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送走災難重啟生活
在旱災饑荒過后,那曾招寶家里的生活便徹底地改變了,他便更加富有、生活便更上了一層樓了。
時年,曾永興16歲,曾永旺12歲,生兒必須要進學堂,這是曾招寶及當?shù)厝烁畹俟痰膫鹘y(tǒng)思想,然而,曾家寮卻沒有私塾學堂,以前,曾永興和曾永旺都是在鄰村張家寨的私塾就讀的,當曾招寶一聽聞張家寨的私塾在災后復學后,他便立即又把曾永興和曾永旺送去張家寨讀書了。
家大業(yè)大了,收成也好了,由于在抵御搶賊和在賒借稻種、番薯種等方面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贊許,那曾招寶便也就重新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認可了,他也重新樹起了威信和聲望了,所以,曾招寶也就洋洋自得和自豪了起來了、也就慢慢地變得了大方起來了、也就一改了以前吝嗇的小家子氣了。
王細花不但在逢年過節(jié),就是在平時,她也會制作蒸煮很多的碗子粄、家厘粄、水粄、紅桃粄、捏菜粄、雀子粄、韭菜粄、豆干粄等等的當?shù)氐幕{粿,她也會舂制糯米糍粑和甜粄,她還會自釀些客家娘酒,這些各具特色、門類眾多的美食,王細花除了家人自食外,她也會用來饋贈親友、還會用來犒勞家里雇請的短工和長工,那些享用者都贊不絕口,家里雇請的短工和長工們則更是在嘖嘖稱贊。
當?shù)厝苏f:你敬我一尺,我就回敬你一丈,有因便有果。
這些短工和長工們見王細花有情有義,因此,他們則更加賣力地為曾招寶干活,那曾招寶則又獲得了更多的收成和財富了。
在到了一年之后的1945年時,那曾招寶便可謂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財萬貫了,這時,曾招寶把家里的糧食賣掉變現(xiàn),因而則又得了很多的銀兩,于是,他與哥哥曾招財一起,便在村邊又各建起了連體的一座房子。
后來,哥哥曾招財則先后為兒子曾永富和曾永貴娶了老婆,再后來,曾永富和曾永貴兄弟倆先后又生了兒子,曾家人的生活也真可謂是順風順水、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了。
特別的是曾招寶,他在此時就已變成了當?shù)氐母缓懒耍矣写罅康奶锏剡€有兩座房屋,家里的生活那是無比的富裕,那在私塾里讀書的曾永興和曾永旺也就無憂無慮了,時年,人們都無比羨慕曾招寶。
只是,那王細花卻無時不在牽掛和擔憂著曾淑萍、在想念著曾淑萍,因為,自從潘家上江西逃荒后,那曾淑萍就一直是杳無音信,王細花便經(jīng)常在夢里夢見了曾淑萍,在夢中,王細花見曾淑萍無吃無喝、衣不蔽體、臉黃肌瘦、凄凄慘慘……
在夢中醒來之后,那王細花便會在抽泣起來。
因而,面對家里的堆積如山的糧食,面對著餐桌上的大魚大肉、豐盛的菜肴粄粿,那王細花便經(jīng)常會在癡癡地發(fā)呆、便會在牽掛曾淑萍的想念中獨自暗暗地落淚,有時更是失魂落魄……
那曾招寶見狀,他似乎便也就開始有所觸動了,有時,他也會把雙手抱在胸前、在陷入沉思……
以上便是還在故鄉(xiāng)的曾家人的生活,以下咱再來說說逃荒在江西的潘家人的境況。
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抗&日&戰(zhàn)爭結束,人們奔走相告,舉國歡慶。
當消息傳到了江西的潘家寨時,那在當?shù)厣盍藘赡甓嗟呐艘x、潘耀華和潘耀文等潘家村的人以及當?shù)氐娜藗儯紵o不欣喜萬分。
特別是這些逃荒到那里的人們,他們在此前已獲悉了家鄉(xiāng)的災情已經(jīng)過去了,而現(xiàn)在又獲悉了日&本人已經(jīng)投降了,于是,大家便都在想道:這背井離鄉(xiāng)的苦日子似乎已經(jīng)是熬到了頭了。
