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比崇禎大一歲

第二十三章:有槍就是草頭王

我比崇禎大一歲 實在閑得疼 2052 2021-10-17 00:05:00

  能不能在明年春天種地呢?

  當下的大草原上兵荒馬亂應該很少有人種地。

  不是大草原沒有達到種地條件的地方,而是種地太麻煩蒙古人不愛干、不會干,也因為他們是逐水草而居,相當于居無定所,沒辦法進行農(nóng)耕。

  更大的原因是年年打仗,不僅僅是跟大明打、跟建奴打,更多時間是各部落亂戰(zhàn)。

  哪有精力種田?

  當年三娘子修筑歸化城后就曾經(jīng)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在歸化城外開墾出不少麥田。

  那是因為三娘子是明朝敕封的“忠順夫人”,她的三任老公都是蒙古的王,擁有建城立足的實力。

  后世的內(nèi)蒙古耕地面積超過一億畝,不僅僅能夠種植麥子、高粱、土豆、山芋、青稞等等農(nóng)作物,甚至于能夠在灌溉條件理想的地區(qū)種植雜交稻。

  因此黃毅認為大草原上不僅僅可以畜牧,還可以發(fā)展農(nóng)業(yè)。

  這兒礦藏豐富,發(fā)展工業(yè)也是可行的!草原鋼城包頭就是例證!

  只不過建設何其艱難,破壞瞬息之間,在不斷征戰(zhàn)的大環(huán)境下,沒有強大的武力,根本不可能種地、開礦、建設工廠。

  如何生存并且發(fā)展屬于自己的力量是個難題。

  三不管的地區(qū)應該有機會。

  明末的歷史黃毅有點了解,崇禎初年,林丹汗的勢力范圍被建奴壓縮到了宣府邊墻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帶。

  建奴多次入關(guān)劫掠屠城,最讓人費解的是從來不攻擊富商云集的張家口。

  估摸著應該是賣國晉商跟建奴有默契。

  建奴打擊林丹汗、搶劫大明,但由于人口所限,都是流竄作案,并沒有占領關(guān)內(nèi)一城、一地。

  崇禎五年,建奴再次大敗林丹汗奪取歸化城后也沒有派兵駐守,而是放火焚城后舍棄,就可見一斑。

  黃毅貌似可以在張家口和歸化城之間尋一處水資源過得去且比較隱蔽的山區(qū)盆地立足。

  他想到了歸化城后受到啟發(fā),現(xiàn)在不知道身在何處不要緊?。?p>  歸化城在大草原上那么出名,完全可以問問赫丹巴特爾現(xiàn)在的地點在歸化城的什么方向,距離有多遠。

  黃毅還想問問赫丹巴特爾這個部落隸屬于哪個千戶或者萬戶,因為黃毅知道千戶制和后來的萬戶制是蒙古人軍政合一的制度。

  有了思路,有黃大勇翻譯,赫丹巴特爾知無不言。

  黃毅終于知道這個部落原本隸屬于烏珠穆沁部,只不過赫丹巴特爾不太清楚烏珠穆沁部究竟還剩下多少部落、多少人口,他們的臺吉究竟去哪兒了。

  但是赫丹巴特爾知道他們最大的王林丹汗去年秋天被建州女真打敗,如今有很多部落投降后幫助建州女真攻擊依舊忠于林丹汗的蒙古部落。

  三娘子城也就是歸化城坐落在西南方,如果天氣好,赫丹巴特爾的部落再往西南遷徙十天、半個月應該能夠到達。

  歸化城里有漢人商賈,城外有集市,赫丹巴特爾的部落會在那里用一部分牛羊、馬匹、皮貨交換布匹、茶葉、鐵器、瓷器、糧食等等。

  這就是互開邊市,交易是得到大明朝廷許可的,只不過鐵器屬于管制品,鐵鍋、鐵鏟可以自由貿(mào)易,其他的都是走私、夾帶。

  聽明白了赫丹巴特爾口述的當下形勢后,黃毅沉默了。

  這個小小的部落只有六十幾個能夠騎馬廝殺的青壯年戰(zhàn)士,實力太弱,絕無可能對抗建奴的軍隊。

  往西南遷徙或者遠赴漠北都是對的。

  可惜談何容易,萬一被其他實力大一些蒙古部落覬覦,他們肯定會被人家吞并掉。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唯有不斷吞并更加小的蒙古部落,爭取壯大自己。

  這就不是靠努力能夠做得到,還要有個好運氣。

  最起碼要保證在沒有積攢到一定實力前不跟大部落遭遇,或者遭遇大部落后立刻送上牛羊、馬匹表示臣服。

  只要依舊能夠保留獨立發(fā)展的現(xiàn)狀就不算輸。

  黃毅希望赫丹巴特爾部能夠壯大起來。

  不為別的,是因為赫丹巴特爾跟建奴有殺父、兄之仇,也是因為赫丹巴特爾不肯投降建奴。

  如何壯大?

  只能選擇吞并、聯(lián)合其他部落。

  這也是大草原上攻伐不斷的最根本原因。

  秩序的建立往往都需要強權(quán),一支獨大才能夠維持和平。

  大草原上的王林丹汗不行了,建奴崛起,新老交替誰都不服誰。

  民國時期“有槍就是草頭王”,明末的大草原,有人馬也是草頭王,所以打得不可開交。

  蠱惑赫丹巴特爾搶人口壯大部落做個草頭王完全可以有!

  想明白了的黃毅勸赫丹巴特爾別去想烏珠穆沁部的臺吉去哪兒了,建議赫丹巴特爾當烏珠穆沁部的臺吉。

  他還表態(tài)會全力支持赫丹巴特爾,支持他聯(lián)合或者吞并被打散的原隸屬于烏珠穆沁的小部落。

  草原法則是強者生存,赫丹巴特爾深諳其道,他何嘗不想吞并、聯(lián)合其他部落?

  已經(jīng)殺了五個騎士的黃毅足夠證明他的勇武。得到黃毅表態(tài)支持后,赫丹巴特爾很高興。

  說了有些類似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shù)脑挕?p>  以黃毅的智慧哪有可能把這種話當回事,但他還是表明了愿意盡心盡力為赫丹巴特爾戰(zhàn)斗的態(tài)度。

  只不過黃毅沒想到有吞并、聯(lián)合其他部落野心的部落首領不在少數(shù)。

  此時就有一個原烏珠穆沁的部落在追尋赫丹巴特爾部落的蹤跡。

  這個部落在赫丹巴特爾的爹還在的那些年一直都被欺負。

  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消彼長,如今這個部落有人口六七百,實力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赫丹巴特爾的部落。

  首領巴彥爾有了吞并赫丹巴特爾的部落一雪前恥的雄心壯志。

  弱者沒有話語權(quán),早就盯上赫丹巴特爾部落的不僅僅是巴彥爾部,還有宿敵咔嚓固特部,是不是還有其他部落,暫時搞不清楚。

  赫丹巴特爾離開父輩的牧場率領族人往西南遷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投靠最大的王林丹汗。

  中小部落抱上林丹汗的大腿基本上能夠避免被吞并,但是必須給供奉,甚至于還要派遣青壯年參與林丹汗發(fā)動的征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