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是修心,修心為心用,身為心所轉,修行的路途必定是一條身心之間相輔相成的路。
我從小流浪長大,心靈痛楚,再加上身患絕癥無術可施,這便是我最初修行的契機。
自從修行入門后,我漸漸的通過自學道醫(yī),由慧致學,修學正術,打破了絕癥無藥可救的界限,從身心兩個方面入手,逐漸將自己治愈。
在這條治愈的路上,十分的艱苦,需要有視死如歸的覺悟,驚人的耐力,放棄一切欲望與執(zhí)著的出離心。
我曾痛苦不已,撕心裂肺,經歷無數(shù)次心靈的抹殺與坍縮,幾乎泯滅所有的人性,直至泯滅懷念人性的執(zhí)念,后期又重新拾起,因為放下只是過程,真正需要修成的狀態(tài)是用心而不動心。不但如此,我還知道,如果繼續(xù)這樣修行下去,今后我還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但我絕對不會放棄修行的道路,我將終身為慧是業(yè),為修行毫不猶豫的獻出所有的一切。
我始終相信,凡者學理醫(yī)人病,圣者學道醫(yī)人心,修行者自醫(yī)身心。
只要努力修行,沒有任何問題是找不到答案的,沒有任何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修心至深,會帶來很多相應的變化。
很多修行人并不知道修行是身心相對的,甚至不認為修行是身心相對的。其實身就是心,心就是身,兩者就像陰陽的兩面,只是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本就是一個。
簡單點來講,就是心治愈了,身體就會好,通過外界影響身體,心也會受到影響。
普通人的日常是物在轉心,所以普通人會隨著心被物的影響從而走向衰敗,其思維與認知會跟著固化,恐懼與執(zhí)念也在與日俱增。修行者則是挑戰(zhàn)以心轉物,不被外界事物所影響,努力認清本源,通過本源獲得生命的力量,所以才能做到逆天改命,擅用真心。
如何通過修行來療愈自己的身體,相信是很多修行人都想要知道的事,尤其是道家的子弟,道家講究的正是性命雙修,這里的性是指心性至本性(真心),命是指身體至生命(萬物)。
佛家之所以不提倡修身,是因為人性非常容易執(zhí)著于外道神通或身體上的享受,這兩個方面是很多修行者都通不過的考驗,佛道的目標遠大,重在究極的解脫。佛家認為,修行給自身帶來益處的同時,又助長了貪念和欲望,幸??鞓返母惺苡謺屓送浽浀耐纯嗪洼喕氐目膳拢运餍跃鸵孕扌臑橹髦?,從而避免各個階段會產生的執(zhí)著。
所以,修行者到底要遵從哪一個方法,要看修行者自身的悟性與覺悟,發(fā)心與認知。
悟性好的人可以嘗試學佛,佛理雖然非常的深奧,但也大道至簡,適合完全直心的人。悟性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的人,可以選擇學習道教,因為道教可以通過對自身的約束與調節(jié),譬如辟谷與丹藥,讓心獲得一定的感受或定境,當心受到啟蒙,再依照靜心養(yǎng)身的修法,用心引導身,如此循環(huán)往復,便可打開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最終身心同步走向證道。
我個人是佛道雙修,嚴格點來講是雜修。我修佛道、道教、禪宗、中道,又融匯儒家、墨子、老子、孔子、基督教等各類學術,擅取用眾家之所長,并對照出眾家理論的不同說法之間所對應的修行節(jié)點,從而了解到萬法殊途同歸,萬事萬物都可以用于修證自身。
人生來就有三種大藥,它們在道家被稱作:精、氣、神。
精、氣、神本屬一種,只因功能的不同,而產生了表面上的變化。
精是指人體本身(或萬物精華,物體即是精),簡單點來講就是肉眼可見的都是精。
精這個描述經常被誤解,我來說說我的理解。
男人修行重在守精,這里的精,有兩種說法,佛家指的是不漏,是心的不漏,心不隨境界所轉,也就是不動心,能量就不會跟著跑,精就守住了。道家有男女之分,在男女這個層面,精狹義的泛指男人的精子,也就是欲望來的時候必須守住這個精不能漏丹,但本質上還是要守住心,心守不住自然丹就漏了。道家的女修,稱血為精血,因為女子心本偏靜,不會像男子那般容易出現(xiàn)欲望,所以女子修行的重點在于守住血,所以把血視為女子的精。女子修行要以觀照靜心為主,以斬赤龍為目標,赤龍是一個比喻,比喻女子每個月的月經,猶如一條紅色的龍。女子每個月漏出的血就是損失掉的精,這在佛家被稱之為有漏之身,必須修至靜心極處,觀照至很深的定境,才能轉變色身上代表赤龍的八識種子,普通女子若想修煉至此是非常難的。所以女子的修行自古不易,女子必須通過修成斬赤龍,獲得與男子同樣的不漏之體,后續(xù)才能與男子修同樣的功法。所以道家的精在廣義上與佛家的不漏是一樣的意思。
氣指的是身體運行的能量,更細微的精,又叫精微。簡單點來講,就是肉眼無法清晰看見的能量波動,比如光和熱。
能量是流動的,把精拆開來看,會發(fā)現(xiàn)精之間都是流動的能量,所以氣可以化精,精也可以化氣,它們之間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肉眼可見的實物,其實都是密集的光和熱,這些光和熱,代表不同頻率的能量,不同的能量表現(xiàn)出來的表相是不同的,但從本質上來看并沒有區(qū)別。
神是屬于心的,心神相依,神是促使能量發(fā)生作用的節(jié)點,心是發(fā)生作用的場所。簡單點來講,心就像一個工作臺,心的作用是任物。神則是負責加工能量影響能量促使能量震動變化的存在。
如果一個人很認真的在做一件事,通常會把他的狀態(tài)稱之為“聚精會神”,意思是指他的身體在做這件事,他的心神也在促使這件事的形成,聚精是一種讓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身體行為,會神是心力參與行為的反應。
精、氣、神三種形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修煉到精不漏,就是完成了修戒的初始目標,當戒修到一定的程度,人自然精力充沛,也就是精滿不思淫的境界,因為淫是漏精的第一罪魁禍首,克服了淫自然就可以達到精滿不思淫的程度,這里的淫需要理解為廣義的淫,任何動心都算在內。當精滿之時,便可以自然化精成氣,當人身體當中的能量充足之時,便可以避食五谷,又稱為辟谷,也就是氣滿不思食的境界,此時可以只飲清水,卻不會感到饑餓,饑餓是身體缺少能量需要補充所產生的反應。當氣滿化神的時候,人不會再犯困,這個狀態(tài)又叫做不倒單,意思是不用睡覺了,因為身體能量充足,沒有絲毫的困意,困意是人需要休息的本能反應,意味著能量損耗太大,反應到身體上,就是需要睡覺。
[修行即是修心,覺照自己的心,堪破愚昧,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