因此,他們便更是無比的高興和歡呼雀躍,在他們思想的深處,都無不在考慮著落葉歸根、返鄉(xiāng)歸宿的事情,因為逃難寄人籬下的生活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家鄉(xiāng)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永久歸宿,現(xiàn)在,日&本人投降了,家鄉(xiāng)的旱災饑荒過去了,所以,回故鄉(xiāng)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他們期望著社會穩(wěn)定,他們盼望著安居樂業(yè),他們在串聯(lián)計劃著該如何來返回故鄉(xiāng)……
于是乎,六叔公和老耕叔則又擔負起了聯(lián)絡和組織大家回鄉(xiāng)的工作了。
一方面,他倆分頭去聯(lián)絡各村各寨的逃荒鄉(xiāng)親,去商洽決定統(tǒng)一啟程返回故鄉(xiāng)的日期;另一方面,他倆又與大家商洽該如何來處置各自已在當?shù)貏?chuàng)造的財產(chǎn);再一方面,他倆也與大家商洽決定該如何來報答當?shù)氐呐耸献谟H們,等等等等。
叔公就是叔公,這長者辦事,都要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內(nèi)外兼顧,既不失禮儀又不負人情,凡事都講究開好頭結好尾,這宗親之間的人情、世情、親情都要求大家必須要銘記和傳承,要讓其源遠流長,要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能傳承下去。
在自己鄉(xiāng)親內(nèi)部商量妥當后,那六叔公和老耕叔便才依次向當?shù)馗鞔逭拈L老們說明了潘家村人的意向,此時,那當?shù)氐淖谟H們便又一次的表現(xiàn)出了難能可貴的親情來了。
在當?shù)氐氖骞巳蚀旱茸谟H們的幫助下,大家能變現(xiàn)的財產(chǎn)便都得到了變現(xiàn),不能變現(xiàn)的東西有的則被捐贈給了當?shù)氐木柚鷷?,有的則被送給了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們的人,返鄉(xiāng)的潘家村人則只留了銀元、適當?shù)淖魑锓N子和衣服、干糧等等。
在這次返鄉(xiāng)前,潘家村人各家都特別準備了充足的干糧,這干糧包括米、面、油和腌制過的咸肉及雞鴨蛋,等等,這回,走在返鄉(xiāng)路上的大家就肯定都不會挨餓了。
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后,終于在1945年農(nóng)歷的11月底的時候,大家便滿懷著信心、帶著美好的憧憬、帶著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牽掛,便在當?shù)刈谟H的歡送下,大家便輕輕松松地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程了。
踏在回鄉(xiāng)的路上,來逃荒時的悲慘場景還歷歷在目,人們便不禁睹物思往,在憶苦思甜和感慨萬千。
一路上,人們有說有笑,有唱有嘆,更有在來逃荒時喪失親人的家屬在極力地搜尋親人的墳冢,想起回親人的骸骨,以帶回故鄉(xiāng)安葬,以讓親人魂歸故里。
當回程走到風門坳下潘志強喪命的地方時,大家便都自覺地停了下來,大家便都想幫忙潘耀華一家人找回潘志強的墳墓、起回潘志強的骸骨。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茅草屋旁的山坡邊,在原來埋葬潘志強的地方,竟有數(shù)十座層層疊疊、密密麻麻、一座緊挨著一座的土堆墳墓,每座墳墓那都是雜草萋萋、藤蔓纏繞。
