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從見武皇開始

第三章 英雄出少年

大唐從見武皇開始 十二棠 2783 2021-10-13 10:32:20

  聽完武懿宗的話,武則天卻微微點頭。

  看樣子,應(yīng)是覺得武懿宗所言,甚有道理:

  “朕準(zhǔn)奏,今日早朝,剛得知契丹部孫萬榮,膽敢再犯我大周邊境,李正一,你便作一首邊塞征戰(zhàn)之詩,限時一炷香,如何?”

  “回陛下,晚生……遵旨!”

  李正一其實已經(jīng)猜到,武則天要出“沙場征戰(zhàn)”有關(guān)的詩題。

  畢竟萬歲通天二年嘛,自然是要和契丹戰(zhàn)一戰(zhàn)的……

  不然,去歲大周與契丹交戰(zhàn),十?dāng)?shù)萬大周軍隊,慘死于硤石谷之恥,何時能血?

  此時,武則天、武懿宗,還有在場朝臣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正一身上。

  大殿之上。

  安靜、嚴(yán)肅得有些壓抑。

  兩個宮女走到殿前,擺上一個香案,插上一炷香,用以計時。

  一炷香時間,簡直是綽綽有余,李正一絲毫不擔(dān)心時間。

  他為難的,是到底寫誰的詩……

  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李正一的詩詞儲備,可遠(yuǎn)不止唐詩宋詞三百首。

  他微閉雙眼,心里卻在糾結(jié),選誰的邊塞詩更妥當(dāng)。

  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

  等等……

  還有一個中唐詩人,他雖不是邊塞詩派,卻留下了一首邊塞詩,也算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很快,李正一便提筆,一氣呵成,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并呈予成均監(jiān)祭酒:

  “此詩名叫《定風(fēng)波》,還請祭酒過目!”

  “作詩”速度之快,令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

  《定風(fēng)波》乃是李正一特意起的詩名,取“平定風(fēng)波”之意。

  按常例,成均監(jiān)祭酒會當(dāng)著眾人,先念出全詩,再予武則天過目。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p>  第一句一出,滿朝文武,包括不通詩文的武官,都眼前一亮。

  一瞬間身臨其境,看到如烏云壓境般的敵軍,和仿佛將要坍塌的城墻,氣氛嚴(yán)肅,雙方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

  可這時,我軍戰(zhàn)士的鎧甲,迎著云縫中照下來的陽光,竟如金色鱗片般,閃閃發(fā)光……如同不滅之希望……

  沒錯,李正一默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詩鬼”李賀少有的邊塞詩作《雁門太守行》,詩中這場雁門郡之亂,最終被大唐平息,也算是個好結(jié)局。

  按時間推算,還有94年,李賀才會誕生在大唐,所以李正一可以放心地借用李賀的詩句,不用擔(dān)心版權(quán)問題……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p>  第二句一念出,眾人側(cè)耳靜聽,心內(nèi)震撼……

  軍中號角聲,在這秋色里,響徹云天,邊關(guān)將士們迎敵苦戰(zhàn),絲絲血跡,都在寒夜中,凝為暗紫色……

  足見沙場之悲壯,戰(zhàn)斗之殘酷……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p>  第三句一出,武則天的表情也有些驚訝了。

  援軍黑夜行軍,半卷紅旗,偃旗息鼓,只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臨近交戰(zhàn)地,便擊鼓助威,無奈夜寒霜重,連戰(zhàn)鼓也擂不響……

  可即便如此,將士們亦毫不氣餒,勇往直前……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最后一句,祭酒一念出,一座皆驚……

  經(jīng)過前面三句詩的渲染,這一句,才進(jìn)入了正題。

  哪怕戰(zhàn)事再艱難,為了報答國君的厚愛,將士們亦手執(zhí)寶劍,英勇殺敵,為國而戰(zhàn),即便拋頭顱、灑熱血,也要誓死報效朝廷。

  這樣一來,滿腔熱血、赤膽忠心的邊塞將士,便躍然紙上……

  如此好詩,縱是在場所有人加起來,也未必能作出。

  祭酒念完此詩,愛不釋手,嘆曰:

  “此詩構(gòu)思奇巧,可堪鬼斧神工,果真……英雄出少年啊,我輩等垂垂老矣,望塵莫及……”

  “承蒙祭酒謬贊,晚生愧不敢當(dāng)……”

  李正一向祭酒行了叉手禮,并謙虛了一句。

  而一旁的武懿宗啞口無言,氣得……臉都綠了。

  可就算是氣得不行。

  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李正一這是當(dāng)場奉旨作詩,眾人皆為見證。

  況且,在場諸位不乏飽學(xué)之士,還有吊書袋的老學(xué)究們,古往今來的著名、冷僻詩篇,他們都心中有數(shù),李正一也絕不可能是背前人的生僻詩句。

  論起來,李正一這揚(yáng)名的機(jī)會,還是武懿宗替他求來的呢……

  祭酒賞完此詩,還是不忘呈予武則天。

  武則天將此詩看了好幾遍。

  不住地點頭道:

  “李正一,祭酒所言不假,你也無須謙虛……只是,朕素日聽聞,你自小長在宋卿府上,連洛陽也沒出過,更未曾到過邊塞,也未見過沙場征戰(zhàn),又何來此妙筆?”

