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夜雨寄江南之碎玉記

第五章·夢里不知身是客,江湖不似我來時

夜雨寄江南之碎玉記 浪滾桃花 4072 2021-12-06 23:08:43

  易琰走出天牢的大門時,滿街的異國旌旗遮天蔽日,忽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他有些遲鈍地轉(zhuǎn)過頭,看向身后一身盔甲的姜如——作為北國的大將軍,姜如早就被從天牢里解救出來了,軍功赫赫的他卻謝過策勛十二轉(zhuǎn),只求大君留易琰一條命,并請求親自送前朝世子回到廬州故居,再回朝廷復(fù)命。

  易琰怔怔地走在街上,看沿街賣牛羊肉湯的館子里冒著沌沌的白汽,他忽然想到了春風(fēng)大酒樓旁的包子鋪,那年陳浦云剛剛來到南曙王府,他早起帶弟弟出去買包子,瘦小的少年站在包子鋪的草棚里啃肉包子,一旁的蒸籠也是這樣冒著白汽。而他忽然又回過神來,這兒不是廬州,也不是好多年前的那個早晨,姜如還以為他餓了,買了兩個燒餅遞在他手上,他接過,剛出爐的燒餅尤其燙手,他卻感覺不到似的,只是捏在手里。

  如同十年與姜如一墻之隔卻從來沒答過他一句話,易琰不想要姜如買的東西。正巧在路邊看見個在垃圾堆里撿東西吃的流民,易琰走過去蹲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遞過去兩個熱乎乎的燒餅。那人疑惑地回頭,易琰對上那人的視線,一瞬間,他渾身一震,十一年前朝堂上堅定地眼神他忘不了,他敢確定,這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餓的近乎不成人形的年輕人他是認得的——這是元朗。

  “元朗?”易琰試探性問道。那人先是震驚,再是眼神閃躲,猶豫半晌,終于怯生生地開口:“...少鈞哥哥?”這下輪到易琰震驚了,他不明白為什么元朗會將他錯認成陳浦云,他便接著又問了幾個問題,終于確認:元朗已經(jīng)是個癡兒了。他不知道那些人究竟對這個孩子做了什么,只好一把將元朗擁入懷抱,懷里的人靜靜地落下眼淚,打濕了他的衣襟。

  京廬官道兩千里,暮去朝來十一年。易琰再一次策馬疾馳在平原之上,一輪落日追趕在他身后,似在追趕他錯過的這些時光。十一年,足夠染白一個二十多歲青年人的雙鬢,當(dāng)他再次踏進南曙王府時,好像一切都沒變,又好像一切都今時不同往昔了,門前的楊柳依舊在,院里的槐花笑春風(fēng),只是住過這間府邸的人,不過短短二十多年間,忽然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易琰看著結(jié)滿蜘蛛網(wǎng)的門窗,心里早有準備,可他仍舊希望拉開這扇門,看見的是父王危坐在太師椅上,怒目瞪著他,罵一句小兔崽子還知道回來。

  可是沒有了,往日的嬉笑怒罵愛恨情仇,都隨流水長東了。母親、大哥、弟弟、父王,記憶里一個個鮮活的人,都化作了祠堂里的祖牌,而祠堂里的香火,也已經(jīng)斷了很久很久了。

  嘉和元年,翡翠受元朗之托,將陳浦云的劍和給易成章的信帶回廬州。兩千里的路程它只跑了一個多月,沒有人知道它這一個月是怎么撐過來的,連年的饑荒,各地都有人餓死,一匹馬的際遇只會更糟。翡翠大抵也是懂事的,他知道身上的東西有多么要緊,古有韓愈作《馬說》,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念陳浦云的伯樂之恩。可是翡翠倒在廬州城門外,劍和信都是沈凡送去南曙王府的,老王爺讀完信后驚咳不已,義子犧牲,兒子被關(guān)押,侄兒被軟禁,他只恨自己臥病十余年,無法提劍上馬親自革了逆賊的命,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他又嘗了一遍,可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厚葬翡翠,再給義子修個衣冠冢,僅此而已。

  一代賢臣南曙王的人生如油燈將盡,等待兒子回家的日子里,他總坐在院兒里的老槐樹下,撫著陳浦云劍尾上綴著的碎玉,一陣一陣地想起從前陳源還在的那段時光。那日子里他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王府還在京城內(nèi),妻子也還沒去世,有一回攜家眷下江南游玩,路過廬州時,想起當(dāng)時的三王爺——也就是瑯軒帝,同他說過廬州陳源救濟百姓的故事,不由得心中感動,牽著一大一小兩個兒子前去拜訪。順統(tǒng)四十八年的一個雨夜,那時陳浦云還沒出生,陳源哄睡長子陳浦風(fēng),與易成章推杯換盞至天明,誰也想不到這樣寧靜的日子只在一瞬,而后的悲痛才如長夜漫漫。

