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很難有人把這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徹底弄明白,一方面動蕩不安的時勢環(huán)境把所有人都逼向一個死角,讓他們自生自滅。求生欲望強烈的那部分人會玩命的向上攀爬,最終達到競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俯視眾生的獵人;而余下的那一部分人,畏首畏尾,不敢妄動,只能是淪為別人砧板上的午餐肉。
上述比喻或許有些殘忍,而老趙此時所經(jīng)歷的現(xiàn)狀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他不斷的告誡自己,如今已經(jīng)站在高處,除了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風景以外,還必須要承擔跌落之后被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險。
危機四伏,荊棘叢生,老趙不允許自己有半點閃失,他必須要竭盡全力來維持這臺國家機器的運轉(zhuǎn),由內(nèi)而外,蕩除所有威脅。
即位之初,對財政、軍事、相權(quán)的削弱,是老趙為了鞏固新生政權(quán)采取的第一步,隨后對外接連征戰(zhàn),對內(nèi)鼓勵文治等措施則是為了豐滿政權(quán)羽翼,讓大宋政權(quán)走上富強之路??梢哉f老趙憑借其精明的政治頭腦以及過人的戰(zhàn)略手段,一步步的達成了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而他自己也由起初的軍事人才脫變成為一國之君,善于塑造不同的角色,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弱項,多面手的稱號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冷靜,能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老趙縱橫江湖幾十年,最為巨大的收獲便是:冷靜,冷靜能讓人拋開情感因素的困擾,看到事情本質(zhì);冷靜能讓對手了解你的實力,達到不怒自威的效果。
“啟稟皇上,吏部侍郎盧多遜求見,應還是不應?”侍從在殿外稟告,老趙的思緒被拉回到現(xiàn)實,對于過往的回憶,并非是老趙刻意顯擺自己的崢嶸歲月,而是一個優(yōu)秀獵手在重新演繹中尋找自己的遺漏之處,從而及時予以更正。
“讓他進來吧?!?p> 盧多遜是個乖巧的人,他很會審時度勢,時刻把握著上頭領(lǐng)導的思想動向,比如領(lǐng)導喜歡讀什么書,喜歡哪類筆墨之類的細節(jié),盧多遜都會留心觀察,常常在關(guān)鍵時刻為領(lǐng)導排憂解難。
因此,盧多遜也成為了老趙此時此刻的知心人,每逢遇到難事兒,老趙都會找來盧多遜商量,而盧多遜也不負圣望,每次都能提出一些建設(shè)性的意見,讓老趙茅塞頓開,久而久之君臣之間達成了諸多默契,而盧多遜也成為趙普之后老趙身邊的又一個大紅人。事實上,此時盧多遜在朝中的位置已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了。
“盧相今天怎么有空到我這兒來了,有什么事么?老實說,最近書房空置,我尋思著找一本有內(nèi)涵的書來看看,思前想后卻不得要領(lǐng),不知道盧相可有好書推薦?”老趙把盧多遜當成心腹和知己,在盧多遜面前老趙不會端架子。
“圣上這是在為難臣下了,史館的書幾乎快被圣上翻閱殆盡,我哪還有好主意給圣上?!?p> “哈哈,盧相的話真是滴水不漏啊,我也不知道是該將罪責歸咎于前朝文人史官不努力,還是要深刻的反省一下自己看書不夠仔細。”
“圣上此話言重了,不消幾日,李煜一行人就會來到開封城,跟著他來的可有不少才子能人,不知道圣上準備如何處置這幫人?還有我聽說朝中大臣有人建議將李煜及其家屬一干人等捆綁游街示眾,以此殺雞儆猴,彰顯我大宋國威。?!?p> “我想此事就不用太過招搖,李煜小兒淪落到今天的地步也是他咎由自取,想必這時候他已然是萬分痛苦,我們就不要再去傷口上撒鹽了吧,更何況我大宋以仁德治天下,不管這人之前是否與大宋作對,只要洗心革面,承認錯誤,還是可以為我所用的嘛。漫漫人生路,誰不錯幾步,他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作為下臣他們只能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現(xiàn)在站錯了隊伍跟錯主子,我們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得思慮周全才是?!崩馅w鄭重其事的說道,臉上寫滿無奈和感慨。
“圣上果然是仁德圣明,對于亡國之君都如此寬容憐憫,天下的老百姓要是得知圣上這番苦心,想必一會為感念圣上大恩大德?!?p> “盧相認為我這樣做是看李煜可憐,大發(fā)慈悲給他面子?呵呵,我老趙可不是活菩薩在世,對于李煜這種胸無大志,禍國殃民的混蛋,我恨不得將他五馬分尸。只是,后來我又想了想,這樣做對我也沒有什么好處,殺了他對于李煜而言不失為一種解脫,我可不想他如此痛快的死去。所以,我不殺他,我也不侮辱他的人格,我還會給他安排個好地方,讓他有時間舔傷口。”老趙神色開始變化,像是人皮面具即將被揭開前的那般猙獰恐怖。
“圣上的意思是?”
“詞人不都喜歡觸景傷情么,沒病也能自己劃拉幾條傷口,然后繼續(xù)觸景傷情感懷世事。我這樣做,只不過是成人之美,讓李煜好好的認識自己,仔細體會一下這種實實在在的傷痛?!?p> “原來如此,圣上用意臣下倒是明白幾分?!?p> “幾分就足夠了,那么這事兒就交給你去辦,李煜和他的親屬交給你安排,他那些手下由我負責?!?p> 幾天后,李煜一行人抵達開封城,按照之前的約定,盧多遜會同晉王趙光義將李煜及其親屬分開安排在別院之中,而其他隨同受降的大臣則被召到大殿內(nèi),接待他們的正是趙匡胤本人。
老趙對待俘虜?shù)恼咭幌蚨际羌嫒莶?,本著“犯錯不要緊,改了就是好同志”的用人理念,凡是愿意投靠大宋的官員,老趙一律接收并給他們安排相應的職務,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穩(wěn)定地方百姓的情緒,又能補充朝廷人才隊伍,實屬兩全其美的政策。
在人群中,老趙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此人便是徐鉉。老趙向來欣賞有才的官員,對待文人那也是畢恭畢敬,特別是像徐鉉這種頗具影響力,又有真本事的人,老趙更是以禮相待。
安排完眾人后,老趙特地留下徐鉉,
“我倆此前已經(jīng)打過照面,老實說我很欣賞你的才能和勇氣,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希望你能繼續(xù)像效忠李煜一樣為我辦事,不知道你意下如何?”老趙走到徐鉉面前,扶起跪在地上的徐鉉,誠懇的邀請道。
徐鉉心里暗自琢磨: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別人的俘虜,本來就沒有什么資格跟人談條件,方才看到大宋皇帝對待文人這般有禮,的確少見。唉,既然事已至此,自己何不棄暗投明奔個好前程?咱是文人又不是圣人,出來混不就是圖口飯吃,圖個安穩(wěn)和肯定么?
想明白這些,徐鉉也就沒有什么顧慮,爽快的答應了老趙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