唉!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沒想到這里就已荒蕪變得了面目全非了。
眾人在七手八腳地撥開雜草和藤蔓,在每一座土堆墳墓前尋找,但卻就是找不到六叔公原來寫著“潘府志強之墓”的木塊了,這木塊的墓碑早就不知哪里去了。
以致在這層層疊疊、密密麻麻、一座緊挨著一座的土堆墳墓中,竟不能確定那一座墳是潘志強的。
見到如此的境況,那潘耀華和孫美蓮便都流下了悲慟無奈的淚水了,其夫妻倆和潘志豪及楊翠桃便只能拿出預先準備好的紙錢香燭、在路邊的空地上燒了起來。
面帶愧疚和失落神情的潘耀華便只得淚流滿面、雙手合十、口中在念念有詞,他在祈求各路神靈神仙保佑潘志強的靈魂能在這里得到安息、能在地下有吃有喝、能在這里的這么多地下的人的陪伴下快樂地生活、能得到很多經(jīng)過這里的路人的施舍……
而孫美蓮在看了看傻傻呼呼的潘志豪后,她便忍不住的又在嚎啕大哭了起來了,那何小紅和王麗珍等女人則又過來安慰她,那潘志鴻、潘志光、曾淑萍、陳慧芳和楊翠桃等其他人也都落淚了。
唉!真是無奈??!那潘志強便只能永久地長眠在了這里了,真是蒼天無眼??!他的骸骨便永遠都回不了故里了,用難聽的話來講,那潘志強便成了逃荒路上舉目無親的游魂野鬼了。
在一番無奈失落的感慨、悲傷和祭拜之后,人們便只能繼續(xù)地往回趕路了。
雖然也是風餐露宿,雖然也是路途迢迢,但是,這是一次目標明確、準備得十分充分的跋涉,由于路途可以買魚買肉買糧吃,由于人們吃得飽、喝得足,所以,個個都身強體壯、走起路來那也是精神抖擻、渾身有勁,因此,便覺得回程之路要比先前短得了很多、也快得了很多。
僅僅只是在走了十多天之后,大家便平安、順利、一個不落地回到了故鄉(xiāng)潘家村了。
潘家村留守的親人們在看見了他們后,都互相呼喚走出村來張開了熱情的臂膀,在熱烈地歡迎他們重新回到了故鄉(xiāng)的懷抱,霎時,那留守的鄉(xiāng)親們便紛紛地為這些剛回來的親人們送茶遞水、送上了急需的食物和生活物品等等。
此時,逃荒的人和留守的人都激動無比,大家都在互相悲傷著村里、村外失去親人的悲傷,都在高興著重逢的高興。
此后,人們便以帶回來的銀元購買、添置了生活必需品和食糧,不久,大家便歡歡喜喜地過年,在歡歡喜喜地進行了春耕生產(chǎn),在歡歡喜喜地恢復了原來的生活。
在整理收拾了家里的衛(wèi)生和頭尾后,在回到家后的第三天上午,那潘耀輝和何小紅拋開了當初對曾招寶不肯接納曾淑萍的怨恨,其夫妻倆便急急忙忙地帶著潘志鴻和曾淑萍趕去曾家寮探親了,畢竟是分別了兩年多、差不多三年了呀,畢竟曾淑萍與王細花也是兩年多、差不多三年沒有見面了呀!
潘耀輝和何小紅認為王細花一定是想曾淑萍想瘋了,所以要趕快帶曾淑萍去見王細花。
所以,在這一次,真的要為潘耀輝和何小紅的通情達理點個贊!
“嬸嬸!叔叔!大哥!二哥!……”一到曾家門口,那曾淑萍便在門外迫不及待地大聲叫喊了起來。
此時的曾淑萍已經(jīng)是近9歲了,在經(jīng)歷了這次逃荒生活的磨練之后,她已經(jīng)是懂事很多了。
“兒啊!萍兒呀!我的豬妹?。∥业呢i妹長高了……”王細花首先跑了出來、撲了上去,她雙手便緊緊地抱著了曾淑萍,把曾淑萍摟進了懷里,霎時,王細花便熱淚縱橫、喜極而泣了。
何小紅也跑了過來了,她與王細花和曾淑萍抱在了一起,這三個女人的熱淚霎時便溲溲的在直下了。
此時,不用語言,能抱在一起,能見到對方,能用淚水相迎,這便是劫后余生的幸福了!這就是近三年來互相牽掛、互相思念的最好的詮釋和解放了!
曾永興和曾永旺也走了出來了,其兄弟兩人也拉起了曾淑萍的手,親兄妹的再次重逢相見,那曾永興和曾永旺也眼含著淚花。
曾招寶也走向了潘耀輝,其兩人也意味深長地在相擁握手。
眾人一一相見,眼看著兩家人都平安無事、都身體健康、都精神飽滿,大家雖眼含淚花,但卻都是欣慰無比,這是久別后的重逢,這是歷經(jīng)磨難后的見面,大家那是熱淚漣漣的呀!
