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何府的宴席實無要事相商,不過是幕府內(nèi)的一次“聚會”,其目的恐怕也僅止于彼此間拉近關系。畢竟在座的不是任職于大將軍府,便是受過何進提攜。然羊安的到來卻讓這次“聚會”又多了一層意味。畢竟在座的皆非等閑,多少能猜出何進的拉攏之意。
最先向羊安敬酒的是蒯越,只聞他道:“久仰都尉大名,今日只見實乃平生之幸,此杯,下敬都尉,請”。說罷,將爵中酒水一飲而盡。
羊安見狀,也不扭捏,回一聲“請”,亦滿飲一杯。
酒罷,蒯越又道:“都尉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南就聚奇謀一戰(zhàn)而定南陽,越替荊州百姓謝過都尉?!闭f罷,拱手便拜。蒯姓作為南郡望族,其世居中廬,而中廬又緊鄰襄陽。一旦南陽失陷,襄陽作為南陽通往南郡的門戶,未必不被波及。他此刻言辭懇切,實真心誠意,全無作偽。
那蒯越雖生得魁杰雄姿,羊安卻曉得他實為智謀之士,忙道:“異度先生言重了,南就聚之勝,皆因皇甫將軍調(diào)度有方,全軍將士用命,非安一人之功。倒是早聞異度先生足智多謀,改日還當向先生討教。”
蒯越聞言,連道不敢。一旁鮑信卻道:“居功而不自傲,叔興果有祖上風范,來,某敬汝一杯。”
說起來,那鮑信雖與羊安同為騎都尉,然若論輩分,卻與羊繼、羊續(xù)同輩,乃羊安長輩何況其祖上乃是西漢哀帝時司隸校尉鮑宣,其父鮑丹又官至少府,家世顯赫不在羊氏之下,羊安自然不敢造次,忙起身道:“不可,不可,長幼有序,何況家母常于書信言及叔父照拂,此杯理當安敬叔父?!?p> 待二人飲盡,鮑信又嘆道:“可惜家中二子不似叔興這般年少有為?!?p> 這話羊安可不好接,只心道:放心,你家兩個二子鮑邵、鮑勛,平行端正,日后必有出息。想罷,他又向王匡敬酒,對方雖家世不顯,此時又僅為大將軍掾屬,卻畢竟是同縣長輩。鄉(xiāng)情在任何時代都是客觀存在的,地域派系之間的歧視與爭斗甚至貫穿華夏歷史。故而出門在外,與同鄉(xiāng)同鄉(xiāng)彼此親善還是非常必要的。
說起來,地域派系之爭此時雖因彼此共同強敵宦官集團的存在而被暫時擱置。但隨著宦官的覆滅,士族階級的不斷壯大,至魏晉時,其彼此之間的爭斗卻又死灰復燃,并日趨白熱化,甚至直接影響到國家命脈。當然這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士族的崛起,因為力量越強大,爭斗造成的副作用就越強。這一官僚生態(tài)直至五胡亂華才被打破,繼而又被科舉制度抑制。雖然兩世皆為漢人的羊安每每回想“二腳羊”的這段歷史,都會深感屈辱。但不得不承認,上下五千年,凡和平年代產(chǎn)生的痹癥,都會隨著異族地入侵而被打破,而不屈不撓的華夏一旦涅槃重生,新生的王朝亦定會克服前朝的缺陷,最終變得更加強大。
當然,羊安前世所處的時代,也有所謂的專家認為:漢末魏晉一系列重要事件,皆因地域派系爭斗而起,譬如諸葛亮北伐,譬如荀彧反對曹操稱王。羊安以為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不妥當?shù)?,甚至于有些想當然。因為這段歷史的構成,絕非僅有派系斗爭,在其之前,還有封建禮教,儒家思想及人物個性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一旦全部歸咎于派系斗爭,那后三者的體系將轟然崩塌,拋開人性的歷史,顯然無法構成歷史本身。
“聽聞都尉,師承蔡祭酒,又得鄭玄公真?zhèn)?,如今得南陽大捷,當真可謂是文韜武略啊,在下敬都尉一杯。”
羊安遠縱的思緒被陳琳拉回了現(xiàn)實,忙回到:“孔璋先生過譽了,蔡師風流蘊藉,鄭師博古通今,安所學實不過二師皮毛。倒是孔璋先生學無所遺,辭無所假,妙筆生花,文章錦繡,安實心慕已久,先生,請?!?p> 陳琳聞言,心下歡喜,欣賞的看了一眼羊安,亦道一聲“請”,便捋須含笑飲完一杯。
少時,羊安突然起身,對董扶拜道:“董公學富五車,名揚四海,區(qū)區(qū)不才,敢請公同飲一杯,聊表敬意?!?p> 說起那董扶,乃廣漢綿竹人,生于安帝永初元年(107年),今歲整八十。少游太學,拜于圖讖名家楊厚門下,后歸家開壇講授,弟子由遠而至,不在少數(shù)。他年輕時亦算淡薄功名,先后受三公十辟,公車三征,又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卻不知為何在年介八旬之際,突然應了大將軍府的征辟,又被舉為侍中。不過羊安此刻的敬意,卻源自于對方的學識。
董扶見羊安如此禮敬,自無不允之理,二人于是舉杯對飲。
堂內(nèi)又是一陣喧鬧后,突聞有人唱到: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
......
那樂府舊題唱得悲涼,眾人不禁尋聲望去,卻見唱歌之人正是那伊闕都尉張承,于是紛紛禁聲。
羊安知道張承所唱《飲馬長城窟行》乃是陳琳當年抨擊弊政所作。此刻怕是酒勁上涌,故而借詩抒懷,以訴其父張延所受不公。
一曲歌罷,眾人無不長吁短嘆。
劉表道:“哎!想張氏世代忠良,太尉(張延)清廉愛民,卻不想落得這般田地。”
鮑信更是拍案怒道:“可恨!權宦當?shù)?,珠玉蒙塵?!?p> 袁紹亦道:“如今三公皆與閹宦勾連,往后這朝廷......”
羊安自然曉得他這話言過其實。司徒崔烈,司空許相自是宦黨無疑,至于太尉張溫早年也確實受宦官提攜,可如今早因政見不合分道揚鑣。
卻聞何進亦無奈嘆道:“奈何天子見信于賊,以至圣聽蒙蔽?!?p> 孔融似乎是聽出何進玄外之音,失望道:“朝政紊亂,弗如早日辭官歸鄉(xiāng)。”
伍孚忙勸道:“文舉這是做何?朝中尚有大將軍在,我等正當同心輔佐,共匡漢室。”
......
羊安見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卻始終沒有個議計方針,不禁看了一眼何進,心道:莫說是現(xiàn)在,便是靈帝死后,何進都未嘗下定決心消滅宦官。
只不過他亦無法鄙夷何進。即便他并不曉得對方心中盤算,但若換位思考,從制衡的角度來說,宦官的存在才是對何進最有利的局面。一旦宦官滅亡,難保何進手下那群士人不會調(diào)轉槍頭,畢竟何進出身南陽屠夫,于朝中又無根基。
最終,這場宴席在悲愴的氛圍中草草收場。而當羊安和二哥羊衜回到府上時,卻大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