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左夢庚之所以推遲崇禎皇帝的任命,仍是因為在其父左良玉死前對他的叮囑。
在左良玉最后的一段時間,左夢庚出現(xiàn)在其身邊照顧,在其最后的時光里對其子叮囑道。
你父親我一直以來桀驁不訓,而我麾下的那些將領更是如此,而你在軍中的威望不如我,調兵遣將的能力也是如此。
因此在我死后,若陛下讓你接任我的位置,你萬萬不可答應,否則不久之后必然大禍臨頭。
若在你拒絕后,陛下讓你統(tǒng)領我的舊部駐守大同宣府其中一處的話,你也要先拒絕,并推薦馬盡忠。
若之后陛下不肯并執(zhí)意讓你擔任的話,那你便應下來,不過在之后你也要找機會將麾下的兵馬送出去一半。
如此一來陛下便不會再忌憚我們左家,而那馬進忠算是我手下的第一將領了。
他在知道你舉薦過他后,也會盡力的輔佐于你,不會和你唱反調,如此在軍中你也能勉強站穩(wěn)。
但你也要盡快從底層提拔將領,打造你自己的班底親信。
而在以后你只需要緊緊記住一句話便可,如今大明中興在望,你只需要緊緊的站在陛下這邊便可。
正是因此在剛剛左夢庚才會那般的表現(xiàn),而現(xiàn)在左夢庚則需要思考,如何才能順其自然的將自己的兵馬分出去一些。
見左夢庚答應了下來,崇禎點頭繼續(xù)道:“宣府作為九邊重鎮(zhèn)之一,同樣需要大將把守。
諸位愛卿可有什么好的人選?”
此話一出眾臣紛紛開言,但盡皆不近人意,如此眾臣便慢慢安靜了下來。
這時作為首輔的蔣德璟適時道:“陛下可有人選?”
崇禎聽此并未回答,沉吟了一番后看一下孫傳庭:“傳庭可有推薦?”
孫傳庭出列道:“回陛下,臣麾下確有幾員驍勇善戰(zhàn)之將,其中高杰陛下應該是知道的。
雖然曾出身流賊,但作戰(zhàn)勇猛履立戰(zhàn)功,陛下曾也嘉獎過他,除此之外還有白廣恩、牛成虎……”
孫傳庭將其認為有才能擔任宣府總兵一職的人,都一一給立了出來。
而此時,立于大殿后方的高杰等人則是難掩臉上的激動之色。
高座上的崇禎點了點頭:“不錯,尤其是此次剿清之戰(zhàn),他們的勇猛功績朕都一一看在眼。
至于說出身什么的,這并不是什么嚴重的問題,畢竟誰還不會犯個錯,只要有才能,如今心向大明就應該擔當重任。”
眾臣聽此自當再次高唱一番,高杰等將領則是滿心緊張的看著上方思考的皇帝。
許久后崇禎開口道:“高杰何在?!?p> 高杰心中一顫,連忙出列快步走至殿中:“臣在?!?p> 白廣恩等人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高杰。
“高杰,念你功績朕欲讓你鎮(zhèn)守宣府你覺如何?”
“臣高杰,定不辜負陛下圣恩?!?p> “好,傳令封高杰為宣府總兵?!?p> “末將領旨,謝恩!”
領完旨后高杰并未退下,猶豫了一番后開口道:“敢問陛下,不知兵馬…”
高杰自然知道,如今陛下一直在想辦法削弱各地的兵權,畢竟地方如果做大了,對于朝廷的危害是極大。
前兩年不就是如此嗎,而這也是自古以來中央所會做的事,如今他提出這事,陛下很有可能會借此削弱其他總兵的兵馬。
到時候自己恐怕會得罪一大幫子人呀,當然,其實這也不怪陛下,按照規(guī)定一的總兵所能統(tǒng)領的兵馬在兩萬。
可現(xiàn)在這條規(guī)定早就成了虛設,不過這個只是內地的規(guī)定,像九邊重鎮(zhèn)等防區(qū)則不是如此。
這些地方因為其實際情況不同,而駐扎的兵馬也不同,其中延綏鎮(zhèn)也就是榆林的兵馬是最少的,只有兩萬。
而大同、宣府、薊州這些個地方,駐扎的兵馬都在十余萬左右,當年的遼東鎮(zhèn)是最高的,有二十余萬。
只不過這些都是在永樂時期,到了后期多有增減,如今崇禎時期大概都在2~8萬人左右。
而他麾下的兵馬只有數千,如何守得住宣府鎮(zhèn),招募兵馬需要錢糧,而這些早晚是要跟朝廷報備的。
崇禎聽此沉思了一下,正當準備開口時,一直在等待機會的左夢庚連忙走了出來。
“啟稟陛下,臣麾下兵馬過多,恐怕難以掌控,因此愿交出部分兵馬給高將軍鎮(zhèn)守宣府?!?p> 此話一出,無論是文成武將皆是一臉震驚的看著左夢庚,自古以來無論什么時候,兵馬都是為將者的依仗。
從來都是只有想盡辦法增加自己兵權的,哪里有削弱自己兵權的,因此左夢庚的這一番操作,可當真讓眾人開了眼界。
崇禎也是一愣,但隨即便調整了過來:“哦?不知臨清伯如今麾下有多少兵馬?”
“回陛下,原本有二十萬人馬,此次剿清之戰(zhàn)損失近五萬左右,如今還有十五萬左右的人馬?!?p> 崇禎微微點頭,稍許后道:“臨清伯有心了,既如此那就抽掉五萬人馬前往宣府吧。”
“臣,尊命。”
“宣府為重鎮(zhèn),如今一直以來所駐守的兵馬大約是八萬左右,高杰剩余的兵馬你到地自行招募,朝廷會給你播發(fā)足額的錢糧?!?p> “臣領旨?!?p> 而后,崇禎皇帝又對孫傳庭、李定國、白廣恩、尤世威等,一眾將領進行了封賞,同時下令犒賞三軍。
另外對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皮島的李過、閻應元也帶著圣旨以及賞賜之物前去對其嘉獎。
當然,也包括此次消滅清軍水師的登萊水師,犒賞三軍自不必多說,其中作為登萊水師主將的鄭芝豹,此次也被封為了伯爵。
這算是崇禎對他們發(fā)出表示信任和看重的信號,再說了人家首次出戰(zhàn)便打出了如此成績,怎么著也得要好好嘉獎一番。
而作為副將的鄭福松及鄭鴻逵自然也是受到了嘉獎,而這些個消息也被鄭芝豹他們傳回了在福州本家的鄭之龍那里。
鄭芝龍在得知消息后,原本總是有些忐忑的心總算是安定了大半。
當大明正在論功行賞時,遼東之地則是哭嚎遍地愁云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