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宋國崛起

第一百五十九章 誘攻(重寫版)

宋國崛起 屏峰書生 2325 2024-06-03 13:52:08

  狄兵進(jìn)攻的是城墻的“馬面”,所謂馬面,就是除了城墻四角,其余凹陷下去的城墻。進(jìn)攻馬面的狄兵不得不接受來自三個方向箭矢的交叉火力。

  狄兵弓箭手一個又一個被點名爆頭,但是他們的死,給步兵登城爭取了時間——雖然是徒然的垃圾時間。

  攀在城墻上的狄兵還沒來得及完成引體向上,長丘的土著就把礌石從高處滾了下來,狄兵們被隆隆的礌石碾得嗷嗷叫,被碾壓的手指一陣血肉模糊。

  滾木也被運了上來。滾木的數(shù)量不多,木材有限。然而相對于礌石,滾木有其不可磨滅的優(yōu)勢——可回收再利用。

  蕩虺第一次見到守城戰(zhàn)的殘酷。碩大的滾木兩端被繩索牽住,中間刨了不少的陷坑,每一個坑上安裝有削尖了的木矛。

  “丟!”一聲令下,滾木尖銳的矛頭重重砸在城墻上的狄兵?!袄?!”又是一聲暴呵,滾木被高高提起、回收。

  “再丟!”滾木陰影再一次籠罩在心存僥幸的狄兵上方。

  仿佛是循環(huán)往復(fù)的農(nóng)用機械,一串串的狄兵被鑿穿了顱頂、面頰,五官的碎肉或是飛濺到木幔上,或是沾染到城墻上,哀嚎聲不絕如縷。

  青長老身邊的武士頓時士氣大沮,他發(fā)現(xiàn)很多部下都眼珠子飄忽,動作逡巡不前。他咬咬牙,懲戒了幾個不開眼的懦夫,新一輪狄兵的引體向上運動又在長丘城墻涌現(xiàn)。

  蕩虺覺得防守的壓力愈發(fā)減弱,士卒們愈發(fā)游刃有余,便下令弓箭手節(jié)約箭支,力爭每一根箭矢消滅一個狄人。

  “借過,借過!金汁借過!”田伯光大叫道。不論公子卬的兵還是土著,聞言都是變色,趕緊讓開一條大道。

  作為防守方壓箱底的武器,金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熬煮,終于粉墨登場。

  滾燙的釜內(nèi),金黃的液體冒著氣泡,一股令人掩鼻的味道掃過人群讓開的通道。

  寶貴的金汁,所調(diào)配的原料囊括了人糞、馬糞、尿液以及狼毒砒霜之類的毒物。戰(zhàn)爭期間,屎尿都是需要認(rèn)真收集的資源,用來制備各種各樣的生化武器。

  金燦燦的汁水飽含各路菌種,兼以沸水的燙傷、砒霜的毒性,被將士們一股腦兒潑向埋頭攀登的狄兵。

  三國呂布偷襲許都的時候,尚且抵御不住程昱的金汁。全無呂布之勇的狄兵如何能抵擋生化武器的腐蝕。

  木幔邊上的狄兵結(jié)結(jié)實實在金汁中沐浴了一番。

  狄兵們有的跳腳,有的打滾,如何鞭笞都不能挽回進(jìn)攻的態(tài)勢。

  “長丘的宋兵今日怎么這么勇猛?箭矢不絕,士兵雄壯有力,士氣如虹。”最前線的青長老心中驚駭。長丘的守軍原本饑饉不堪,射不能遠(yuǎn),丟送滾木雷石的頻率遠(yuǎn)沒有這么頻繁,即使是金汁的腐蝕能力,也遠(yuǎn)沒有今天這么強。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狄兵大營的方向傳來了凄厲的預(yù)警,青長老回頭看去,潮水般的狄兵身后,出現(xiàn)了白衣金甲的騎兵陣列。

  “那是桑林里埋伏的兵馬么?天!”青長老只感覺天旋地轉(zhuǎn)。

  數(shù)百騎兵橫列成陣,看起來仿佛有兩三千人之多。而且清一色的鎧甲,筆直的陣列,足見這亭兵馬的軍事素養(yǎng)了——不是精銳的話,會給這么嶄新而優(yōu)質(zhì)的裝備嘛?

