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清晨,天剛蒙蒙亮,枯枝落葉憑風而起,裹挾著北清未退卻的寒意。宋知韞已披上厚厚的衣袍,卻仍難抵御北清的寒冷,忍不住一哆嗦。
行走至麥田間,抱著些許期許,用手撥開積雪,只見一顆顆麥苗傲然挺立,麥穗粒大飽滿,竟無一絲頹廢之勢。
宋知韞呼出一口濁氣,鼻尖微酸,一旁的冬玉拱手行禮,面上亦難掩興奮:“恭喜殿下,這麥子熬過了冬季,長勢如此之好,咱北清往后的日子,可就有著落了!”
“好!今日朝會,我便向爹爹稟明,我探尋多年,在北清山上發(fā)現(xiàn)的不敗稻熬過了冬季,我北清黎庶終不必為夏季糧少,冬季無糧的處境擔憂!”宋知韞提起裙擺,在麥浪滾滾中歡呼,她似是見著了北清百姓衣足飯飽的笑臉,對著麥田和冬玉開懷大笑。
聞見了這邊的聲響,李伯拄著拐杖從自家農(nóng)舍走出,見殿下如此開心,也揚起了嘴角,朝宋知韞喊道:“殿下未曾用過早膳吧,殿下是否要屈尊敝舍,嘗嘗剛做好的蒸餅?。 ?p> 宋知韞耳朵機敏,聞見有蒸餅,便絲顧不上什么發(fā)髻凌亂,輕功一使,來到李伯面前。
見李伯又要行禮,宋知韞連忙扶起,“這片麥田承蒙李伯與諸位村民耕植,冬日之嚴寒我豈會不知,我得替北清百姓感謝李伯才是,您又何須多禮?”
說完,便向李伯盈盈一拜。
李伯老眼渾濁,拐杖差點沒拿穩(wěn),蒼老的聲音掩不住感激之情:“使不得啊殿下,公主這般,為我北清百姓思慮良多,乃百姓之福,老夫何懼區(qū)區(qū)受凍之苦!”
“我既為父王之女,便要向他一般讓北清百姓過上好日子!”
聽聞動靜,其他村民從屋中走出,紛紛應(yīng)和。李伯家的小孫子李田田邁著小步伐將那盤蒸餅舉過頭頂,奶聲奶氣的“阿姐吃”將宋知韞的心都萌化了。
宋知韞拿過個蒸餅塞嘴里,扶著李伯進屋,村民爭先恐后地邀請宋知韞嘗嘗他們自家做的早膳,此間溫暖,便是將積雪都融化了幾分。
——————一個時辰后
北清國,無追殿外梧桐樹沙沙作響。殿內(nèi),宮女們幫宋知韞換上宮裝,對鏡梳曉寰,她雖稚氣未退,到底一身氣度,自信,大方,宮裝上各式花的紋樣都失了色。見一切準備就緒,宋知韞便昂首,朝著君臣議事的永清殿走去。
踏入永清殿,眾臣皆向宋知行禮:“參見書禾公主。”宋知韞莞爾一笑:“諸位大臣無需多禮。”片刻后,永清殿門側(cè)的隨侍高聲喊:“王——上——到——”
宋知韞及眾臣旋即行禮,
“兒臣參見父王?!?p> “臣等參見王上?!?p> 永清王坐上王座,一張臉慈眉善目,不似別的帝王那般有威壓,卻也有不容冒犯的威嚴。
“眾卿平身。”永清王宋銘義含笑示意。
“稟告王上,我朝近日已從東旻國購得糧食六十萬石,能解我北清燃眉之急??蛇@天氣漸冷,這只夠十萬百姓吃一月的啊。”
“稟告王上,我司于近日已將糧食下放至官家米糧鋪子,每家每戶按戶籍上的人頭購買?!?p> 國師嘆了口氣,“王上,老臣實在擔憂,如此受制于人,偌大北清種不活糧,處處掣肘與人。”任守賢已快至耄耋之年,眉頭緊皺,撫不平憂慮。
北清王微不可查地皺眉,看向了自家女兒:“書禾,前些日子你同我說冬糧有望,現(xiàn)下進展如何?”
宋知韞勾唇,上前一步,“回父王,幾年前,兒臣在北清山北坡發(fā)現(xiàn)不敗稻,此稻雖非南坡向陽之地,光照熱量不及南坡之充足,然于冬日仍能正常生長?!?p> “此話所言為真?”北清王拔高音量。
“兒臣便收集種子,委托北清郊外的大湖村村民設(shè)實驗田種植此稻,今早查探,收獲頗豐,可大規(guī)模種植。”
朝堂上的死氣沉沉被宋知韞的擲地有聲打破,良久,群臣議論不停,“不愧是書禾公主,此番便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殿下當真巾幗不讓須眉,如此聰明有為,倒讓我們這些老匹夫自愧不如了。”
眾臣話畢,冬玉呈上不敗稻,北清王查驗過后,面露喜色,眾臣亦相視而笑。
宋知韞心中大石頭也算落地了,沖自家爹爹挑挑眉,北清王發(fā)出爽朗的笑聲,“不愧是寡人的女兒,完全不輸于你大哥二哥。”
話說天下六分,五個封地以天極王朝為尊,最北為北清,地廣人稀,終年寒冷,凍土廣布,東有東旻和東蒼,南有南關(guān),終年炎熱,大雨滂沱,難解燥熱,西有西沙,最為干燥,天不賜雨。
近年北清有愈變愈冷之趨勢,收成不佳,百姓難以填飽肚子,偏生種的糧食只在夏季收成,冬季便只能就近從東旻購糧。宋知韞此舉,于北清大有裨益。
宋知韞乃北清公主,元寧王后所生,因依天極慣例,各國每一代王室成員需有一人嫁入天極或入天極為質(zhì),以此維護天極的統(tǒng)治地位,宋知大哥宋皙已入天極為質(zhì)六年,二哥宋槿體弱多病,在無憂殿用藥罐子養(yǎng)著。
北清王宋書義遵守北清一夫一妻的傳統(tǒng),對元寧王后一片癡心,偌大后宮只她一人。北清對女子又格外寬容,追求男女平等,王室之中便只余宋知韞一人參政議政,攬下大哥二哥的活兒,擔起為北清黎庶謀幸福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