此時,就連家大業(yè)大、大男子主義、一向吝嗇的曾招寶,他也都流下了眼淚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時勢和環(huán)境的變化,那曾招寶似乎也變了,他也在慢慢地變得了有親情味了。
“哎呦,細郎也長高了?!蓖跫毣ㄔ谒砷_曾淑萍和何小紅后,她便在認真地打量起了潘志鴻來,隨即,她左手在摸著潘志鴻的頭,右手在摸著曾淑萍的頭,在滿臉的歡喜著。
何小紅看在眼里喜在了心頭,她也含著淚花在說道:“是啊、是啊,都長高了,哎呀,你看,興、旺也長高了呀。”
王細花滿臉的高興道:“對,對對對,好,好好好!我兒都長高了,孩子們都長大了,都平安大吉、都身體健康,就好,就好,真是祖宗保佑,真是神明保佑啊?!?p> 的確,分別了兩年多、差不多三年了,那曾永興已是18歲、曾永旺已是14歲、潘志鴻也已是近13歲了,他們都已分別是英俊的少年了,而曾淑萍也已是9歲的小姑娘了,她的兩只眼睛里已透射出了兩股水靈靈的靈氣了,長相也是顯得了十分的清秀可愛,那王細花見后則是喜滋滋的,她的心里真如樂開了花一樣、是無比的欣慰。
隔壁的陳四英在聽到了聲音后,她也和曾永富、曾永貴和曾永祥等走了過來,母子四人便也在端詳和親熱著曾淑萍,那也是歡喜無比。
眾人走進了屋里,屋里一時之間便熱熱鬧鬧、充滿了歡聲笑語、樂也融融了。
中午,王細花既殺雞又宰鵝,在一陣忙碌后便整出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眾人便在團團圓圓地享用。
飯后,曾潘兩家大人總有拉不完的家常,總有訴不完的上江西之凄苦,總有講不完的御賊抗匪之趣事,在談笑之間,大家又是歡聲笑語、樂也融融。
在閑聊之間,當?shù)弥獮暮蟮脑袑氁寻l(fā)家致富、家大業(yè)大,又見屋里谷米滿倉、瓜果滿臺,這便直羨慕得那何小紅呀兩眼在發(fā)光、口水在流淌。
王細花把曾淑萍拉進了自己的房間里,母女倆便手拉著手、面對著面坐在了床邊,王細花在對曾淑萍問長問短,問她在逃荒路上的情況,問她在江西的生活情況,一潭暖暖的母愛柔情便在沐浴著曾淑萍,面對著曾淑萍,那王細花便渾身都得到了寬慰、滿臉都蕩漾著輕松愉快的笑容。
那9歲的曾淑萍似乎也很懂事了,她便滔滔不絕地在向王細花講述著自己在逃荒路上的以及在江西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
王細花在一邊聽一邊嘆又一邊在流淚,她更一邊在愛撫著曾淑萍。
曾淑萍則一邊在講述一邊在幫王細花抹眼淚。
此時的親生母女倆愛意深深情感融融,其感情可謂是真摯至深。
何小紅數(shù)次走到了房門口,她想?yún)⑴c進王細花與曾淑萍的談話里,但是,當見到王細花與曾淑萍聊得是如此的投入和融洽,見其兩人時哭時笑、時摟時抱,想想萍兒也大了,想想王細花也三年未見萍兒了,何小紅便理解這種牽腸掛肚的母女之情,因而,何小紅便退了出來,而把時間和機會留給了王細花與曾淑萍,以讓她母女倆單獨地去盡情地傾訴。
此時,兩家人總有講不完的話題、總有訴不完的衷腸。
其實,世間的人在經(jīng)歷了生死劫后的重逢,便都總有說不完的情感。
在聊至太陽快要下山的時侯,潘家人便得要返回潘家村了,便得要分別了。
此時,那曾招寶便開竅了,他主動送了兩擔稻谷給潘耀輝,還送了各類即將要春耕春種的種子。
曾招寶真的是變了,一方面是因家里發(fā)了、財大氣粗殷實了,另一方面,他看到曾永興和曾永旺兩個兒子長大了,也看到被自己送走的曾淑萍也在慢慢地長大了,再一方面,他也看到王細花幾年來一直都在朝思暮想著曾淑萍。
也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吧?不管怎樣,那曾招寶的鐵石心腸確實是已在慢慢地軟化了。
王細花又拾滿了兩個竹籃,竹籃里有瓜果蔬菜以及雞鴨鵝豬肉,還有粄食等各類食品,王細花說,這些帶回去后馬上就可以食用,便可以解決燃眉之需。
潘耀輝和何小紅見曾家送了這么多東西給自己,便感動至極,也感激不盡。
曾招寶、王細花、曾永興、曾永旺又把潘家人送到了村口。
此時,潘耀輝和何小紅挑著稻谷,潘志鴻挑著竹籃,曾淑萍則拉著王細花的手,在并肩而行。
至村口,曾淑萍在王細花的臉上親了一口后才與潘耀輝、何小紅和潘志鴻徐徐而去……
王細花看著漸漸離去的曾淑萍,她便心滿意足的露出了滿臉的笑容了。
還記得么?第一次在這村口送走曾淑萍時,曾淑萍當時還是被叫做豬妹呢,當時王細花在呼天喊地、在嚎啕大哭、在萬分不舍、還被雨淋得了一場大病;而在劫后重聚的這一次相送,那王細花卻是心滿意足的在露出了笑容了。
自此以后,大家的生活便徹底地恢復了常態(tài)了。
所以,曾潘兩家人便又是常來常往了,那王細花便又經(jīng)常地可以與曾淑萍見面了。
