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精英入侵者戰(zhàn)機飛抵前線,在戰(zhàn)場上來回盤旋的時候,在另一處的河畔戰(zhàn)場,精英米格戰(zhàn)機也抵達了預定位置。
作為一款2代的戰(zhàn)機,它在本身是2代精英單位,具有一顆威力巨大導彈的同時,還得到了“將軍”中的科技升級,裝填了一顆“凝固汽油炸彈”。
這枚燃燒炸彈,能夠在目標區(qū)域形成“烈焰風暴”的效果,在一大片的區(qū)域制造燃燒地帶。
強化后的入侵者戰(zhàn)機,獲得了機槍、機炮、火箭彈、導彈,可以采用不同的攻擊方式,游刃有余的對抗步兵、裝甲、建筑。
至于強化后它,則是一如既往的發(fā)揮了紅色陣營的暴力美學風格——一枚炸彈直接炸坦克、炸建筑,一枚燃燒彈更是同時解決步兵、坦克、防御設施。
當然,與防空履帶車的高爆炮彈,容易造成己方傷亡類似,米格戰(zhàn)機的燃燒彈,也可能會在形成燃燒火場后,殃及己方作戰(zhàn)單位。
使用需謹慎。
因此,林云選擇將米格戰(zhàn)機,派遣至己方人員更少的河畔區(qū)域。
只有8個單位被部署在這里,不需要擔心誤傷友軍,不必畏手畏腳的。
而且,這里眼看著就要堅持不住了。
那些步兵們,已經(jīng)陷入了苦戰(zhàn),馬上就要被兩輛防空坦克、一眾輕型坦克給清理掉了。
一旦他們被清理掉了,那河畔的炮兵陣地,用不了太久,就能夠重新恢復運作,朝著前線發(fā)動炮擊了。
所以將炸彈威力更加強大的米格戰(zhàn)機,派遣到這里——
入侵者戰(zhàn)機的導彈,傷害不過150,即使身為精英得到了加成,也只有300。
即使忽略對坦克的傷害削減,也僅夠打掉一輛300耐久的灰熊坦克。
而米格戰(zhàn)機的導彈,威力足足有750。
要知道,犀牛坦克的耐久度,總共也就400。
雖說按照2代的計算公式,這種炸彈打在坦克身上,可能會有傷害削減,但一發(fā)打爆一輛犀牛坦克,應該不是問題。
同樣的,如果說精英入侵者戰(zhàn)機的導彈只有300傷害,可能無法在一次突襲當中,用一發(fā)導彈,一次性解決掉敵軍的防空坦克。
那么,選擇用米格戰(zhàn)機支援步兵,換上威力更大的導彈,應該可以打得掉敵軍的一輛防空坦克。
在解決掉一輛敵軍的重型坦克后,這8位步兵,應該可以多撐一會?
退一步講,即使這些士兵仍舊在戰(zhàn)斗中處于下風,仍舊未能完成“壓制火炮”的任務,那米格戰(zhàn)機也可以往敵軍火炮的區(qū)域,再投擲一顆燃燒彈。
沒錯,不是往敵軍坦克的區(qū)域投擲燃燒彈,而是朝著敵軍火炮的區(qū)域投擲燃燒彈。
這意味著,敵軍的火炮將會受阻,但坦克部隊不會遭受太大傷害。
沒辦法,連同2架夜鷹直升機在內(nèi),這些突襲士兵一開始的目標,就是阻止敵軍河畔的火炮為前線提供彈幕支援。
至于牽引式火炮,本身很難進行轉(zhuǎn)移,頂多是炮兵逃離火場,但火炮仍將陷入大火之中。
往火炮的區(qū)域,投擲一枚燃燒彈,足以讓這炮兵陣地,燃起熊熊大火。
即使這處火場,不能消滅敵軍炮兵、燒毀敵軍火炮,也足以再度打斷炮兵陣地的運作,繼續(xù)中斷他們對前線的支援。
河畔戰(zhàn)場的首要目標,是阻止敵軍火炮進行炮擊支援,其次,才是盡可能的減少10位士兵的傷亡。
————————————
河畔戰(zhàn)場處,士兵們的處境變得越發(fā)窘迫。
舉起盾牌的盟軍大兵,艱難的抵擋住20mm機關炮,努力的掩護著身后的重裝大兵。
原本幾發(fā)炮彈就能解決掉一個滿血士兵的機關炮,在鎮(zhèn)暴盾牌的防御下,硬是沒有消滅掉這位士兵。
