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躲在山村里

第三十八章無題

躲在山村里 在家修地球 2159 2022-10-02 02:20:10

  (做個解釋)

  慶叔走了以后,誠鑫也回老宅準備做晚飯了,畢竟這一圈忙活下來,時間也不早了。

  三天過后,王叔和誠鑫一起出村了。

  這幾天里,老支書也按照誠鑫的要求,在村公示了幾天,不過也沒人來,也沒有人反對。

  就這樣,誠鑫可以簽字租地了,至于為什么出村,王叔為什么和他一起?

  誠鑫出村是為了取錢,村里都是老人,轉(zhuǎn)賬啥的還不行,所以誠鑫得出去取錢。

  至于王叔,上次誠鑫給的三十來萬,還在村里保險柜里放著呢。

  這么多現(xiàn)金放著也不放心,留了一些,剩下的的被王叔帶著,然后到鎮(zhèn)里存銀行。

  正好,誠鑫到時候直接轉(zhuǎn)賬到村里的賬戶里就行。

  村里也不怕王叔卷款逃跑,這又誠鑫一起的呢,老支書是相當放心,要是王叔跑了,直接找誠鑫賠錢!??!

  有人說,這不是存了可以在取嗎。

  村里公章了解一下,沒這玩意,存賬戶里的錢,可是取不出來的。

  這玩意老支書隨身帶著呢。

  至于老支書偷偷的取錢?那更不可能呢。

  老頭子雖是農(nóng)村的,但是他也不缺錢。

  他兒子和孫子都是公務員,在鎮(zhèn)里,也有幾套房,所以為了這點錢,不存在的。

  說到這有些人就覺得,那既然有房子,為什么不把老爺子接出去?這不是不孝順嗎?

  畢竟,在山窩窩里,什么也不方便。

  看個小感冒還行,村里也有老中醫(yī),喝點中藥什么的,也就好了,畢竟村里人生小毛病的非常少。

  不過大病就得出去治療了。

  其實也不是,主要是,大家都是農(nóng)村人,祖輩傳下來的。

  村里人可以出去,但是得留根,也就是給后人留下一塊安身之地。

  所以都是村里的老人不想出去住,得給后人守著一份田地。

  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外面這么繁華,這些老兩三輩的人,還是不愿意搬出去。

  難道不想天天陪著兒孫啥的,享受天倫之樂?

  不過也不是沒有,但是比較少。

  傳說,在古代,村子里人更多。

  不過,很多在外面發(fā)財了的都搬出去了?

  后來呢,有的家道中落,想回村,結(jié)果回來什么都沒有了。

  還有一些在外面得罪了大官,在古代嘛,得罪大官,那滅你全家都是家常便飯,然后想著躲回山里。

  這山里,那些當官的也找不到更何況,在古代的時候,村里還出人在山上設(shè)置有寨門呢。

  幾個人配著弓箭,你就算派軍隊來都沒用,上山的路只有這么一條一兩米寬的路,來再多也白搭,又沒有迫擊炮啥的。

  結(jié)果和前面一樣,這些回來的人,要地沒地要家沒家,然后又被趕出了村。

  最多村人看著都是原來都是一個村的,或者是親戚,給點糧食啥的。

  所以,慢慢的,村里就形成了這種思想。

  搬出去可以,小輩的出去,這樣生活過得也好。

  不過老人得留下看祖地,外面的到了一定年紀,也會回村安享晚年。

  不過,在那個時候,村里的規(guī)矩更嚴,不是說你搬出去了想回來就回來的。

  村子只有這么大,古代也沒有計劃生育,每家每戶兩三個都是正常的。

  所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基本上每家只有留下一個男丁。

  其余的給分家錢,自己出去討生活,所以一直村里都沒有什么人。

  這兩百多戶,還是這一百多年才形成的,在之前,也就百十來戶而已。

  現(xiàn)在這和平年代,為什么老輩不搬出去?

  搬出去干嘛?土地部不守了?

  外面雖然掙錢,但是呢,有土地嗎?萬一哪天錢不值錢了,在外面吃什么?

  留著這一份土地,以后真有這種情況,大不了回來種地,苦一點,但是日子也能過不是?

  就這些老思想,才是當?shù)卣?,不管出什么政策,村里的老人都不搬出去,但是小輩的確搬出去了的原因。

  在內(nèi)地,抱有這種思想的老人多得很。

  這也是很多電視上看到的一樣,老山村里為什么還住這人?

  當?shù)卣辉敢?,或者國家不愿意出錢讓他們搬出來嗎?

  不是,只是這些人不愿意搬出來而已。

  他們有自己的顧慮和擔憂,搬出來怎么生活!在山里,至少能種地啥的。

  誠鑫也沒想改變這些老人的思想,只要他們活著高高興興的,那就不關(guān)自己什么事了。

  雖然感覺被老支書坑了兩筆小錢錢,不過也是他自愿的。

  還有一些問題,為什么就兩座山,就算鎮(zhèn)里沒錢打隧道,這么多年,村里就沒有想著自己組織人手?

  然后像愚公移山那樣,一點一點的往外挖,終有一天,他們能挖出一條通往外界的隧道出來的。

  呵呵,原來不挖,那是因為這是保護村里的一條屏障。

  后來不挖,那是因為挖不動,政策什么的好了,村里也想過挖一條隧道通往山外。

  不過組織好人手,挖了一個月,村里也就放棄了。

  尼瑪,這兩座山,全是花崗巖,全靠人工挖,挖了一個月也沒有挖兩米,所以就放棄了。

  兩座山,直線距離也有四五公里,那得挖到何年何月,完全看不到希望。

  畢竟,那年月能干這種活的,都是家里的壯勞力。

  到現(xiàn)在,就是用隧道掘進機來挖,一天可能也就幾米,所以也沒辦法。

  可能愚公移山,他挖的那座山,山地硬度沒有這么厲害吧,有可能是風化石。

  要不然給他好幾代,把錘子都錘壞幾百把,他也移不走。

  這也是為什么,這都新世紀了,外面旅游業(yè)也發(fā)達了,但是缺沒有開發(fā)商來開發(fā)村里。

  畢竟這里風景好,空氣也好,很多城里人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

  你想想,光是挖掘隧道,這成本就要好幾個億。

  而且不光是這些,村里人也不愿意交出土地,湖邊倒是隨便。

  所以投入這么多錢,也開發(fā)不了什么,也就沒人出錢來開發(fā)旅游什么了。

  畢竟在廣大的領(lǐng)土內(nèi),好的地方也不少。

  何必花那么多錢,來開發(fā)這個不確定能掙多少錢的山村?錢多了燒得慌?

  在這種都抱著一種思想的村里,鎮(zhèn)里也不好用強的。

  你不可能為了開發(fā)旅游,弄死一大堆村民吧?

  反正也有工業(yè)區(qū),老實經(jīng)營,政績也夠了,何必來啃這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

  所以各種各樣的原因加在一起,才有了誠鑫老家這個,離城區(qū)也就五十來公里,風景好,但是又沒有被開發(fā)的山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