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登島蔚為壯觀,竹塹的居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盛況。
平日里除了偶爾有商人乘小船來竹塹收魚收米,以及找當?shù)赝林章蛊じ陕谷獾任镏?,很少看到其他船只,尤其是這么龐大的船隊。
鄭芝龍集團在臺灣的影響力遠比朝廷在臺灣的影響力大,竹塹的居民只當是鄭芝龍派人來竹塹屯墾了。
而在歷史上,竹塹地區(qū)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要到1661年鄭成功入臺令部署屯墾,那是的竹塹隸屬于天興縣,并置通事管理竹塹諸番社。
康熙時期也就是1683年,竹塹改屬諸羅縣,雍正元年淡水廳治設于竹塹,光緒元年淡水廳被廢除,竹塹改稱新竹并設縣治。
朱琳澤讓流民們在登島后先清出一片空地,然后搭建帳篷占時先住在帳篷內,這次隨船帶來的帳布足夠使用。
至于城寨的選址和建設,朱琳澤打算先考察一番附近的地形地貌之后再做決定。
不過可以先燒荒,竹塹的開發(fā)程度非常低,野草長的比人還高,原始叢林更是生的莽莽蒼蒼,讓人難以找到下腳的地方。
朱琳澤讓林永找來竹塹的一個老農(nóng),老農(nóng)以為朱琳澤是鄭芝龍派來的人,小心翼翼地用閩南語問道:“這位爺是鄭爺差遣來竹塹墾荒和收糧的?只是今年的晚稻秧苗還沒插下去,要收咱們也只能先交早稻,鄭爺往年收糧可是只要晚稻不要早稻?!?p> 林永等人雖然也是福建人,但由于常年在外經(jīng)商,福建的口音沒那么重,這個老農(nóng)的閩南口音非常重。雖然上一世朱琳澤是福建人但他是福州人,也聽不懂閩南話。
林永這才意識到剛才忘記向這個老農(nóng)交代了,他倒是會一些閩南話,對那老農(nóng)說這是圣上專門派遣到竹塹開臺的南陽王。
“原來是王爺,王爺恕罪!草民給王爺磕頭?!蹦抢限r(nóng)惶恐不安地跪下用生疏的官話說道。
朱琳澤讓林永找一個老農(nóng)來無非是為了詢問一些關于農(nóng)事的情況。
這個時代可沒有化肥這種神器,墾荒辟田,沒有三五年的時間別想看到明顯的成效,因此開荒要趁早。
他也不知道有他這只蝴蝶在,能不能煽動翅膀阻止?jié)M清的鐵蹄踏入江南。反正先做好最壞的打算準沒錯,越早開出田,糧食就越早能夠自給,不用太過依賴進口,被人卡著脖子。
朱琳澤讓林永扶那名老農(nóng)起來并賜座,那名老農(nóng)臉上依舊是惶恐不安的神色。
一打聽才知道這老農(nóng)是泉州府永春縣人,姓張名平,世代以務農(nóng)為業(yè),來竹塹已經(jīng)有十幾個年頭,是最早在竹塹落腳的人之一。
“張老伯,竹塹這附近的地種稻如何?一年能幾熟?產(chǎn)量幾何?”朱琳澤徑直問道。
“新竹土地甚肥,水熱條件好的很,至多可以一年三熟,不過一年種三季稻對田地損害甚大,翌年稻米產(chǎn)量必將大減,小老兒初來竹塹之時便是一年種三季稻。
后來小老兒一年只種兩季稻,剩下的時間休耕,產(chǎn)量反而還要比之前一年種三季稻要高些,農(nóng)閑之時還能出海打打魚補貼家用。
至于稻米產(chǎn)量若是打理的好,風調雨順,無甚大災,早稻約莫每畝能產(chǎn)一石余,晚稻每畝能產(chǎn)近三石。
這是小老兒墾了十幾年的熟田才有的產(chǎn)量,若是初辟之田未必能有此產(chǎn)量。”
朱琳澤一面聽一面拿筆記下,旋即問道:“竹塹有何大災?”
“若是論災害可就多了,大陸有的災害竹塹也有,大陸沒有的災害,竹塹也有。竹塹風甚大,水稻將熟之時,小老兒最怕的便是這大風,一陣大風刮來,這一年便白干了,說到底還是看老天臉色吃飯。”
朱琳澤暗暗記下,又詢問了張平一些關于當?shù)赝林膯栴},張平告訴朱琳澤竹塹附近的土番有兩種。
一種生活在平原地區(qū),他們習慣稱之為平埔熟番,既耕作也捕魚打獵,比較好相處,也經(jīng)常過來和他們貿易。而另外一種則是生活在山林里,以打獵為生的生番,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甚為兇悍,當?shù)貪h民也比較少和他們打交道,因此張平也對生番不甚了解。
“此地果然土壤肥沃,如此算來,兩季稻能有四石的產(chǎn)量,南京上田的產(chǎn)量也不過三石?!边@個產(chǎn)量讓陸聞達有些興奮。
“前提是要風調雨順,無災無害,近年災害頻繁,有哪一年是不遭災?”朱琳澤沒有陸聞達這么樂觀,“況且這是人家打理了十幾年的熟水田才有的產(chǎn)量,人家在福建可就是種水稻的,這些流民以中州為多,會種水稻者寥寥。”
北方流民缺乏種植水稻的經(jīng)驗,這是朱琳澤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那些湖廣的流民倒是會種稻,不過湖廣流民人數(shù)畢竟只是少數(shù)。
朱琳澤在考慮要不要直接花錢花糧食雇傭這些竹塹的漢民教授他的流民種植水稻。
還有稻種,他帶來的稻種也未必適用,他讓陸聞達帶些稻種樣品去問問張平能不能種的。要是不能種,就拿從南京和崇明帶來的稻谷和當?shù)貪h民換稻種。
現(xiàn)在是六月初,趕一點搶時令還能種上一波晚稻。
交代完,朱琳澤帶上幾個親衛(wèi)出去勘探地形,以選擇筑城的地址和港口的位置。
港口的選址倒是不難選,竹塹河口處就有一處舊港,不過只能停泊一些小船,他船隊中的小沙船勉強也能停進來。
只是由于來這里商船并不多,且疏于管理,與其說是一個港口,倒不如說是一個破舊的小碼頭,冷冷清清的,除了他自己船隊的船就再沒看到其他的船只經(jīng)過逗留。
不過有原來的底子在,重新擴建起來也省事不少。朱琳澤還打算建造船廠,大船目前他是沒辦法造,但是可以從小船造起,慢慢積累造船經(jīng)驗。
至于造船的原料,木材可以在臺灣就地取材,麻也可以就地種植,但是帆布和鐵料等物資臺灣不能自產(chǎn)只能從大陸進口了。
十幾個親衛(wèi)走在朱琳澤面前用柴刀給朱琳澤開辟出一條道路,以方便朱琳澤在野草叢生的荒野之地行走。
臺灣的河流大都很短,水流比較湍急,竹塹附近主要的河流就兩條,一條是南部的頭前溪,一條北部的鳳山溪。這兩條河流都非常短,稍微長的頭前溪也不過一百多里長。
天色已晚附近沒有找到比較高的坡地可以俯瞰觀察,朱琳澤遂決定先回營休息,明天再來繼續(xù)查看附近的地形地貌,選擇筑城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