而回到了潘家村后的曾淑萍、潘志鴻、潘志光、陳慧芳以及楊翠桃等一班小伙伴們,則又歡天喜地的重新過回了從前的生活,雖然缺少了潘志強,但是慢慢地,她們也就習慣了。
潘志光和潘志鴻又回到村里六叔公的私塾學堂里去讀書了,潘耀輝照樣去做木匠了,潘耀文照樣四處去補鍋補煲磨菜刀磨剪刀了,潘耀華也照樣四處去賣雜貨了,曾淑萍、楊翠桃和陳慧芳三人又去放牛和撿柴燒了,也與各自的母親一起下地去耕作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們,那何小紅、王麗珍和孫美蓮也照樣在家里耕田和照料著家里了。
最不幸的是潘志豪,由于在逃荒路上受到了死去的弟弟潘志強的驚嚇,他至今都還是癡癡呆呆、懵懵懂懂、麻麻木木,他有時還會瘋瘋癲癲,唉!都三年多了,他就一直都沒法正常地恢復過來,他便一直成為了潘耀華和孫美蓮的心病。
至1947年的秋天,那龍頭鎮(zhèn)新建的龍頭中學便在開始招生了。
龍頭中學是一所由當?shù)氐娜A僑們捐建的中學。
在1945年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龍頭鎮(zhèn)的在各個國家的華僑同鄉(xiāng)會抱著教育救國的愛國之心,同時,也抱著為造福桑梓、造福家鄉(xiāng)子孫后代的赤子之心,華僑們便聯(lián)絡共同回來故鄉(xiāng)捐資建起了這所中學,在籌建該中學時,也得到了龍頭鎮(zhèn)各鄉(xiāng)各寨鄉(xiāng)紳的鼎力支持,家鄉(xiāng)所有的人也都喜出望外,更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因此,中學從征地到建成,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
龍頭中學建成后,又在當?shù)剜l(xiāng)紳的聯(lián)系和爭取之下,便得到了當時政&府的教育機構的支持和認可,政&府便派來了大批的專業(yè)教師,學校也聘請了部分的老師,這樣,龍頭中學便成為了一所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全日制的高級中學了。
龍頭中學是龍頭鎮(zhèn)自開天辟地有史以來的首座完整的中學,可謂是當時當?shù)氐淖罡邔W府,從此之后,在這個山溝小鎮(zhèn)里,當?shù)厝说淖訉O后代便開始能接受到正規(guī)的現(xiàn)代教育了。
龍頭鎮(zhèn)的人,特別是家境殷實、家庭條件較好的人,那都是無比的高興的,人們便紛紛地奔走相告、在歡欣鼓舞,并紛紛地鼓勵、鞭策自己的子孫來考入龍頭中學就讀。龍頭中學的建成,便更加激發(fā)了年輕學童的求學和求知的欲望,便更加激發(fā)了人們奮發(fā)圖強去實現(xiàn)理想的動力。
由于是僧多粥少、學位有限,于是,龍頭中學便實行了考試擇優(yōu)錄取的方法來招生,其結果,則幾乎是只有進過私塾、有一定基礎的學童才能進入到龍頭中學讀書。
這一年是龍頭中學的第一次招生,在經(jīng)過考試以后,潘家村的潘志鴻和潘志光順利地進入了龍頭中學的初中部,曾家寮的曾永旺也順利地進入了龍頭中學的初中部,時年,潘志鴻14歲,潘志光15歲,曾永旺也是15歲,他們?nèi)吮愠蔀榱送瑢W、便開始在龍頭中學接受著正規(guī)的、全面的、社會與自然的全日制教育了。
曾招寶仗著家大業(yè)大和財大氣粗,他便采取了捐資贊助和疏通關系的辦法,也把已經(jīng)是19歲的、早就過了就讀中學年齡的曾永興弄進了龍頭中學的高中部。
其實,龍頭中學第一次招生的高中部,那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那學生的年齡也是參差不齊。
家長的意圖主要是讓孩子接受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讓孩子有現(xiàn)代教育的意識,在高中部能學多少就多少,這其中有求知的欲望也有一點攀比的心理,因為這里畢竟是封閉和落后得太多太久了,所以,能讓孩子進入龍頭中學就讀是超前家長的超前意識,也是當?shù)丶议L的一種榮耀。
這時,在我的故鄉(xiāng)里,在這個封閉落后的山區(qū)里,耕田種地的、外出做生意的、求學讀書的,各行各業(yè),都能勉強地各盡所能,都能勉強地按各自的意向去生活、去學習、去奮斗、去創(chuàng)造……
而在龍頭中學就讀高中的曾永興則加入了地下黨,他去鬧革命了。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章續(xù)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