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在一次次的突圍中再生的。每一次太陽的東升西落,都是人沖破自我的一種最好證明。
這幾天李家村的大喇叭每天都在宣傳青年支援邊疆建設(shè)。
“廣大青年同志們!你們要向邊疆廣闊天地進軍,去施展報負,山東青年要大有作為……”
村里的青年都躍躍欲試。二妮李得桂心里也有了想法,“大姐結(jié)婚了,三妮上班了,家里就三個丫頭和一個過繼的兒子,兒子不舍得用,家里的臟活,累活她都要干,生活的重擔讓她厭煩,她不想這樣生活下去,更不想窩在這山溝里一輩子,她要改變,她不知道到邊疆能有什么作為,但總不會比現(xiàn)在更差吧!”
二妮沒和家里商量便到村委會報了名。等到村委會通知她去鄉(xiāng)里集合時,家里人才知道。
爹跟娘說“我說姑娘養(yǎng)了也白養(yǎng)吧,這還沒嫁人呢,就一個個的走了,啥也指望不上,"
“二哥,別這么說,二妮在家沒少挨累,只是這一走就走那么遠,聽說是去北大荒。這孩子從小沒離開過家,咋能放心得下嘛!”
“她都能放下這個家,你還放心不下她?真是!”
“唉!戲文里不是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卻不懂娘離愁嘛!”
二妮兒走時除了一床被褥和一身換洗的衣服什么也沒有,是娘追到村口塞給她一雙布鞋,兩雙布襪和一包煎餅,“二妮,這是娘連夜做的,時間太緊,來不急準備了,在外邊好好照顧自己,別老逞強,安頓好以后,給家來封信,報個平安,我們好放心”娘邊說邊擦眼淚,二妮兒也掉下淚來。
同去的還有村里的得英,她和得梅最要好,自從得梅考上師范以后,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同時也明顯感到和得梅的差距,每次和她在一起時,能聊的話題也越來越少了,得英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所以她也想走出去,可自己又不敢,當知道二姐得桂報名去北大荒后,得英一點沒猶豫就報了名,得真爹、娘知道后很傷心難過,家里三個兒子、就這一個姑娘,沒想到這個姑娘要走那么遠,現(xiàn)在倆口子和三個哥哥都來送行,得英爹趕牛車送得桂、得英去鄉(xiāng)里報到,再看得英的行裝,臉盆毛巾,生活用品一應(yīng)俱全,煎餅,雞蛋,蘋果帶了一大包。
在開往北方的列車上,李得桂望著窗外飛速而過的房屋、樹木,心里一片茫然,但她知道自己要和過去的一切說再見了。
得桂和得英被分到HLJ兵團第二師向陽農(nóng)場,到火車站迎接她們的是抗美援朝轉(zhuǎn)業(yè)軍人老梁和四個戰(zhàn)友,老梁是純東北人,現(xiàn)在是生產(chǎn)隊六隊隊長,他們趕著馬車先到團部報到,團部門口拉著紅色條幅。上面寫著“屯墾戍邊光榮,青年大有作為"。先是團長楊華念歡迎致詞,聽說楊華當年在BJ接過***主席贈予的開墾大旗,是扎根邊疆的楷模,聽完歡迎致詞,這些青年倍受鼓舞,熱血沸騰。
梁隊長帶領(lǐng)的四架馬車拉著分到隊里的二十名支邊青年奔向莽莽荒原。顛簸在馬車上的得真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荒蕪空曠,既無村莊更無人煙。時不時會有野生鳥類騰空而起,在湛藍的天空中長聲鳴啼,撕破所有的沉寂!
“看吶!那是什么鳥?”
“我們這兒,沼澤地里鳥類可多了,有丹頂鶴、大雁、白鸛、夜貓子、野鴨子、野雞、可多了,有些我也叫不上名,我們這兒,動物更多,梅花鹿、狗熊、獐子、狍子、野豬…”想吃野味不愁,今天你們就能吃上,我讓隊里食堂燉上狍子肉了。沒聽過北大荒一句話嗎“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钡俏腋嬖V你們,出門不能一個人,遇到熊瞎子就麻煩了,咱們六隊靠山,熊瞎子,東北虎多,你們知道啦?
“知道啦!”這幫山東青年響亮回答,老梁自顧自的講著,這幫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內(nèi)心對未知的世界無比新奇!
馬車在有幾個草棚子的地方停下,“到了,下車吧,老李呀,飯做好了嗎,孩子們都餓了,讓他們先吃飯吧,這是咱們食堂,住的地方一會兒再說,”這些青年傻了眼,什么食堂,在空地上用石頭支口大鐵鍋,草棚子下用細木頭搭的桌子,這叫食堂?
“別看現(xiàn)在啥也沒有,你們來了就什么都有了,孩子們!吃飯”
老李端上一大盆狍子肉和一大筐玉米面大餅,這些在山東餓怕了的青年大口大口吃起來,味蕾上的滿足可以讓人倍感幸福,忘記煩惱。
吃完飯,梁隊長發(fā)給男青年斧頭,鐵鋸,發(fā)給女青年幾把鐮刀,“同志們,跟我去伐木、搭窩棚。今晚上有沒有地方住,就看你們的了!”
他們深一腳,淺一腳走向深山,男同志伐木桿,搭框架,女同志割草,割樹枝,木框搭好后,女同志把樹枝一捆一捆圍在木框周圍,房頂先鋪上樹枝,再鋪上毛草,弄個木柵欄門,天黑了,兩個人字形,一米多高的窩棚搭好了。窩棚里地上鋪著樹枝,毛草,老梁又拿來幾張獸皮鋪上,說這東西防潮還暖和,吃過晚飯,同志們?nèi)v的睡著了,他們不知道更多的辛苦在等著他們。
天亮了,同志們都被凍醒了,“都五月了,這地方咋還這么冷"得桂說
“可不,昨天半夜就被凍醒了”得英回應(yīng),“二姐,這地方真的啥都會有嗎?”
“會的,孩子們,”老梁走過來,“你們都起來了?,吃完飯咱們?nèi)ラ_地,把玉米種下,六月前爭取完成團里下達的任務(wù)!”
一幫青年在老梁等轉(zhuǎn)業(yè)官兵的帶領(lǐng)下,向荒原進軍。說他們是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一點也不為過。他們吃的苦是我們現(xiàn)代人難以想象的,好在這些山東支邊青年從小吃過苦。
李得桂和李得英在北大荒這片沃土上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