盾牌可將大部分傷害,壓低至原先的四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假設原本3、4發(fā)20mm炮彈能夠解決一位滿血盟軍士兵,那現(xiàn)在就得是12、16發(fā)炮彈。
而重裝大兵,趁著盟軍大兵給他爭取過來的時機,便再度朝著前方的坦克集群,再次打出了反坦克導彈。
又是一輪導彈齊射,又是一兩輛輕型坦克,被炸得灰飛煙滅。
前面有頂著盾牌的盟軍大兵,后方是舉著反坦克導彈的重裝大兵,二者相互配合著,拼命遲滯著偵查坦克的推進。
一時間,原本是十幾輛輕型坦克對陣8位士兵的架勢,居然是前者,隱隱顯現(xiàn)出了忌憚之感。
雙方已經(jīng)交火好幾輪了,結(jié)果士兵一位沒死,反而是坦克從2位數(shù)下跌到了個位數(shù),連火力也變得越發(fā)薄弱起來。
但隨著重型防空坦克的加入,戰(zhàn)局又被逆轉(zhuǎn)了。
隨著“砰”“砰”的一陣聲響,原先還一前一后,分別使用著防暴盾牌、反裝甲導彈的兩位士兵,遭受了57mm高爆彈的轟炸。
轟炸過后,隨著硝煙散去,原先的兩位士兵的位置,只留下了幾處炮坑。
他們被炸得沒能留下一點痕跡。
舉盾士兵,在面對高爆攻擊時,承受的傷害將從原本的“100%”提升至“5000%”,足足是原先的50倍。
在這種情況下,舉盾的士兵哪怕是滿血狀態(tài),挨一發(fā)高爆炮彈,那也是必死無疑。
但拋開這個不談,即使是現(xiàn)實戰(zhàn)斗當中的普通士兵,在面對著57mm高爆炮彈的直接命中時,恐怕也同樣是什么都不剩下了。
轉(zhuǎn)眼間,8位士兵便減少到了6位。
而且,他們還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局面——舉盾,那就會被高爆彈一次炸掉,不舉盾,那就會死于20mm炮彈的掃射。
看到一擊命中的場景,原本士氣逐漸變得低落的一眾坦克,轉(zhuǎn)眼間又來了精神。
但還沒等它們振奮起來,天空中卻傳來了戰(zhàn)機的轟鳴聲。
連同兩輛防空坦克,也變得警惕起來——
剛剛還是平射的火炮,轉(zhuǎn)眼間便被抬高了射擊角度。
至于炮膛中的彈藥,雖然它們尚未得知戰(zhàn)場另一處剛剛發(fā)生的事態(tài),但它由于對抗的是步兵,所以一直都裝填的是高炮彈藥,自然也不存在裝填錯炮彈的窘境。
于是,才剛剛反轉(zhuǎn)力量對比的戰(zhàn)場,局面又一次變得緊張起來——
一側(cè)是地面,有著抬高角度,隨時準備應敵的兩輛防空坦克。
另一處來自空中,是一架攜帶著大威力導彈的精英轟炸機。
林登萬上尉
我不知道,在3代的機制下,應當把20mm機關炮的傷害,視為“機炮類:150%/盾20%”還是“穿甲類:20%/盾5%”,““槍彈類:20%/盾5%””,但我可以確定,舉盾之后受到的傷害,至少是在原先的四分之一以下。 武裝采礦車的20mm機關炮,傷害是30點,以大兵125的血量而言,夠撐5次。如果大兵舉盾,傷害至少降低至四分之一,那就是7.5點,這夠撐很久了。 如果參考3代帝國采礦車的攻擊,傷害類型為“槍彈”,輸出應當降低至四分之一,也夠打很久了。 如果參考3代的鐮刀機甲、天狗機甲,傷害類型為“機炮”,每秒輸出約為30,攻擊不舉盾的步兵,傷害提升1.5倍,為每秒45傷害,能夠3秒后擊殺125血的士兵,但在攻擊舉盾士兵的時候,傷害降低為五分之一,為每秒6點傷害,也夠打很久了。 結(jié)論:4位盟軍大兵在舉盾的情況下,硬抗十幾輛輕型坦克的20mm機炮,短時間內(nèi)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