  嘉和三年,前朝南曙王易成章病逝。這三年來,老王爺?shù)纳钇鹁佣加缮蚍舱樟?,煎藥做飯她都不曾抱怨過一句,畢竟當(dāng)年酒樓開張,易家?guī)土瞬簧倜Γ螞r如果易玨沒有戰(zhàn)死沙場,她便是易琰的大嫂。去世前,沈凡一直陪在老王爺身邊,易成章艱難地開口,說易家欠你太多了,閨女。沈凡噙著眼淚搖頭,她早把祠堂收拾停當(dāng),陳浦云的劍就擱在香案上,棺蓋落下的那一刻,一段歷史就此被塵埃掩埋。

  祠堂里,易琰望著陳浦云的劍,不發(fā)一言。姜如的睫毛顫了顫,突然跪下去,“撲通”一聲,震起了案上的香灰。易琰蹙著眉看他,還是那樣年輕,棱角分明的一張臉——陳浦云要是還在,大抵和他年紀相仿。突然地,易琰感到無法釋然,他拔出香案上的劍,用劍身抵住姜如的脖頸,當(dāng)然不及陳浦云的劍快,姜如明明可以躲開,但是他沒有,沉默良久,方才悶悶道:“我也很想他?!?p>  “當(dāng)啷”一聲,劍掉在地上,易琰轉(zhuǎn)過身去,咬牙道:“要是沒有我弟弟那句話,我一定殺你?!?p>  別恨他。陳浦云說。

  姜如拾起掉落的劍,撫過劍柄的云紋,十年了,這把寶劍還如同新的一般,銹跡都不曾有。這世上的人,死的死,老的老,只有劍未受歲月的侵蝕,他突然覺得這把劍很無情。

  “他的劍,我想帶走。”見易琰沉默著,良久,姜如才又開口,“答應(yīng)他要一起浪跡天涯,我不能爽約?!?p>  “把劍穗兒留下。”易琰最終讓步。

  姜如點點頭。

  臨走前,姜如去了荒廢多年的易家武館,昔日盛景已然不復(fù)存在,陳浦云和易琰走后,這家武館便再也沒有開張。到處都是藤蔓、青苔、蛛網(wǎng),擂主的座位上積了厚厚一層灰,他怔怔地站了一會兒,忽然想起這兒曾經(jīng)坐著一個人,嚼著荔枝大呼“長江后浪都不行”,一身白衣,扎著煙藍色發(fā)帶,從高臺一躍而下,恣意又明亮,不由得勾了勾嘴角,低聲念了句“再見”。

  恰逢江南盛夏,正是運河水流最湍急的時候,姜如靠在小漁船的草棚上,抱著劍打盹兒,只可惜夜夜無夢,姜如只好暗自腹誹,心里埋怨這個陳浦云脾氣真臭,專挑他在天牢里的那十年入夢,如今故地重游,倒又不愿來與他相伴了。當(dāng)年那艘易王府包的大船上,翡翠和旺財?shù)肿愣撸完惼衷凭妥诖仙虾染疲莻€沒讀過兩本書的,識的也僅僅是北國的文字,陳浦云教他念“北國夜無雪”,他反倒鈍鈍地搖頭,爭辯說北國怎么會不下雪。

  而今他終于懂得了:北國夜無雪,隱隱懼相逢。

  北歷三十四年秋,姜如辭官,背著故友的劍,遠走西戎。他策馬過荒灘、穿大漠,看過胡楊樹和月牙泉,黃沙紛揚的西戎雖不同于北國飄雪和江南煙雨,但于他而言,一匹馬、一柄劍、一段回憶,足矣。至于往昔的愛恨——

  忘之,忘之!

  易琰沒有住進破敗的王府,他變賣了些家具,雇了一些傭人,將王府上上下下打掃了一遍,空余的屋子全部清出來,給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廬州百姓暫時居住。易琰還把陳氏宗祠的祖牌遷往易氏宗祠,方便祭拜上香,而陳浦云的牌位擺在正中間——他姓陳,但他也是易家的兒子。在王府內(nèi)避難的百姓感念南曙王府的恩澤,主動湊錢買來柱香,小祠堂內(nèi)香火不斷,王府仿佛重新活了過來,終于再一次被煙火氣填滿。

  元朗提著沉沉一捆書卷,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易琰撐著傘,煙雨朦朧間,終于看見不遠處的酒旗,旗下的匾上依稀可見“春風(fēng)”兩個大字,他定睛一瞧,卻發(fā)現(xiàn)這兒現(xiàn)在叫“春風(fēng)茶館”,已然不是酒樓了。

  “順子!”易琰一進門便抬手招呼道,“我找沈姐?!?p>  被喚做“順子”的男人聞聲回頭,突然一愣,從柜臺后三步并作兩步走上前去,湊近上下打量來者一番,揉了揉眼睛才道:“世子殿下?”

