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食堂嗎?”
她瞄了一眼剛剛被扔垃圾桶的外賣,挺了挺腰板,肚子不算鼓,但已沒了食欲。
“好。”她還是答應了。
其實她是想吃完外賣再過半個小時就去跑步的,這樣看來跑步的時間就要推遲了。
“也不算特別飽?!彼@樣安慰自己。
一頓食堂的飯,她點了兩個素菜,沒等餐盤見底,她就能夠感受到飽腹。
“算了,待會兒出去走走應該能消化。”她又開始想吃過飯以后的打算。這下,跑完步回宿舍的時候也不是很早了。
她碰上什么需要她幫忙的,從不直接拒絕。
她還曾自以為自己這是助人為樂,雪中送炭,頗有義氣?,F(xiàn)在看來,倒是個笑話。
討好型人格!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是在刷手機的時候,敘述的種種癥狀差不多都符合。
“你去哪里?。俊?p> “和別人約了干飯?!彼f道,嘴角帶著絲苦笑。
“你不是剛剛才吃完泡面嘛!”圓哥那不可思議的目光,是覺得她飯量很大嗎?
“其實,我現(xiàn)在很飽。”
“你可以不去啊?!币慌缘难澡f道。
她站寢室門口愣住了。
“人家又不會因為你的一句不去了就傷心透頂?!?p> “哦?!彼胂耄€是不要勉強了,不然再吃出個好歹來。
拒絕,她還記得第一次有人告訴自己要學會拒絕是在高中的時候,她只是想了想,并沒有學會如何拒絕。
她只知道,她一直是這樣的:別人的消息幾分鐘沒回就會莫名的慌張與不好意思,;拒絕了別人的求助就會心懷愧疚;
她也不想如此,可她常常是看人臉色行事的,許是受不了那些各形各色的臉色,她可能會被那些張“兇神惡煞”般的面龐給嚇壞。
她還記得,小的時候接了個電話,電話另一頭氣勢洶洶的,她啞口無言的,想著為什么要用那樣的語氣這樣對她!
她可不想和一個人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四肢不發(fā)達”,嘴上又斗不過,不如保持“和平”。
在她懂得討好型人格的具體含義之前,她對自己產(chǎn)生了一些不滿:自己怎么可以做是這樣只專注于迎合,討好別人的人!居然用討好別人來獲得自我的滿足感,對待他人是出于某種目的?!
剎那間,道德敗壞,卑鄙小人……腦中蹦出一大堆詞來形容自己這個“偽人”。
“我是不是太虛偽了?!”在被這無數(shù)個蹦出來的疑問擾到實在難受時,她會給老朋友發(fā)這樣的問題。
“不會啊。你只是比較害羞?!崩吓笥衙看慰偸菚貜停⑶夷托牡亟忉?,她收到后總是發(fā)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包,那個表情包大概是最能形容她的心情的了。
“我怎么就‘抑郁’了呢!”不知是該苦笑還是苦笑,大概是苦情歌和苦情劇刷多了,她常常這么想。
她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怎么就變成了如今這個模樣。多年的朋友,是應該一起哭笑的,可總是發(fā)著很喪的信息,對方似乎成了關(guān)鍵時刻的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