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槐
昭和二十一年春。早早聽聞宋尚書病逝,宋時阮子承父職,成了年輕的宋小尚書。
我離開后的冬天,他向父皇求了道旨,將三品文官之女楊昔晴嫁與他。
楊昔晴我是認(rèn)識的。
以前在宮里,一次百花宴上,楊大人帶著掌珠楊昔晴來赴宴。
母后夸她長相秀雅,和五公主倒有幾分相像。
次年冬末,宋府得了一子。
好像取名叫,宋景和。
正月里正巧宋府辦滿月酒??上?,我遠(yuǎn)在他鄉(xiāng),不能去吃上一盞。
遺憾之際,便寫了一封書信,攜上一塊白玉佩,一齊送了去。
書信的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
宋時阮收。
恭賀得子。
之前宋尚書成婚我沒前去,如今宋府的滿月酒我也沒能吃上,實在是遺憾不已。
宋夫人我略有耳聞,先前有過一面之緣,是個非常賢良的女子。
人間煙火難尋覓,塵世知音亦難得。
愁緒漸散無蹤跡,惟愿四時皆喜樂。
祝平安喜樂。
勿念。
元清槐
這信上的詩我可是苦思冥想而得。
哦對了,現(xiàn)在的我,叫元清槐。
清元最愛的就是槐花。
離京后,我一路南下。京城外的世界遠(yuǎn)比我想象的還要殘酷。雖說父皇大開國庫,救濟災(zāi)民,但終比不得京城內(nèi)安定。
我四處施粥,接濟難民。
南下的難民有很多,有的拖家?guī)Э?,有的孤身一人隨波逐流。
濟善堂里總是集滿了人,他們大都衣衫襤褸,臟亂不堪。我在京城從未見過這般為了一碗粥如狼似虎的人。
我一一盛粥給他們,贈與些銀子。
他們口里不停地感恩戴德說著“謝謝”“真是活菩薩”,有的甚至跪下來給我磕頭。
這是我從未見過的場景,我不知所措地拉起他們,說“不必如此”,可很快被難民們的聲音蓋住,藏匿于人海。
憑著自己偷學(xué)過的雞毛蒜皮的香料小知識,我研制出了不少熏香,其中,“如夢”不出意料地成了爆款。
買主都說,這款香名字取得極好,討人喜歡。
也就由此賺了些小錢,湊合度日。
“阿姐,你在想些什么呢?”稚嫩聲音響起。是個很可愛的姑娘。
她是我在檀城遇見的。
她說她是香縣人,縣里鬧饑荒死了不少人,她的父母也因此喪命。
她就跟著同鄉(xiāng)人南下求生。
然后,就遇到了我。
我問她叫什么。
她說她沒有名字,鄉(xiāng)下人哪會那些文縐縐的東西,家里人都叫她阿四。
阿四啊。
那我就叫你思然吧。
明明是四,為啥要改成思啊。阿姐是在思念誰嗎?
故人吧。我嗤笑。
我將她認(rèn)作養(yǎng)女,可她偏喜歡叫我“阿姐”。
思然是個活潑開朗的姑娘,像極了清元。
“為什么叫我阿姐啊。”
“阿姐這么漂亮,不叫阿姐叫什么?”
“就你嘴貧?!?p> “阿姐永遠(yuǎn)十八歲!嘻嘻?!?p> “我才剛過十八好嘛?!?p> “明明已經(jīng)二十了……”
“元思然!”
——————————
馬車一路顛簸。
“阿姐,咱們到落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