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歲那年,爸爸突發(fā)腦溢血去世。
我和媽媽的天,塌了。
尤其是媽媽。
爸爸在時,媽媽是一個飽受恩寵的小女人。爸爸走了,她一個連燈泡都不會換的人,如何帶著我繼續(xù)生活?
媽媽大學(xué)是文科生,工作是基層公務(wù)員。誰能想到,像她這樣一個文藝女青年,有一天也會對螺絲刀、鉗子、鈑手一類感興趣。
那是個爸爸留下來的工具箱,她沒事就拿出來擺弄。一會擰擰水龍頭,一會修修晾衣架。就像從前爸爸在時那樣。只不過,爸爸做這一切,輕車熟路。而媽媽,常常修理就是破壞,但她樂此不疲,也漸漸熟練。
家里水電煤氣電路哪里壞了,再也難不倒她。有時看她花很長的時間,修一個本可以換掉的水龍頭,把自己整得很狼狽。我就會勸她:“媽,別修了,咱換個新的吧?!?p> 可她說:“越修這些老物件,就越想你爸,以前一直覺得,他心靈手巧,什么東西都會,現(xiàn)在才知道,他只是用心和有心罷了?!?p> 媽媽在學(xué)習(xí)爸爸。
我做完作業(yè)走出房間,看到她坐在陽臺上修修補補。我叫她,她都沒聽見。她看那些老物件的眼神,就像在跟爸爸對話一樣。
那眼里,住著最平靜而雋永的相思。
偶爾,看著前一天還漏水的花灑,第二天就恢復(fù)了正常,我會覺得,那個讓家永遠(yuǎn)沒有后顧之憂的爸爸,還在。媽媽不僅在學(xué)習(xí)爸爸對家的無微不至,也在培養(yǎng)自己不依賴的習(xí)慣。
她說,不希望有一天,因為不會換燈泡這樣的事情,而想要去找一個男人。
找一個男人——這是很多人在爸爸走后,對媽媽未來命運理所當(dāng)然的安排。包括爺爺奶奶。
但每一次,媽媽都說:“不可能的,除了菲菲他爸,跟誰都是將就,我不想將就?!?p> 所有人都認(rèn)為,她和爸爸感情那么好,一時半會走不出來也是正常的。時間會沖淡一切。
爸爸走后的第一個關(guān)鍵點,是我上大學(xué)之后。給媽媽介紹對象的人很多。而我,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也在想:媽媽真的應(yīng)該找個伴了。盡管內(nèi)心很不情愿,但我知道自己不能那么自私。
那天,錄取通知書寄到了家里,媽媽一直在廚房里忙活。她還破天荒地讓我也喝了點紅酒。而只有喝了酒,我才有勇氣,像個大人那樣勸她:“媽,我不介意你再找一個……”
只是,我話還沒說完,媽媽就生氣地扔了筷子。
“你爸是怎么對我的,你難道忘了?除了你爸,你覺得我還能接受別人嗎?”
那天晚上,是爸爸走后,媽媽第一次盡情地跟我聊爸爸。只不過,她向我傾訴的不是相思。
媽媽不需要相思,爸爸其實一直都在。
她說:“菲菲,別以為做飯就是把食材簡單弄熟,你買菜、淘米、放鹽、加糖、清蒸、紅燒,其實心里裝的都是家人?!?p> 下雨了,多少人叮囑:“記得帶把傘啊?!?p> 只有爸爸,只要是下雨天,一定會接媽媽下班,他知道她需要傘,但怕雷怕冷的她,更需要的是陪伴。
雖然不能經(jīng)常去爺爺奶奶家,可是,每次回去,媽媽都像爸爸那樣,給他們炸丸子、包餃子,看他們吃得心滿意足,沒有比那更有成就感,更幸福的事情了。
媽媽不僅學(xué)會了爸爸的手藝,更學(xué)會了像爸爸那樣,熱氣騰騰地去愛和熱愛。
都說高考是中國孩子的成人禮。那一天,18歲的我,一夜之間長大了。
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爸爸走后,家里感覺似乎還是原來的樣子。很簡單,是那個從前深受溺愛的媽媽,像爸爸那樣,維護(hù)著這個家的初心。
那天,我哭了,可媽媽卻沒有哭。我努力回想,自從爸爸走后,她幾乎沒在人前落過淚。哪怕每次見姥姥姥爺,他們想起爸爸時,總是會抹眼淚,但媽媽總是微笑著安慰他們。
那晚,我抱著她說:“媽,想哭就哭吧,你又不是傘,不用撐著。”
她說:“菲菲,媽媽如果哭了,就是想你爸想到堅持不下去了,可是,我欠你一個爸爸,不能再讓你沒有媽媽,媽媽必須替爸爸給爺爺奶奶養(yǎng)老送終,也必須看著菲菲結(jié)婚生子,他在和不在,咱們家都得一個樣?!?p> 是啊,他在與不在,家都得一樣。這是媽媽對爸爸最務(wù)實的相思。
只是啊,人生漫長且艱苦,能做到這一點,她有多不容易,我看得最清楚。
爸爸的愛,值得我在人生長旅中慢慢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