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之前,就有個雖不很清晰但堅定的標準:環(huán)境一定要好。好到什么程度卻說不清,也不敢設想。對山居讓人第一滿意的是環(huán)境,其次是三面可以看到風景的窗子。不肯換掉古老的鋁合金窗子,怕折騰之外,也是舍不得寬的窗框再擋住一部分風景。
一次清早跑過來打掃房間,站在窗前遠眺,一道青山起伏有致、大型水墨畫一樣掛在眼前。干了一會活又跑去看,除了眼前的小山遠處一無所有。以為自己找錯了窗子,于是南窗、北窗跑了好幾個回合都沒有,坐下來擦汗,懷疑剛才所見是幻覺。怎么可能憑空消失呢?后來熟悉了環(huán)境,知道有霧霾那座山就隱身。平時用它做空氣質(zhì)量預報,看它露出多少,判斷污染的程度。
三面大玻璃窗的南北陽臺各有不同的風景。
南陽臺東面是樓群,可看朝陽,臉靠近玻璃窗從兩樓間望出去,可以看到盡頭的農(nóng)田和小山。小山和農(nóng)田之間有一條相當寬的馬路,沒車時綠油油連成一片;西邊是公園的小山,栽滿景觀樹,秋天溢彩流光美不勝收。
小公園不大,苔色斑駁的小塊地磚風吹雨浸磨平了棱角、脫去浮色,古樸溫和、沉穩(wěn)可愛。一條石子漫成的水渠,夏天排水、秋天鋪滿落葉,上面橫著窄窄的石板橋。兩個極簡的尖頂木頭亭子,很寬大,能讓很多人進去避雨,不是裝飾品。
北陽臺很多人家都做廚房。裝上比人高的油煙機,擋住東面的也有,擋住西面的也有。我哪一面也不舍得擋,撿了前房主一個矮柜子,上面正好放帶兩只暗紅手柄的電陶爐。爐子熱的慢,切菜炒菜都慢悠悠,有充裕的時間看看山、看看樹、看看遠處白色石級上的人。
客廳向北公認不好,但兼做書房似乎就正常了。
窗前放一長桌,眼前背后書架磊滿書。高背椅子旁邊鳳尾竹羽葉如傘,一邊張在桌邊,一邊張在黑色的沙發(fā)頭頂。無論坐在哪兒,都是坐在鳳尾竹下。
坐在室內(nèi)的綠蔭之下放眼窗外,小半是對面的樓角,大半是一座屏風似的小山,近,而又不給人窒息感。山后是大片的水,滋潤得小山蓊蓊郁郁。冬天樹葉落盡,滿山灰色灌木絨絨如毛毛頭,雖有幾簇石頭清晰可見,一點也不冷硬。不論什么時候抬頭,它都靜靜地在那里。
山給人可依靠的感覺。房子雖然只是鴿子籠的一格,我們還是鄭重地給它起個名字:對山居。對著山的居所,純粹寫實。從鬧市搬來這個清凈的地方,身心愉悅,我曾做打油詩試圖表達當時的心滿意足:
一窗青山半壁書,
瓦盞粗茶意已足。
手倦拋經(jīng)天欲晚,
臥看斜暉上壁櫥。
對山居的日常娛樂是看朝霞、看夕陽、看風壓樹低、看雨洗輕塵、看雷鳴電閃、看月缺月圓、花開花落。目光所及,迎春、梅花、桃花、玉蘭、木槿、松柏、楊柳、梧桐、忍冬、紅楓還有好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二月蘭、鳶尾等草花更是不計其數(shù)。
這些還都是公共的綠化,鄰居愛花的人盡有,私家小花園更是美不勝收,信步轉(zhuǎn)轉(zhuǎn)總有意外驚喜。前幾天看到一戶門前幾棵盛開的菊花,竟接近一人高,猜想種花人一定生有傳說中的綠拇指。
一樓的老爺子八十多歲,樓前的大片竹子、幾十棵一人高的各色玫瑰都是他種的。去年熱力管道大修,幾臺挖掘機吊車進來,半天功夫連同幾棵高大的柿子樹悉數(shù)夷為平地。施工之前老爺子赤膊上陣,鍬挖手拔搶救了幾棵出來,立在陽臺下的陰涼處,后來也都枯死了。
我聽著挖掘機斫斷粗枝的聲音捶胸頓足時還以為是公物,只心疼要好多年才能長這么大,不知道植物的主人此時就在“屠殺”現(xiàn)場眼睜睜看著。后來聽老人很平淡地說起,驚訝他的平和豁達。轉(zhuǎn)年春天看他扶著個買菜車在路邊休息,車里一棵帶花的玫瑰。問他要不要幫忙,他頻頻擺手:“快走、快走!”
有個愛花的老人做鄰居,就如同每天對著青山綠樹、呼吸著清潔空氣一樣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