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訓練用的足球場也被臺風弄得一塌糊涂,害得陳樂和益智的球員們好一頓清理。
清理過后,才是訓練的正式開始。
而訓練的第一個項目,就是“The11+”練習法。
陳樂先是安排球員們在球場上排放標志物。這些標志物都是廢棄的磚石,一共有10對,每隔5至6米就設置一對,
于是球場上就出現(xiàn)了兩條由標志物構成的直線,而兩條直線又構成了一條跑道。
“The11+”練習法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部分,都是必須在這兩條直線上進行的。
陳樂把益智的球員分成了兩隊,每個隊伍都對應一條直線。“The11+”跑動訓練的時候,就是每隊各出一個人,從第一對標志物同時開始,向直線的末端跑動。而所有的跑動練習內容都必須要完成兩次。
“The11+”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一項,就是簡單地沿著直線,由慢而快地從直線的一端跑到另一端。
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二項,是跑動中,向外轉髖。
在慢跑的節(jié)湊下,球員們在直線上每一個標志物的擺放處都稍停下,抬膝向身體外側轉動大腿上部末端的髖部,左右腳交替進行。
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三項,是跑動中,向內轉髖。
在慢跑的節(jié)湊下,球員們在直線上每一個標志物的擺放處都稍停下,抬膝向身體內側轉動髖部,左右腳交替進行。
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四項,是跑動中,環(huán)繞同伴。
在慢跑的節(jié)湊下,球員們在直線上每一個標志物的擺放處都向跑道內側滑步。兩條直線上的兩名球員,就在跑道的中間相遇了,然后兩人互以對方為中心,環(huán)繞一圈,最后再以側向滑步的方式返回到各自的直線上。側向滑步和環(huán)繞同伴的時候,要始終踮起腳尖,降低重心。
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五項,是跑動中起跳。
和上一項練習一樣,兩名球員又是側向滑步后,在跑道的中間相遇,然后側向跳起,讓雙方的肩膀在空中相撞。雙方必須要同時全力起跳,落地的時候要雙腳著地,并屈膝彎腰。
訓練法的第一部分第六項,是快速向前跑,結合后退跑。
球員在向前跑過兩個標志物后,就向后倒退跑一個標志物的距離。球員在跑動中要輕微彎腰屈膝,注意保持小步幅和快速。
至此,訓練法的第一部分就完成了。
球員們不經休息,直接開始進行訓練法的第二部分。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一項,是支撐。
球員要面朝下趴在地上,僅僅通過肘部以下的前臂和腳尖支撐身體,同時收腹,保持身體的筆直,維持這個姿勢二十到三十秒。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二項,是側向支撐。
球員的身體側向著地,僅僅通過著地側的前臂和膝蓋支撐身體。身體凌空的另一側,要令肩部、臀部、膝部形成一條直線。球員必須保持這個姿勢二十到三十秒,然后稍事休息放松后,換身體的另一側重復練習。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三項,是大腿后群肌練習。
這個訓練需要兩名球員一起交替進行。其中一名球員跪在地上,讓同伴在他身后緊緊地按住他的踝部。跪地的球員保持身體由肩到膝的挺直,然后盡可能地緩慢向前傾斜身體,直至身體無法保持這個姿勢之后,才雙手緩沖撐地,完成練習動作。這個練習需要做三到五次,或者連續(xù)做六十分鐘。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四項,是單腿平衡。
球員要單腿站立,支撐腳膝部微屈,讓重心保持在腳的中部。然后持球做足球環(huán)繞腰部,或者非支撐腳的動作,保持平衡站立三十秒后,換腳重復進行練習。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五項,是下蹲。
這項練習有點像武術中的馬步,球員的雙腳與肩部同寬,緩慢屈膝成90度作下蹲狀,然后以比下蹲時稍快的速度,向上站立,待膝部完全伸直的時候要踮起腳尖。隨后再重復做這整套動作三十秒。
訓練法的第二部分第六項,是跳躍。
這項練習的前半部分和上一項練習一樣,都是呈武術中馬步的下蹲動作,但不再是緩慢起立,而是在下蹲兩秒后,全力向上垂直起跳,緩沖著地后,再次做馬步下蹲的動作。這項練習要重復做三十秒。
第二部分其實是分成三種難度級別的,但是陳樂只是學習了最簡單的一種。
在完成訓練法的第二部分后,第三部分緊接而來。
第三部分都是跑動的練習,從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
一是以75-85%的速度直線跑動;二是跨步跑,要以前腳掌著地;最后一項是變向變速跑動,先是慢跑四至五步,然后向身體一側變向,快速跑動五至七步,隨之減速慢跑后再次向身體的另一側變向,快速跑動,
整個“The11+”練習法簡單易練,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得益智的球員在練習中感到興趣盎然。
但是接下來的耐力訓練,卻令到他們叫苦連天了!
這些耐力訓練總是艱苦而繁重的,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心理方面。加上陳樂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訓練,對耐力的訓練只是一知半解,所以他為益智足球隊所設計的耐力訓練方法,最終是胡亂拼湊而成的,可以說是毫無道理。
盡管如此,陳樂的這個耐力訓練法,依然可能是當時最先進的。原因在于這個訓練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法特萊克訓練法。
法特萊克訓練法,是一種加速跑與慢跑交替進行的中長跑訓練方法,是耐力訓練的有效方法之一。
法特萊克(fartlek)訓練起源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瑞典教練古斯塔·霍邁爾創(chuàng)立,在瑞典語中“fart”是指速度,“l(fā)ek”代表游戲,加起來的意思就是速度游戲,創(chuàng)造它的初衷為了擺脫枯燥的日常訓練,提供一種特殊的間歇訓練形式。它被認為是“間歇訓練法“的前身,指在不同地形上進行快速、中速和慢速跑。
法特萊克訓練以同時強調有氧和無氧能量代謝而聞名,它允許任意變化速度,在運動過程中的恢復完全由個體主管感覺來決定,而不是由客觀的數(shù)據(jù),比如心率等來決定。它不像間歇訓練那樣嚴格和精確,可以描述為一種自發(fā)性的間歇訓練,快速、中速和慢速跑之間的比例,完全取決于球員的特定的需要、身體狀況以及個人喜好。因此它能夠讓練習者享受整個訓練過程,從而進一步排除了過度訓練的可能性。
在法特萊克訓練體系形成階段,造就了打破800米、1500米、1英里、2英里等世界紀錄的G·黑格、A·安德森等著名選手,對中長跑的成績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法特萊克很快變成了一種受大眾歡迎的練習方式,它能夠激發(fā)跑步者的興趣和動機,有效的調節(jié)跑步者的情緒和心情,提高他們的運動積極性。
就足球運動而言,各種練習比賽和變速跑練習都可以認為是法特萊克訓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