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赴宴被逐
孔子母親去世的那一年,魯國的大貴族,當權(quán)者季氏在家設(shè)宴請魯國士一級的貴族,前去赴宴的多是一些青年才俊,一時盛況空前。當時士族家庭多學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作為進身謀生之途。孔子在“六藝”方面,聲名已遠高出一般的士族家庭同齡子弟??鬃右埠芟M芡ㄟ^這次宴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聲望,以振興孔門,早日恢復家族已失的尊貴地位??鬃与m居母喪,但他還是腰束白色的麻布帶子前去赴宴。季氏的家臣陽虎籌辦這次宴會,他站在大門口擋住了赴宴的孔子,譏諷他說:“季氏老先生是在宴請魯國的讀書人,他那里敢請像你這樣的才俊之士來赴這等宴會呢?”受到羞辱的孔子極其沮喪地轉(zhuǎn)身離開了。
4 娶妻生子
魯昭公九年,十九歲的孔子娶亓官氏家的女兒為妻,亓官氏一族也是自宋徙魯,她們家可能與孔家是世交,大概也是沒落的貴族??鬃拥幕槭庐斒瞧淠富蚱涓冈谑罆r所定,孔子只是到了婚配的年齡自去迎娶而已?;楹蟮诙?,孔夫人產(chǎn)下一子,恰巧魯昭公當天捕魚娛樂,孔子可能以士的身份參予其役,按例得到賞賜也是可信的;或許當時昭公高興,特賜孔子未嘗不可??傊鬃訉Υ撕芨心?,就將其子命名為孔鯉,字為伯魚。
5 孔子初仕
當時士族以習儒業(yè)為進身謀生之途,貴族家庭也多用儒士來料理家中事務,孔子早孤家貧,他不得不早早出來做事??鬃釉约赫f:“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委吏”,“乘田”,也就是倉庫管理員和牧場負責人一類差使,其地位大致相當于今天的白領(lǐng)打工仔。孔子心有大志,但對眼下的鄙事卻能盡心盡力地去做,管理倉庫料量升斗,會計出納毫無差池;主管牛羊放牧,能使牛羊茁壯,畜群增大。
6 學于郯子
魯昭公十七年(前525年)郯國的國君訪魯,這位“鹿乳奉母”,以孝聞名的小國之君,學問淵博、道德高尚且治國有方。魯昭公設(shè)盛宴來招待郯子,席間,魯大夫叔孫昭子問起遠古帝王少昊氏以鳥命名官職的事。郯子數(shù)典述祖侃侃而談,座中無不敬服。孔子聞知郯子來了魯國,就前去拜見,向他請教有關(guān)禮的一些問題。不久孔子對學生講:郯子說“天子失官,求之四夷”這話一點不錯?,F(xiàn)在曲阜孔廟的《圣述圖》中,就有一副題為《學于郯子》的插圖,韓愈在《勸學》中也有“孔子師郯子”一說,這也是孔子好學之一例。[space]
7 太廟問禮
“惟祀與戎,乃國之大事?!奔漓肱c戰(zhàn)爭在古代是國家兩項重要的事情,太廟也就成了重要的場所?!白尤缣珡R,每事問”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兩次,這可能不是對一時一事的記錄。大概是孔子一段時間里在太廟的情況概括。一般認為孔子在二十七歲時,以助祭的身份出入太廟,雖然史料沒有明確記錄,這個結(jié)論還是較為可信的。其時的孔子以精通禮儀而聞名于魯國,也因此謀得了助祭這樣的美差,得以有機會出入太廟這樣重要的場合??鬃釉谔珡R中問這問那,有些人(一定是同行)很看不慣,就譏諷他“誰說鄒邑那個小子精通禮儀,他每次到太廟都要問這問那?!焙笫蓝喟堰@件事看作是孔子好學之一例,其實非也。如果“每事問”表現(xiàn)著孔子的好學,那也就說明孔子于禮不懂之處較多,其出入太廟就沒有理由。錢穆先生在《孔子傳》中的解釋是很有價值的,今從其說: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崩壞,貴族奢僭失禮的情況很嚴重,魯國太廟中亦有許多不合禮的“禮”??鬃釉鞔_子指出魯君在舉行“禘”禮時的失禮,對于三家在祭祀完后,奏著周天子才能用的《雍》向下撤祭器,孔子明斥其非,凡此種種,大概都是以后的事了。當時“鄒人之子”初入太廟,年少位卑,雖明知魯廟中有種種非禮現(xiàn)象,但不便明斥??鬃友鹧b不懂而發(fā)問,其目的使人自省??鬃映馊朔鞘卵跃徱饩?,這也是孔子智慧之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