  ……

  就在公子卬以長丘城吸引對方注意時,武馳完成了偵察、繞后、集結(jié)、列隊。

  武馳左手扶韁、右手夾住騎矛,把它斜指向西邊。軍隊放出去容易,收回來困難,一如覆水,現(xiàn)在長狄的部署在進(jìn)攻中已經(jīng)沒有任何章法可言,伍與伍交織在一團,彼此沒有了任何呼應(yīng)。武馳鉚定了狄人最混亂、最薄弱的地方下刀。

  一片連綿的鏗鏘聲,武馳一夾馬腹,向前沖去的時候高聲喝道:“慢步齊進(jìn),讓狄人嘗嘗我們宋騎的厲害!”

  后面又響起連綿的響應(yīng)聲:“讓狄人嘗嘗我們的厲害!”

  騎兵隊列所過之處,如同秋風(fēng)掃落葉,后方的狄人步兵轉(zhuǎn)瞬之間被打散了建制,如同星斗一般四處點綴在城外的土地上,惶惶如喪家之犬。

  兵敗如山倒,潰兵沖散了原本略有戰(zhàn)斗力的別部步兵。

  緣斯手下的機動部隊就成了部隊最后的主心骨。

  “騎兵出戰(zhàn)!”為了掩護慌不擇路的潰卒回營,緣斯毫不猶豫下令機動部隊掩殺一陣,為友軍爭取時間。

  看到來騎略少于己方騎兵,沒有車兵,緣斯冷笑一聲:“宋人車兵尚且能讓我有所忌憚,宋人騎兵,較之我長狄騎兵,不過魚腩而已。急擊務(wù)失?!?p>  長狄與宋兵鏖戰(zhàn)多年,對宋國馬匹的質(zhì)量門清。宋國不似秦國,養(yǎng)馬技術(shù)稀爛,養(yǎng)馬人才不說日漸凋零吧,簡直一個沒有?;亟恍g(shù)這樣的秘術(shù),在宋國那里只有個概念,在狄人這里是人人都會。遑論選種、飼料等等。

  宋國的馬除了進(jìn)口的那一代比較優(yōu)秀,后面是一代不如一代。

  緣斯這邊的戰(zhàn)馬跑得快、體力好,相信能在騎兵對沖中殺對手一個七零八落。

  緣斯只手一揮,被寄予厚望的大隊騎兵,密密麻麻地從營壘中涌出,仿佛是大馬哈魚集群獵食一般,一千五百量級的騎兵海洶洶而來,跟在他們后面的,是少量載有箭支的車兵,以備補充前線弓手的箭壺。

  聲長老腰胯著駿馬,圓形的馬鑣正面中間有凸出的圓鼻,穿系過絡(luò)頭的頰帶,通過背面的一雙小環(huán),穿掛在馬銜環(huán)上并用轡繩固定結(jié)實。

  擎于手心的,是六十磅的弓,全長1.1米,重0.5千克。相比于同期的單體弓,游牧民族一支的長狄采用韌性強的繡線菊木,做成不對稱的弓體,組裝上北山羊的角片與野牛的牛背筋,纏繞上羊腸衣制成的絲,輔以羊筋熬成的膠,在弓梢處和出箭點貼上骨皮,余者以朱漆涂敷,兼以白樺皮包覆、以潤羊血進(jìn)行防潮處理。

  制作精良的弓被賦予了更好的拉伸性能,提供更為充沛的彈力,因而箭矢的初速度在早期的弓中,出類拔萃。

  掛在腰下髖骨的是合裝式箭囊,由羊皮和木條精心縫合而成,囊上設(shè)有皮帶,用于射手斜背在身上。箭囊中插著三十支箭矢,長約半米,有青銅、角、骨、木四種品質(zhì)的四棱錐形箭簇錯雜其間。箭簇帶有兩翼,附上猙獰的倒刺。箭桿后部留有扣弦的弦口。

  手上裝備有羊皮扳指,用于防止手指被弦勒傷。扳指背面用麻線、皮條作系扣繩,將扳指套在大拇指上并系緊扣繩,大拇指在拉弓時就不會受到弦的勒傷。他的手臂上捆扎著紅牛皮護臂,足以預(yù)防回彈的弓弦傷及自身。

  身為長老,聲長老也要沖鋒在前。古典時代的戰(zhàn)爭沒有龜縮在后面的大佬。良駒、寶弓和傲視同時代的馬具,聲長老大呼小叫地沖著公子卬飛馳而來——攻城戰(zhàn)打不過,但騎戰(zhàn)可是長狄的拿手絕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