務(wù)。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春天,湖廣地區(qū)(指今HUB省、HUN省和廣東省、廣西省部分地區(qū))盜寇蜂起,洪充以刑部尚書身份總制軍務(wù)大事,破滅了沔陽地區(qū)(今HUB省沔陽縣)的盜賊。

  60(六十)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

  癸亥太歲虞程,又名虞臣,明時生于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生卒不詳。明成化戊戌科(公元1478年)中進(jìn)士,起初任車駕司主事,后改任職武庫,又調(diào)任為車駕司主事,升遷為四川參議,多次任布政使參議等官職。虞程為人剛正不屈,任勞任怨。為官二十年,始終清白謹(jǐn)慎。

  ------------------------------------------------------------------

  南宋年號干支紀(jì)年對照表

  2015-06-10 荷香月暖閱 32921 轉(zhuǎn) 247

  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

  皇帝

  年號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宋高宗趙構(gòu)

  建炎元年

  公元 1127年

  丁未年

  宋高宗趙構(gòu)

  建炎二年

  公元 1128年

  戊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建炎三年

  公元 1129年

  己酉年

  宋高宗趙構(gòu)

  建炎四年

  公元 1130年

  庚戌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元年

  公元 1131年

  辛亥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年

  公元 1132年

  壬子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三年

  公元 1133年

  癸丑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四年

  公元 1134年

  甲寅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五年

  公元 1135年

  乙卯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六年

  公元 1136年

  丙辰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七年

  公元 1137年

  丁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八年

  公元 1138年

  戊午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九年

  公元 1139年

  己未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年

  公元 1140年

  庚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一年

  公元 1141年

  辛酉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二年

  公元 1142年

  壬戌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三年

  公元 1143年

  癸亥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四年

  公元 1144年

  甲子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五年

  公元 1145年

  乙丑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六年

  公元 1146年

  丙寅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七年

  公元 1147年

  丁卯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八年

  公元 1148年

  戊辰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十九年

  公元 1149年

  己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年

  公元 1150年

  庚午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一年

  公元 1151年

  辛未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二年

  公元 1152年

  壬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三年

  公元 1153年

  癸酉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四年

  公元 1154年

  甲戌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五年

  公元 1155年

  乙亥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六年

  公元 1156年

  丙子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七年

  公元 1157年

  丁丑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八年

  公元 1158年

  戊寅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二十九年

  公元 1159年

  己卯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三十年

  公元 1160年

  庚辰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三十一年

  公元 1161年

  辛巳年

  宋高宗趙構(gòu)

  紹興三十二年

  公元 1162年

  壬午年

  宋孝宗趙昚

  隆興元年

  公元 1163年

  癸未年

  宋孝宗趙昚

  隆興二年

  公元 1164年

  甲申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元年

  公元 1165年

  乙酉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二年

  公元 1166年

  丙戌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三年

  公元 1167年

  丁亥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四年

  公元 1168年

  戊子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五年

  公元 1169年

  己丑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六年

  公元 1170年

  庚寅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七年

  公元 1171年

  辛卯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八年

  公元 1172年

  壬辰年

  宋孝宗趙昚

  干道九年

  公元 1173年

  癸巳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元年

  公元 1174年

  甲午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二年

  公元 1175年

  ,乙未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三年

  公元 1176年

  丙申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四年

  公元 1177年

  丁酉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五年

  公元 1178年

  戊戌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六年

  公元 1179年

  己亥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七年

  公元 1180年

  庚子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八年

  公元 1181年

  辛丑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九年

  公元 1182年

  壬寅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年

  公元 1183年

  癸卯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一年

  公元 1184年

  甲辰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二年

  公元 1185年

  乙巳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三年

  公元 1186年

  丙午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四年

  公元 1187年

  丁未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五年

  公元 1188年

  戊申年

  宋孝宗趙昚

  淳熙十六年

  公元 1189年

  己酉年

  宋光宗趙淳

  紹熙元年

  公元 1190年

  庚戌年

  宋光宗趙淳

  紹熙二年

  公元 1191年

  辛亥年

  宋光宗趙淳

  紹熙三年

  公元 1192年

  壬子年

  宋光宗趙淳

  紹熙四年

  公元 1193年

  癸丑年

  宋光宗趙淳

  紹熙五年

  公元 1194年

  甲寅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元年

  公元 1195年

  乙卯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二年

  公元 1196年

  丙辰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三年

  公元 1197年

  丁巳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四年

  公元 1198年

  戊午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五年

  公元 1199年

  己未年

  宋寧宗趙擴(kuò)

