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戰(zhàn)前部署
此時,所有的明軍都已經(jīng)渡過了怒江,就連廣昌侯高文貴的殿后兵馬都已經(jīng)完成渡河。
輜重營正準備開始拆除渡橋。
許多人站在江西岸的壩子上望著東岸,從他們凝重的表情能夠看出人們心中的沉重。
先是瀾滄江,現(xiàn)在又是怒江,再撤退,還有哪一條大江能夠幫助明軍擋一擋追兵呢?
李定國身著亮銀甲,手中一桿龍槍杵在地上。
他的眉目秀闊,劍眉星目,一縷長須讓他看起來更加的成熟。
四十歲的年紀還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李定國依然是那個聞名滇中的美男子。
他的身后站著身材粗壯、黑臉的竇名望,面白無須、身材欣長的高文貴,國字臉、個子矮壯的王璽。
還有總兵高允臣、胡順都、王道亨等將領。
這些人站在李定國的身后,但是沒有一個人說話。
他們看向江面的眼神卻都差不多。
“父王……”這個時候一個公鴨嗓子的少年走了過來。
來人正是李嗣興,渡河之后,李定國就準備召開軍事會議。
他召集了所有獨立領軍的將領。無論什么樣的戰(zhàn)略部署,總是要由將領們?nèi)?zhí)行。
這其中就包括李嗣興。
李嗣興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游擊將軍,手下也只有五百人馬,但是李嗣興卻是直屬于李定國的軍隊,是一支獨立的隊伍。
他申請的“穿插營”的番號也被李定國批準。
李嗣興不知道這個老爹到底是打著什么主意。
跟他要東西,啥都不給,要人就給了自己一群光有力氣的炮隊苦力。
但是跟他要官職,要名分,卻都很痛快地給了。
這對父子倆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李定國在父子關系上是那種保守的老傳統(tǒng),就是覺得父為子綱的那種。
而李嗣興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那個乖乖寶,他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準備好要走自己的路了。
“李游擊來了啊,先站到邊上去?!?p> 李定國看了一眼李嗣興,面無表情地說道。
他稱呼李嗣興為李游擊,一旁的將軍們也都沒有向李嗣興行禮。
頂著一副少年外皮的成人李嗣興,自然知道這是李定國特意交代的。
見到李嗣興沒有任何的不快,就安靜地站在末尾的位置。
李定國表面上沒有什么,但是心中很是滿意。
接下來的事情跟李嗣興想的差不多,李定國果然開始布置此次戰(zhàn)役。
“諸位也都看到了,我們已經(jīng)到了怒江西岸,再向西就是騰越,之后只剩下一些不服王化的土司,不足以憑靠。”
“我已經(jīng)將諸位將士的家眷還有跟著我們的百姓安置在了騰越城?!?p> “諸位,身后就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已經(jīng)退無可退了?!?p> “殿下,我等愿意死戰(zhàn)!”眾將齊刷刷向李定國單膝跪地。
“本王相信諸位,希望諸位也相信本王,此戰(zhàn)我軍必勝,之前我們退得有多遠,這次敵人就敗得有多慘?!?p> “我等相信晉王殿下?!?p> ……
李定國相當于先做了一個思想上的動員。
“晉王殿下,我們此戰(zhàn),就像是當年韃子的薩爾滸之戰(zhàn),奴酋努爾哈赤,絕地反擊,重創(chuàng)明軍。今日我等也讓其嘗嘗被絕地反擊的感覺?!崩疃▏砼砸粋€身著青衫,頭戴綸巾的老者說道。
此人完全就是一個教書先生的打扮,白面無須,言語表情頗為瀟灑從容。
眼神流轉(zhuǎn),給人一種精明的印象。
此人正是李定國的軍略謀士,永歷朝廷的兵部侍郎萬年策。
萬年策今年已經(jīng)六十有一,湖廣平溪衛(wèi)人,這里靠近貴州,他是熹宗年間的舉人,曾經(jīng)做過教諭、同知。
后來投靠李定國,受到重用,官升兵部侍郎,是李定國手下文官三杰之一。
“萬侍郎,咱們怎么能夠?qū)x王跟奴酋比,我看咱們這是項羽背水一戰(zhàn)?!币粋€身材高大,穿著鎖子甲的將軍說道。
此時人正是李定國身邊的親信將領高允臣。
高允臣此人快人快語,平時最看不慣文臣。冷不丁地戳上幾句,眾人也都習慣。
“高將軍,此言有理。”那萬年策笑了笑,倒也沒有跟高允臣爭辯。
“殿下,金侍郎他們呢,怎么不見他們來參加軍議。”一旁的總兵王璽問道。
金維新已經(jīng)提前報告李定國,他帶著文官隊伍撤退到騰越城安置百姓,還要為大軍籌集糧草。
騰越是怒江以西最主要的漢人聚集地,沐英時期就開始在這里設置衛(wèi)所。
這里也是山間谷地最多的地方,經(jīng)過幾百年的開發(fā),當?shù)負碛写罅康耐恋亍?p> 可能也是最后能夠征募到糧草的地方了。
這里在后世是有名的旅游勝地,火山溫泉、北海濕地、和順古鎮(zhèn)。
如果不是高聳的高黎貢山,你還以為自己來到了江南。
這是一個不錯的地方,當年沐英選擇將這里建成邊境重鎮(zhèn),以此為中心來管理西南片的土司,體現(xiàn)出了此人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
這座城市甚至奠定了今后幾百年的華夏版圖。
“金侍郎帶著文官先一步去了騰越,籌集糧草,我們接下來的反擊,可不能餓著肚子。”李定國說道。
“磨盤山中一共十七道拐,我將其分成三個部分,頭伏由竇名望的大定營負責?!?p> “末將得令。”竇名望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名望,你帶大定營兩千人馬,我再給你配兩千輔兵,你們的伏擊地點在第一到第三道山梁,不過你的主力要放在第一道梁,你們的任務就是堵住敵人的退路。我們這次的任務是要全殲韃子,我要吳三桂的人頭。”李定國說道。
他最恨之人就是吳三桂,攻破陜西和川東的就是吳三桂的兵馬。
而且這個大漢奸想來狡猾,可以說是清軍進攻南明的頭號漢將。
“是,殿下,名望定然不負所托。”
“文貴,你負責第二伏,地點設在八道梁到十道梁,你的任務是將韃子前后分開,讓他們首尾無法相接。今天到達陣地之后,要先排查可以翻越之山口,設置柵欄堵住缺口……”
“文貴明白?!睆V昌侯高文貴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王璽,你負責第三伏,伏擊地點在十四道梁至十五道梁,你是反擊的前鋒,炮響之后,沿著山道一路向東殺去,不要停下,不計傷亡?!?p> “剩下的人跟著我守衛(wèi)十七道梁,我們跟在王璽的后面,與王璽軍輪換殺敵?!?p> 李定國果然沒有將軍隊成線行埋伏,而是讓自己的軍隊點狀分布,這樣就能夠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優(yōu)勢。
頭伏竇名望的壓力最大,因為敵人發(fā)覺被進攻之后,一定是全力向山外撤退。
而竇名望要打伏擊無法提前設置陣地,因此只能用血肉之軀去擋住敵人。
PS:大戰(zhàn)開啟,這是第一卷的核心部分,諸君拭目以待。獨孤為了演繹這一戰(zhàn),查了很多資料,甚至連不靠譜的同人電視劇都看了。還是懇請各位書友,幫忙投點月票,推薦票,這幾天在新書榜前進了不少,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