  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武則天會有此一問……

  不過,都是小場面,應(yīng)付得來。

  李正一稍微頓了頓,平復(fù)一下心情后,回道:

  “回陛下,晚生雖愚鈍,可日夜修習(xí)史書、兵法,凡歷史上著名戰(zhàn)役,晚生皆潛心鉆研,雖未……身至沙場,然心往之,故而有此一詩,竟得陛下謬贊妙筆,愧不敢當(dāng)……”

  武則天聽完李正一此話,很是滿意。

  可很快,臉色一沉,轉(zhuǎn)而問道:

  “想不到,宋卿還教過你兵法?李正一,那朕考考你,關(guān)于北方的契丹,你怎么看?”

  宋卿?

  不該是……宋愛卿嗎?

  難道宋璟……得罪武則天了?

  想起方才武懿宗、成均監(jiān)祭酒皆提到過,時任正五品上鳳閣舍人的——宋璟,如今就連武則天,也兩次提到宋璟……

  難道自己和宋璟……是親戚?

  畢竟自己也不姓宋,所以,沒往“兒子”這個方向猜。

  可今日早朝,為何不見宋璟?

  對了,還有武則天身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也不在……

  李正一雖然疑惑,卻也不敢深想。

  還是回答武則天的問題,比較要緊:

  “回陛下,并無人教我兵法,不過是自己感興趣,胡亂看了幾本兵書……至于契丹之事,晚生自知愚鈍,實在不懂,更不敢妄議國事……然只知,陛下之大周,國力強(qiáng)盛,凡犯我大周者,雖遠(yuǎn)必誅!”

  李正一深知,武則天素來多疑。

  方才不過是無意間,提及兵法,就引來此問。

  所以,他不能大意馬虎,更不能在此時,妄議朝政。

  怕萬一畫蛇添足,某句話被武則天,或是武懿宗抓了小辮子,反而引火上身,就不好玩了……

  畢竟,這朝堂的水,還是很深的。

  在沒想起來,大唐的李正一到底是誰之前,還是低調(diào)些,比較好。

  說起來,李正一又何嘗不知,武則天這大周,在大唐289年的歲月里,只不過是白駒過隙、旦夕之間。

  但,既來之則安之。

  眼下,保命要緊……

  所以,最后這句“凡犯我大周者,雖遠(yuǎn)必誅”,李正一說得格外有力道,也正合了武則天“好大喜功”之心意。

  再看此時的殿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

  “……”

  武懿宗欲言又止,眼神里……卻充滿著殺氣。

  “說得好!”

  成均監(jiān)祭酒的眼神,更膜拜了。

  “好!凡犯我大周者,雖遠(yuǎn)必誅!”

  而武則天的眼神里,也有著……幾分欣賞……

  至于到底是幾分。

  李正一無從得知。

  畢竟是武則天,一個“前一秒還對你笑,下一秒就可以殺你全家”的狠角色,實在難以捉摸啊……

  但想來,經(jīng)過今日這么一鬧,武則天對他,定是印象深刻。

  “祭酒所言不假,英雄出少年啊……李正一,朕今日斷你無罪,只是今年吏部名單上,你已被除名,只好明年重考,你可有怨言?”

  武則天走下臺階,當(dāng)著眾臣,宣布了這個決定。

  “回陛下,晚生沒有任何怨言,謝陛下……還晚生清白……”

  李正一這次,是心口如一的。

  他確實不想這么早,就去做官,還沒搞清楚狀況呢,慢慢來吧,反正來日方長,何須慌張?

  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李正一懂。

  見自己總算是清白了,李正一松了口氣,認(rèn)認(rèn)真真地,向武則天行了個叉手禮……

  不料,一張薄宣紙,從他袖中掉落……

  不偏不倚,正好落到武則天腳邊。

  “這是什么……”

  武則天好奇地問。

  而身邊的蔡公公,眼疾手快,立刻彎腰撿起這張紙,遞給武則天。

  武則天打開一看,臉上的表情,也逐漸……難以揣測……

  約莫過了十秒,武則天若無其事地轉(zhuǎn)身,走上臺階,背對眾臣道:

  “諸位愛卿,若無別事,且退朝吧!”

  李正一懵了……

  那張紙上,到底寫了什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