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危機四伏的變局,第十節(jié)
自代哀侯薨后,世家把持朝政多年,原所屬公子退的部下雖極力維持國君尊位,卻是無力回天。后代侯康即位未滿一年便早逝,朝臣為一己私欲紛紛扶持于己有利的君即位。
公子陽凌君在陳國聽聞侄兒代侯康逝世的消息時,當即決定逃回代國。為麻痹陳國君臣,陽凌君白日仍是照常出入宮廷,暗中卻命門客收買守城官員,同時陽凌君借獻白虎皮取得陳國君寵姬憐夫人的信物,連夜逃出陳國。逃回代國的途中,陽凌君不僅受到陳國追捕,同時也受到國內(nèi)其他公子的暗殺;于青云鄉(xiāng)受到刺客暗殺后,陽凌君捂著受傷的手臂道:“看來,某此次是不能平安回國了?!彼粗蛔讲兜拇炭?,又看看底下憂心忡忡的門客和部眾,心里立即有了計劃,笑道,“既然他們不想某活著回去,那某就遂了他們的心意吧。陳然,你和尤敏帶五十人留在此地招攬隨從,同時制定白皤和棺材,要浩浩蕩蕩地經(jīng)過代國主要城鎮(zhèn)回王都,務(wù)必盡快讓所有人知道某重傷去世的消息;其余人等,隨某隱匿身份,尋小路快速趕回王都,趕在某那些兄弟們之前回國,方能有一絲勝算?!?p> “現(xiàn)今各公子均有諸侯勢力支持,國內(nèi)局勢難以掌控。公子即便早早回國,屆時也免不了與諸公子爭斗一番,與其爭斗不休,不如讓局勢推公子上位?!庇虚T客名阮源的,花發(fā)長須,一身蕭條布衣,他上前獻策道,“十數(shù)年前臣游歷秦中,聽聞琉州靈主在秦中酒宴上曾預(yù)言代國局勢,靈主預(yù)言烈侯改革雖敗但火光不息,后繼任者定完成改革并成就一番霸業(yè)。公子何不借此預(yù)言獲取黎民的支持?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便是如此?!?p> 陳然疑惑道:“清風自然好乘,可是這預(yù)言在十數(shù)年前,哪里還有人記得?更不消說這預(yù)言真?zhèn)闻c否了。”
阮源聞言道:“若是百年前的預(yù)言便有些難;十數(shù)年前的話,想必要找到當時的人可不難,咱這種年紀的老頭子一抓一大把不是?”他捏著胡子轉(zhuǎn)頭沖陳然微微一笑。
“公子不可。若是此預(yù)言散布出去,公子即位必當要推行軍政。烈侯改革失敗猶歷歷在目,公子切不可為了一時先機便做此下策?!标惾凰紤]一番,仍是覺得不妥,“公子此番即位,國內(nèi)還需得到貴族支持,若是聲明要推行改革,貴族定然阻攔公子?!?p> “陳然這話倒是點醒了我。這東風既然咱們借不得,那借給某那些兄弟如何?”
“公子這意思是,借貴族的壓力阻攔諸公子即位?”
陽凌君點頭道:“沒錯。為壯強代國,必行改革,正好咱們借此機會也瞧瞧那些貴族的底子如何?將來咱們也好一并滅了他們?!?p> 陳然方想清楚,阮源隨即撫須笑道:“既借這東風給他們,咱們何不再添一把火?”一下子又把他弄糊涂了,摸著后腦勺想不通阮源打什么啞謎。
陽凌君問道:“先生是說平權(quán)派?”他想了想又道,“可平權(quán)派行事激進,若讓他們成了朝中主流,只恐某即位也要聽從他們的要求,否則就會鬧得天翻地覆。”
阮源道:“公子認為平權(quán)派內(nèi)部是團結(jié)一心的嗎?”
聽阮源如此問,陽凌君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平權(quán)派內(nèi)部有平民也有貴族,他們的訴求不一樣,彼時可以分而擊敗之?!岸嘀x先生指點。”陽凌君撫掌笑道,“此事要有勞先生了?!?p> 果然,陽凌君借靈主預(yù)言,以天意所屬之名愚弄人心,再以平權(quán)激進派推波助瀾,輕易借到貴族之力阻攔諸公子即位,最終迅速趕回王都,于一眾公子中脫穎而出,奪得國君之位。
他即位不久,以雷霆手段收回君權(quán),打壓世家,并于國內(nèi)廣發(fā)招賢令,任用平民將領(lǐng),建造移動水寨,加以改良船只和弓弩,大力提高軍隊戰(zhàn)力和水戰(zhàn)的靈活性;同時為提高國人的戰(zhàn)力,陽凌君與阮源商議在國內(nèi)推行全民參軍,無論男女,成年后必須在軍隊服役三年,三年后依據(jù)其戰(zhàn)功決定是否留任,但此舉卻遭到了國內(nèi)民眾的反對。
其中,公子橫反對最甚。公子衡膝下僅有兩女,長女將將成年,次女也不過三兩年成年,若按新政要求,兩女都必須去軍中服役三年。他自己曾上戰(zhàn)場打過戰(zhàn),也往諸侯國出使過,要他為代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毫無怨言,可要他兩個如花似玉的兩個女兒去軍中受苦,甚至上戰(zhàn)場丟了性命,他是萬萬不肯的。因而陽凌君在國中推行全民參軍,公子橫不喜,稱病不上朝許久。
陽凌君親自登門去勸說他:“都說家事聽從父母,國政服從國君,現(xiàn)在我要在國內(nèi)推行全民參軍,而兄長卻反對侄女服役,我擔心天下人會議論我徇私情。治理國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黎民為根本;處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則,要以施行政令為重。宣傳道德要先讓黎民議論明白,而推行政令必須從貴族帶頭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中兄您的榜樣來完成推行全國參軍的功業(yè)?!?p> 公子橫兩拜謝罪道:“為兄不才,也曾隨顧太傅學習一二,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都是保護自己最珍貴最柔軟的地方,將剛成年的兒女都送上戰(zhàn)場,為父為母的如何忍心?我們在家做父母,兒女便是我們最珍貴;我們在朝廷做官員,黎民便是我們的最珍貴。朝廷立法頒布法令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子民,就如父母保護自己的兒女,君上也說治理國家要以有利黎民為根本,為何此次變革不聽一聽黎民的聲音呢?”
