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伯,我們長丘最近開辦了一所軍校,就在城西,相信你也看過了校舍。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能指揮千人規(guī)模的將領。
我們設置了騎兵戰(zhàn)術,守城戰(zhàn)術,火攻戰(zhàn)術,襲擾戰(zhàn)術等課程。對于戰(zhàn)役和戰(zhàn)略的指揮,我們不僅傳授《軍志》,《軍略》等傳統(tǒng)兵法,還獨家講解《太公兵法》。
除了軍事,我們還有政事的科目,我們認為,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不曉得政治的將領不是合格的將領。我們的教材包括魯國史,晉國史。
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這次訪衛(wèi)順利,為了表示感謝,卬愿意讓太史伯的四名孩子免費在此深造。
而且本校對畢業(yè)學生的前途十分關切,如果令公子有意效力于衛(wèi)國的卿大夫,我等會以推薦信等形式,幫助令公子謀得滿意的前程。若學生有意來宋國就職,包括卬,蕩氏等卿大夫之家非常愿意招攬入幕。總之,只要從本校畢業(yè),三年后定然有光明的仕途。
怎么樣?太史伯你也不想自己的血脈淪落到務工務農的悲慘處境吧?”
“晉國史和魯國史你們也教嗎?老夫治衛(wèi)國史,每年與魯國交叉檢查史書時,大略也見過魯國史,可晉國史,莫說老夫,就是我歷代祖先也無緣一閱,太傅非太史出身,如何能夠看過晉國史?遑論執(zhí)教?!?p> 衛(wèi)國和魯國是鄰國,因此周王室會讓魯衛(wèi)齊宋四國互相審閱鄰國的史書。晉國在很長一段歷史里面,和衛(wèi)國不是鄰國,二者直到晉國鯨吞了赤狄之土,受了周王室賜予的溫地,武力攻占了衛(wèi)國的城邑,才與衛(wèi)國比鄰,因此史書互審時,晉國不與衛(wèi)國一個小組。和晉國一個小組的虞國、虢國、魏國等國都被晉國滅了,現(xiàn)在是晉國自己審自己的史,霸主國就是這么豪橫。
太史伯沒見過晉國史,不代表公子卬沒讀過。后世浙江高考題最喜歡從《史記》、《國語》、《春秋》中出文言文的題目,因此公子卬為了考上重點大學,把這三本書通讀了遍。
公子卬已經把魯國史和晉國史的教材編纂出來了——一本小冊子,教材不需要和史書一樣是編年史,公子卬是根據(jù)教材的思路,來插入講述史書上的故事,進而支撐教材里的觀點。譬如“刀把子里出政權”一章中解讀了“鄭莊公射王肩”、“曲沃代翼”等史料,“遠交近攻”章節(jié)中點出了“燭之武退秦師”的史料。
公子卬把小冊子遞給太史伯一觀,后者不僅驚詫于紙張相對于竹簡的輕薄,還被教材中的內容所吸引。公子卬的教材里沒有嚴格的時間和紀年,但里面敘述故事的口吻是和《史記》一樣,太史伯從未見過這種講故事一樣的史料、教材。
教材里關于晉文公等人的故事讓太史伯深深迷戀。
“卬非太史,晉國史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但其中故事卻是真真切切的?!?p> “真是本好書!”太史伯又問:“太傅所說的《太公兵法》,可是齊國始祖、興周滅商的姜太公?”
“然也!我麾下有的是齊人,對太公兵法熟稔的很!”
太史伯更心動了。因為在都城的大學里面,學生的軍事教育僅限于射箭、御車、技擊三科,學來可以敵一人,但不是敵萬人之術。時下最基礎的兵法《軍志》、《軍略》學校都不教,遑論春秋最頂級的、齊國獨有的《太公兵法》。在政事上,大學里也只教最傳統(tǒng)的《尚書》、《詩經》,可這年頭,周道日衰,霸道方興未艾,傳統(tǒng)的政治秩序已經漸漸不管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國際關系、君臣關系?!对娊洝?、《尚書》可不講這些,反倒是公子卬的教材里說的明白。
公子卬還有很多選修的科目《手把手教你剪滅戎狄》、《古今戰(zhàn)役通鑒》,這些無疑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更為細分的專業(yè)領域。
太史伯道:“如果真按照這樣按部就班學下來,我兒不得主君的賞識也難。萬一學的好,或許可以蕩平衛(wèi)國附近的戎狄,裂土封疆,光大門楣?!?p> 公子卬怕太史伯不信教學效果,讓他的第一個學生,蕩虺當場背誦了一段教材里的文字。
“好,好,好!”太史伯欣然答應了公子卬的條件,“不過太傅,如此浩浩蕩蕩的人馬,若最后相不中敝國公女,最后可不好收場啊?!?p> “此事易爾?!惫訁n拍著胸脯保證:“可以效鄭昭公故事,既不壞了兩國情誼,也不用委屈了自己?!?p> 鄭昭公做公子忽時,替齊侯驅逐戎狄,齊侯曾希望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他,公子忽找了個借口推辭:“我是奉了敝國國君的命令,帶著國君的軍隊來救援齊國,我要是娶了媳婦回去,百姓會怎么說我呢——憑借公家的軍隊索取自己的婚姻。”公子忽既不傷了鄭宋兩國的體面,又委婉地拒絕了齊侯的許婚。
太史伯看過齊國史,一點就透,盛贊公子卬有才。
……
啟程,出發(fā)。一路上公子卬與太史伯同車。
公子卬趁機請教衛(wèi)國朝堂的格局。
“如今敝國公室衰微,公族之中,以孫氏、寧氏為尊,等而下之,有孔氏、石氏、蘧氏等亞卿。如今敝國的執(zhí)政是上卿寧俞寧甯生,當初敝國國君被晉文公囚禁時,是寧氏設計相救,才能回國得位。因為這份功勞,寧氏忝為執(zhí)政。
孫氏家主諱良夫,字子俊,匡邑之主。匡邑素來生產陽燧,以此發(fā)家致富,如今兵多糧廣,為敝國最強之上卿,平素里孫氏依仗兵盛,囂張跋扈,就是敝國國君也不得不盡力籠絡。太傅若是見了孫氏車駕,一定要記得忍讓。”
公子卬聽到陽燧,目光一凝。
“孔氏家主諱達,字子懿,子姓,祖上是宋國公子嘉。公子嘉本是宋殤公的大司馬,因貴國的華督覬覦公子嘉的妻子,遭到殺害,子孫逃逸他國,有人入魯,有人入衛(wèi),因公子嘉字孔父,因此子孫以孔為氏。孔達為人忠免,受到衛(wèi)君器重,掌貳廣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