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郭鎮(zhèn)輔的說法后,孟曾心中震驚,氣息波動,久久不能平靜。郭鎮(zhèn)輔都看不透真?zhèn)?,法家是善于辯偽求真的學派,法家掌院都分辨不出,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除非劉知易正修法家,否則郭鎮(zhèn)輔不會看做。這說明,這個劉知易當真是一個奇才,小小年紀,將擇善法修煉到了極致。
儒家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儒家不修小術,只求大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修行之法中,有一個重要方法叫做擇善法,就是不斷學習別家長處,融入自身修為,所以儒家學子都是兼修狂人,因為兼修本身就是儒家修行的重要方法,僅次于“三省吾身”的省身法。
只是孟曾有一個巨大的疑惑:“劉知易既然是儒家弟子,為何不入仁德院,卻選擇拜入懸壺院?”
這很奇怪,劉知易進太學,考的是醫(yī)科。
郭鎮(zhèn)輔冷哼一聲:“要是他自己都不知道呢?”
孟曾想了想,認為只能是這樣。
虛懷若谷,是儒家修行中一個重要的心境,只有在儒家三品知天命后,才能修成這種心境??墒怯行┤颂焐途哂刑搼讶艄鹊男男裕扌胁粣u下問,學習一日千里。普通人,不止是儒家,其他百家都一樣,年輕之時,往往自命不凡,以我為尊,很難低下頭向其他百家求學。除了天生虛谷之人,還有生而知之之人,天生懷德之人,這三人稱為三大天生真儒,都是儒道天才。
儒家第一個圣人“儒”,是一個天生懷德之人,之后三代圣人,“仁”“義”“賢”都是天生虛谷之人,都悟透儒道,成為圣人。天生虛谷之人,每代都有,且最后都是修為精深的儒家大賢。
至于生而知之之人,只在傳說中,圣人也沒有見過。
想到這里,孟曾壓下儒家又要有大賢出世的激動之情,規(guī)規(guī)矩矩朝郭鎮(zhèn)輔躬身下拜,一揖到底。
“郭掌院公心,老夫佩服!”
孟曾當時就作揖到底。
如果郭鎮(zhèn)輔發(fā)現(xiàn)之后,不告訴儒家,而是直接將這個天生虛谷的儒家天才,直接強行導引到法家,沒人會知道。這樣儒家就少了一個大賢,法家則多了一個大家。
孟曾當即就坐不住了,回到儒家后,馬上派出儒家上舍、內舍弟子,到處找劉知易,自己還親自去了一趟禮部,請禮部幫忙尋找。禮部是儒家的大本營,禮部官員中,小半都是太學仁德院出身,必須認他這個掌院,還有一半是外地士子,但同樣認他這個儒道前輩。
劉知易是天生虛谷的儒家天才,他自己并不知道,這種情況不能耽誤下去,一方面是耽誤劉知易走上正確的道路,另一方面萬一劉知易真的悟出了醫(yī)家或者法家的真諦,入了醫(yī)家、法家,或者其他家,那就悔之晚矣。對于天才來說,不能用尋常之理度之,史書上那些一朝聞道的傳說可不是假的。
可是孟曾找了三天,始終沒能找到劉知易。懷疑劉知易藏身嶺南王府,孟曾不敢派人強闖,只能派人在王府門前盯守。也不是要他們把劉知易抓回來,而是好言交代,讓他們見到劉知易后,請他回儒家。
直到昨天,終于才收到確切的消息,劉知易去了玲瓏樓,參加花魁大會。很可惜,當日許多太學弟子參加花魁大會,偏偏沒能看到劉知易。
花魁大會結束之后,孟曾還是沒找到劉知易。劉知易明顯在躲著儒家,他不知原因,特意來請教郭鎮(zhèn)輔。
原來劉知易是害怕,擔心被儒家弟子抓住論道。
……
就在外界熱火朝天找他的時候,劉知易卻在抱著小情人練功。
有些失望,武道修為似乎遇到了瓶頸,無論用什么方式,都無法讓氣血進一步提升。
他猶豫著,是不是要嗑藥,吃幾顆百牛丹,借助丹藥的作用,沖破瓶頸。劉知易很猶豫,百牛丹很珍貴,他只有十顆,有些舍不得,除非有絕對的把握。他打算再等等,多試試,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再選擇嗑藥。
在床上修煉果然不是什么正經(jīng)方法,境界低的時候能投機取巧,境界一高,單單刺激本能,都不用刻意壓制,身體自己就平復了。武夫的身體,擁有強大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所以武道修煉的正道還是反復搬運氣血、淬煉體魄。武道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唯有苦修才是正道。不像文道,修的是精神意志,天賦強者,可以一日千里,甚至有人一朝頓悟,就能領悟大道。不過武道有武道的好處,只要你付出汗水,總有回報。日復一日的淬煉身體,氣力就日復一日的持續(xù)積累。
在王府住了一日,然后就離開了。這次直接回家,因為已經(jīng)到了年底,明天就是除夕。如果不是擔心儒家糾纏,劉知易早就可以回家了?;赝醺艘蝗眨ぶ鞔_認,門口再也沒有儒家弟子盯梢之后,劉知易才大膽回家。
不止他一個人回家,還帶上了嶺南王的親傳弟子,自己的師姐方戎女。
方戎女也要回家過年,哪怕她家里沒有爹。
借了王府的馬車,跟方戎女一起回春風亭。
經(jīng)過王爺多次運功條理,方戎女的武道修為已經(jīng)是進士,血氣旺盛??蓞s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師弟。我想我爹了!”
“方先生還沒有消息?”
方戎女點頭,方先生進了荒林,從此失去音訊,嶺南王搜遍嶺南,都沒找到他的消息。
劉知易嘆道:“放心,先生不會有事的?!?p> 這種安慰蒼白無力,可他實在沒有好的理由。
“師弟。過了年,我要去嶺南!”
這件事之前就說過,嶺南王同意讓她跟大軍一起南下,更多的消息一直沒有。不知道明年會不會真的發(fā)兵嶺南。
兩人說著,不久就到了十里亭,先送方戎女回家,然后才折返回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