“我國東面臨海,北有芮、藤、薛三國環(huán)伺;南有陳、巴虎視眈眈;西面是莒、蓼;共與七國接壤,無一處可避讓。如果不訓(xùn)練軍士,憑什么守住我代國國土呢?我國與陳國素有仇怨,太濮戰(zhàn)敗、遙靈之辱,杭、余兩城亦拱手讓人,雖四國一戰(zhàn),陳國戰(zhàn)敗,代亦討回杭、余兩城,但此仇怨愈發(fā)難解。先大兄在世時,陳國倚仗強兵侵犯我們領(lǐng)土,掠奪人民,又引水圍灌南潯,如果不是老天保佑,南潯幾乎就失守了。此事先大兄與退弟深以為恥。所以我決心推行全民參軍,讓每個人都能持劍拉弓,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災(zāi)難,保衛(wèi)代國安全。而中兄卻以兒女安全來阻撓政策實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兄,我對您真是太失望了!”
公子橫幡然悔悟,第二日其長女便入軍營服役。
自此,改革得以施行。
昭平初年,陽凌君召天下能人異士入學宮,每日與其商議國事。同年秋,從北地來了一位黔面之人,自稱師承云丘,有安天下之本事,這人拿出變法三條,要求代國奉出一半領(lǐng)土做為賞賜;他言道變法三條有任何一條做到,代國都能稱雄一時。陽凌君奉其為上大夫,聽其所言大力研究符咒,操練陣法。自云丘仙人退居兩界山后,仙人再不入世,琉州師君也保持本心不愿插手凡人的戰(zhàn)爭,因而諸侯間的戰(zhàn)爭往往持續(xù)十數(shù)天乃至幾個月,犧牲巨大。陽凌君舉全國之力操練陣法,不說在諸侯國內(nèi)引起笑話,便是國內(nèi),也是阻力重重;但陽凌君仍是堅持,當兩年后與陳國國再次發(fā)生戰(zhàn)爭時,陳國牽制代國兵力于橫都,打算一舉殲滅代國軍隊,沒想到陽凌君命水軍從東海海岸上陸,從背后包圍陳國軍隊,借八陽八陰陣將陳國軍隊全殲,本國無一人受損。陳國只好把原來占領(lǐng)的代國城池還回去,另外還割讓清水等十三城給代國。
可惜代國戰(zhàn)勝之后,陽凌君竟罔顧黔面之人當年恩義,拿走變法三條,卻不愿給他任何賞賜。黔面之人恨道:“今有你代侯聞名天下,明日便有他人占盡天下風光,瞧你代侯屆時如何自處!”
“那你便瞧著。你這黔面小人,孤奉你為上大夫已是仁至義盡,你卻開口便是割我代國半數(shù)領(lǐng)土,搶我國民,叫孤如何容忍你?若你不愿就快快離去,否則休怪孤翻臉無情!”陽凌君命左右推下黥面之人。
國君背信棄義,代國嘩然。朝廷上下皆對陽凌君此行為議論紛紛。只有阮源撫著胡須,回頭瞧著王宮嘆道:“成大事者必有其所擔當、所舍取、所忍、所狠。若是當年退君能夠如咱們這位君上放得下身段,低得下聲氣,也狠得下心腸,何愁完成不了改革呢?”他轉(zhuǎn)而望向當年公子退拔劍自刎之地,良久,又搖搖頭笑道,“我這可真是老糊涂了!退君若是能如此,也就不是剛直的烈侯了?!?p> 陳然氣的直跺腳:“您還笑?背信棄義、忘本負義,君上這做法遲早觸怒國人,屆時可就難辦了!”
“不論是此次趕走黥面之人,還是之前處置世家宗室,甚至往后廢除國野制度,只要君上是為執(zhí)行兵制改革,是為了國家大盛,外辟疆土,抵御強敵,內(nèi)強國民,就不會觸怒黎民。難只難在君上不忘初心能堅持多久?!比钤瓷斐鍪峙呐年惾坏募绨?,“倒是咱們,該想想退路了。陳將軍可有聽說過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
“沒聽過,怎么了?”
“那咱們有得好好討論了。”阮源摸著胡須笑道,“陳將軍,莫呆著了,走吧?!?p> 次年秋,秦中伐宋。陽凌君率千艘戰(zhàn)船相助,船頭的旗幟獵獵,各諸侯見之變色。唯有那位令整個大陸聞風喪膽的驃騎尉于城墻上高聲道:“總有一日,吾必征伐代國,統(tǒng)一秦荃?!?p> 陽凌君聽聞此話,仰頭笑道:“那孤就等著白驃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