  易琰苦澀一笑:“國都亡了,何來世子一說。”

  “掌柜的,我來吧?!币慌缘奶嶂鑹氐牡晷《笄诘乩_座椅,易琰一怔,旋即開口問道:“順子,你成掌柜的了,那沈姐呢?”

  順子的眉毛擰作一團,猶豫半晌:“沈姐參加起義軍,犧牲了?!?p>  老王爺走后,沈凡便縮小酒樓規(guī)模,改成春風(fēng)茶館,將省下的錢全部捐給廬州起義軍。她仗著跟易玨學(xué)過幾招,把茶館托付給順子之后就參了軍,軍營里仍舊有人認識易大將軍,她聽過古稀之年的老者慨嘆“專諸、要離是也”,也見過十七八歲的小孩兒亮著一雙眼睛稱他“英雄”——自瑯軒十三年戰(zhàn)死沙場后,沈凡從未有一刻覺得自己離他這么近。

  她早已把易琰和陳浦云視作親弟弟,如今三弟被北軍將領(lǐng)所殺,二弟被關(guān)押在天牢之內(nèi),生死未卜,饒是女人家也咽不下這口氣。嘉和七年,起義軍一路北上,打到齊魯大地時,終于與朝廷軍相遇,浴血奮戰(zhàn)間,沈凡被朝廷軍統(tǒng)領(lǐng)斬于馬下,她奮力揮臂,手中的匕首劃瞎了對方一只眼,而她卻長眠于他鄉(xiāng),再見不到江南的杏花。

  巾幗不讓須眉。

  北歷三十四年冬末,又是一年年三十。易琰倚著窗,看元朗撲在雪地里,和順子的兒女打雪仗。廬州難得下一次雪,而算來搬進春風(fēng)茶館,也已有小半年了。這半年里,易琰多數(shù)時候趴在柜臺上,咬著筆桿子寫著自己這四十年來的經(jīng)歷,從小時候給易玨當(dāng)跟屁蟲那會兒寫起,一直寫到現(xiàn)在,其中總寫到因為闖禍被父王罰跪小祠堂,那時候心里不痛快,現(xiàn)在回憶起來,倒還牽起嘴角笑一笑。元朗在茶館當(dāng)幫工,本以為這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太子干不了粗活,不成想他端茶送水生火劈柴都干得有模有樣,閑下來了就跟易琰學(xué)學(xué)劍法,雖說一直沒什么進步,但他是快樂的,他一直喊易琰“少鈞哥哥”,易琰總是笑著答應(yīng),從不糾正他。秦嶸巘一直沒有回來,與姜如也多年不通消息,一直陪伴著他的只有陳浦云的玉佩,和江南漫漫長夜里綿綿不斷的雨。

  “這易家世子看遍了世間百態(tài),幼年喪母、少年喪兄、中年喪父,親友故交皆化作塵埃。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漫漫四十年又過去,連元朗和順子也先他而去,蒼茫人世間,終于只剩下他赤條條一個人,他愛的、他恨的、愛他的、恨他的,連同他逐漸模糊的記憶,如同水消失在水里一般,湮滅在歷史長河中。江南煙雨里,他空自嗟嘆江湖不似我來時,拄著根拐杖,背影漸漸消失在江湖盡頭?!?p>  說書少年一拍驚堂木,驚醒了臺下發(fā)怔的易琰。少年沖滿座看官朗然一笑:“前朝傳奇話本《碎玉記》就說到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問那前朝世子吧!”

  待易琰回過神,少年已然走遠。他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追出門去,人群里,他依稀看見少年那條藍色的發(fā)帶,被江南的柔風(fēng)吹拂,靈動地飄揚。那少年眉眼彎彎,笑起來嘴角邊顯出兩個淺淺的梨渦,一身張揚瀟灑的江湖氣,通透如一塊無暇的玉。

  恰似故人來。

  “你到底是誰!”易琰氣喘吁吁地撥開人群,一把拽住少年的衣袂,少年疑惑地回頭,見是個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規(guī)規(guī)矩矩作了個揖才道:“晚輩無名無姓,一介天涯客而已?!?p>  易琰突然笑了——那個廬州小少年想要浪跡天涯的夢想,大抵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吧。

浪滾桃花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啊?。?/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