  慶元六年

  公元 1200年

  庚申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泰元年

  公元 1201年

  辛酉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泰二年

  公元 1202年

  壬戌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泰三年

  公元 1203年

  癸亥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泰四年

  公元 1204年

  甲子年

  宋寧宗趙擴(kuò)

  開禧元年

  公元 1205年

  乙丑年

  宋寧宗趙擴(kuò)

  開禧二年

  公元 1206年

  丙寅年

  宋寧宗趙擴(kuò)

  開禧三年

  公元 1207年

  丁卯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元年

  公元 1208年

  戊辰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二年

  公元 1209年

  己巳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三年

  公元 1210年

  庚午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四年

  公元 1211年

  辛未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五年

  公元 1212年

  壬申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六年

  公元 1213年

  癸酉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七年

  公元 1214年

  甲戌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八年

  公元 1215年

  乙亥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九年

  公元 1216年

  丙子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年

  公元 1217年

  丁丑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一年

  公元 1218年

  戊寅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二年

  公元 1219年

  己卯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三年

  公元 1220年

  庚辰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四年

  公元 1221年

  辛巳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五年

  公元 1222年

  壬午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六年

  公元 1223年

  癸未年

  宋寧宗趙擴(kuò)

  嘉定十七年

  公元 1224年

  甲申年

  宋理宗趙昀

  寶慶元年

  公元 1225年

  乙酉年

  宋理宗趙昀

  寶慶二年

  公元 1226年

  丙戌年

  宋理宗趙昀

  寶慶三年

  公元 1227年

  丁亥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元年

  公元 1228年

  戊子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二年

  公元 1229年

  己丑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三年

  公元 1230年

  庚寅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四年

  公元 1231年

  辛卯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五年

  公元 1232年

  壬辰年

  宋理宗趙昀

  紹定六年

  公元 1233年

  癸巳年

  宋理宗趙昀

  端平元年

  公元 1234年

  甲午年

  宋理宗趙昀

  端平二年

  公元 1235年

  乙未年

  宋理宗趙昀

  端平三年

  公元 1236年

  丙申年

  宋理宗趙昀

  嘉熙元年

  公元 1237年

  丁酉年

  宋理宗趙昀

  嘉熙二年

  公元 1238年

  戊戌年

  宋理宗趙昀

  嘉熙三年

  公元 1239年

  己亥年

  宋理宗趙昀

  嘉熙四年

  公元 1240年

  庚子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元年

  公元 1241年

  辛丑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二年

  公元 1242年

  壬寅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三年

  公元 1243年

  癸卯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四年

  公元 1244年

  甲辰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五年

  公元 1245年

  乙巳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六年

  公元 1246年

  丙午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七年

  公元 1247年

  丁未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八年

  公元 1248年

  戊申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九年

  公元 1249年

  己酉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十年

  公元 1250年

  庚戌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十一年

  公元 1251年

  辛亥年

  宋理宗趙昀

  淳佑十二年

  公元 1252年

  壬子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元年

  公元 1253年

  癸丑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二年

  公元 1254年

  甲寅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三年

  公元 1255年

  乙卯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四年

  公元 1256年

  丙辰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五年

  公元 1257年

  丁巳年

  宋理宗趙昀

  寶佑六年

  公元 1258年

  戊午年

  宋理宗趙昀

  開慶元年

  公元 1259年

  己未年

  宋理宗趙昀

  景定元年

  公元 1260年

  庚申年

  宋理宗趙昀

  景定二年

  公元 1261年

  辛酉年

  宋理宗趙昀

  景定三年

  公元 1262年

  壬戌年

  宋理宗趙昀

  景定四年

  公元 1263年

  癸亥年

  宋理宗趙昀

  景定五年

  公元 1264年

  甲子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元年

  公元 1265年

  乙丑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二年

  公元 1266年

  丙寅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三年

  公元 1267年

  丁卯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四年

  公元 1268年

  戊辰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五年

  公元 1269年

  己巳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六年

  公元 1270年

  庚午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七年

  公元 1271年

  辛未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八年

  公元 1272年

  壬申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九年

  公元 1273年

  癸酉年

  宋度宗趙禥

  咸淳十年

  公元 1274年

  甲戌年

  宋恭宗趙顯

  德佑元年

  公元 1275年

  乙亥年

  宋端宗趙昰

  景炎元年

  公元 1276年

  丙子年

  宋恭宗趙顯

  德佑二年

  公元 1276年

  丙子年

  宋端宗趙昰

  景炎二年

  公元 1277年

  丁丑年

  宋端宗趙昰

  景炎三年

  公元 1278年

  戊寅年

  宋衛(wèi)王趙昺

  祥興元年

  公元 1278年

  戊寅年

  宋衛(wèi)王趙昺

  祥興二年

  公元 1279年

  己卯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