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飯,齊德便告辭離開,太子府內(nèi)只留下了陳云甫。
“兵部奏事......”
陳云甫捧著奏本打算匯報工作,被朱標開口喊住。
“這些事等等再說,剛才齊尚禮說的事,你怎么看?!?p> “???”陳云甫佯裝糊涂:“什么事?”
“撤藩?!?p> 朱標裹著厚厚的棉被靠坐在床頭,講道:“比如說,先把老五留下來,就不要回去就藩了?!?p> 大哥,這種要命的問題是我能回答的嗎。
陳云甫心里直叫苦,但也知道依朱標的心性脾氣,他問這個問題并沒有存什么壞心思。
若是真計較,齊德都走不出太子府的大門!
“這個、這個......”
陳云甫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朱標就笑了起來:“你小子雖然年少,但誰都知道你機靈的緊,這不,孤問你的話都不打算回答了。”
“下官不敢!”
陳云甫連忙低頭告罪,沉默了好一陣后才說道:“如今四海已定,北元余孽也只是茍延殘喘,加上云貴如今也已收復,更應(yīng)強化中央的權(quán)威?!?p> 說完陳云甫就不吭了。
他這番話說的其實模棱兩可,分怎么聽。
如果朱標支持撤藩呢,那么就可以理解成為了強化中央的權(quán)威應(yīng)該將藩王剪除,如果朱標不支持,那朱元璋這種把皇子派鎮(zhèn)邊疆的行為,不也是強化中央權(quán)威的一種方式嗎。
皇子代表皇權(quán),皇子就藩,就是把皇權(quán)帶到地方的一種最直觀表現(xiàn)形式。
他陳云甫講話有漏洞嗎?
沒有漏洞。
反正無論朱標是支持還是反對,陳云甫在這事上都和朱標站在一條線上。
“孤記得幾年前,劉伯溫、李善長都和孤說過,父皇分封諸王的國策是不對的?!?p> 朱標沒有表態(tài),而是說起了幾年前往事:“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亂從何來?事在分封。
如今老二在秦、老三在晉、老四在薊,他們一個個都手握重兵,雖然起到了防備蒙古的作用,但也很容易招惹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孤怕他們迷了心啊?!?p> 聽這話,朱標也不支持分封。
陳云甫剛打算開口,腦子里突然想到那齊德。
齊德提出要撤藩,和朱標順了心,加上朱標又對那齊德很看重,所以,所以。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朱標一直都想撤藩,但他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英年早逝,可他卻把齊德留了下來,帶著他的遺愿。
所以朱標去世之后把齊德留給了朱允炆,希望朱允炆完成撤藩。
齊德,會不會就是齊泰!
雖然不知道這名字是誰給改的,但陳云甫越想越覺得很有可能。
自打自己穿越來到這個時空切身經(jīng)歷一件件事后,歷史的脈搏軌跡已經(jīng)越來越清晰。
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史書上的晦澀文字,正化作真實而富有生命力的瑰麗長卷徐徐展開。
史書記載,朱標兩任東宮老師劉伯溫、李善長都不支持分封制,所以朱標怎么可能支持分封。
可朱標的為人又放在這里,他有長兄仁義之風,不愿意和幾個弟弟撕破臉,最終就是拖到其自身病逝都沒能做成這件事。
他雖然沒做成,但齊德或者說齊泰還活著。
齊泰感念朱標的知遇之恩、賞識之恩,決心要完成朱標生前的遺愿,于是盡心輔佐朱允炆撤藩。
所有的一切都合理了。
齊泰是朱標留下來的,也因此才得以在洪武后期的血色朝堂上活下來。
想到這,陳云甫心里有了搏一把的打算,遂開口道。
“殿下所慮甚是,分封固然有好,但也極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為強化中央的權(quán)威,撤藩應(yīng)該考慮?!?p> 此時此刻,陳云甫必須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了。
如果自己不能被朱標引為心腹,如果朱標還是被歷史裹挾著,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那他陳云甫該如何?
死,陳云甫不怕,不過既然已經(jīng)來到了這個時代,陳云甫作為一個男人,無比渴望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到史書上!
這個誘惑,哪個男人能夠抵御?
“這么說,你也支持廢分封?”朱標看的出來有些開心,連聲音都明亮三分,他還以為陳云甫會懼于朱元璋的威勢,不敢支持呢。
“是的?!标愒聘远ㄕZ氣,坦然面對朱標道:“如今之世,各國無不追求統(tǒng)一,北邊的草原、西邊的帖木兒,為何追求統(tǒng)一,因為只有統(tǒng)一才可更好的凝聚力量。
縱覽二十一史,如秦皇、漢武、唐宗無不窮其一生謀求更大的一統(tǒng),秦皇吞并南越、漢武吞滅百羌,唐宗更是意欲吞并草原成其天可汗之威名。
殿下如欲成偉業(yè),撤藩勢在必行?!?p> 當陳云甫把秦皇漢武給搬出來,這已足夠朱標堅定內(nèi)心了。
想成千古一帝,只有不停的謀求大一統(tǒng)。
分封?
那是搞國中之國,是批著一統(tǒng)偽裝的分裂罷了。
朱標點點頭,卻又轉(zhuǎn)了話題。
“把奏疏拿來,咱們開始批對吧?!?p> 陳云甫知道,朱標這定然又是心里猶豫起來。
撤藩的話,會不會和自己的一眾兄弟們鬧翻?
自己這個做大哥的貴為太子,將來繼承江山社稷,兄弟們只是個藩王,就想守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的封國過日子,這都不行嗎?
大家都是父皇的兒子,我們這些當?shù)艿艿亩疾桓憷洗髶尰饰涣?,你還要趕盡殺絕?
手足之情總得講點吧。
朱標心里那個糾結(jié)。
性格上,朱標與朱元璋可謂是走向了兩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