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宋風

第三十八章 收徒

宋風 戒念 5121 2006-07-11 07:19:00

    第三十八章 收徒

  孫兆說道:“校正醫(yī)書局有很多名醫(yī)都擅長《素問》,我們兄弟二人也算得上對此書精通,但我們都只是增注或是修改錯凡,還沒有想過重新修訂《素問》呢!不過改之兄說得好,這《素問》既是中醫(yī)奠基之典籍,如果還有那么多的錯誤實在是讓我杏林中人感到不便,確實應該重新修訂一本權威的《素問》了!”

  王靜輝說道:“豈止是單單一本《素問》?韓琦上奏當今皇帝‘醫(yī)書如靈樞、太素、甲乙經、廣濟、千金、外臺……請擇知醫(yī)儒臣與太醫(yī)參定頒行’。其實朝廷設立這校正醫(yī)書局本來的目的就是聚集天下杏林高手利用朝廷皇家這一百多年來所收藏的醫(yī)書來修訂一批醫(yī)學典籍,只不過這校正醫(yī)書局才剛剛建立,以前都是做些整理分類醫(yī)書的工作罷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便會開始組織校正醫(yī)書局的精干力量來專門修訂這些典籍了!兩位兄臺可以想想這《素問》、《靈樞》等典籍在我輩杏林中人來看,其地位不亞于讀書人眼中的《論語》、《春秋》,能夠參加修訂這些典籍的工作對于我們杏林中人是何等的榮耀!”

  孫奇說道:“改之兄說的好!能夠參加到這項工作中確實是我輩杏林中人天大的榮耀!你現(xiàn)在修《素問》便是緣于此吧?不過我們剛才看到這書稿上怎么還有寫奇怪的符號?它們是干什么用的?”

  王靜輝說道:“我現(xiàn)在修訂《素問》確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到時候真是需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只需要把它拿出來讓各路杏林高手參考一下,多少也能加快此事的進度,讓天下的杏林中人早一日能夠讀到權威的《素問》便是救人無數(shù)了!子月兄問的這些奇怪的符號是標點符號,是用來斷句的。我觀現(xiàn)在所有的書籍都是沒有用來斷句的符號的,這樣的書平時讀書人讀錯了也就罷了,要是我杏林中人讀錯了,那可就是人命!這點兒可輕忽不得,所以我就想了個法子,便是子月兄問到的符號了,這樣能夠使醫(yī)書更有可讀性,從中產生的歧義也會大大減少?!?p>  孫奇說道:“改之果然是好心思,有了這些標點符號確實是讓醫(yī)書中因為斷句產生的歧義少多了,這種好辦法應該加以推廣才對!”

  王靜輝說道:“嗯,子月兄說得好,原本這些標點符號是給我自己用的,現(xiàn)在看來倒是我的錯了,我待會兒就寫奏章給提舉宰相韓大人寫奏章來說明此事?!闭f完他沉吟了一下繼續(xù)說道:“兩位孫兄,在下有個不情之請,我一個人來修訂這《素問》實在是有些吃力,不如你們兄弟二人也加入進來吧,這樣速度會更快些,而且所出的錯誤也會更少?!?p>  這倒不是王靜輝惺惺作態(tài),確實是他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因為這端本尋支,溯流討源的活簡直就像考古一樣繁雜,速度慢不說,其中的麻煩只要一天就讓他有些苦不堪言,實在不是人干的。雖然他能把校正醫(yī)書局眾位醫(yī)道高手共同工作幾十年最后的成果直接拿出來,但那樣做的話會使很多有價值的部分被摒棄,這實在是讓他有些舍不得,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讓孫氏兄弟加入進來,一方面分擔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勘察書中的錯誤,他想這樣的差事,孫氏兄弟是不會拒絕的。

  果然,孫氏兄弟聽后非常感興趣,畢竟這樣一個留名杏林的工作,他們二人身為醫(yī)學世家的子弟是不可能拒絕這樣有意義的事情的,他們毫不思索的便異口同聲的答應下來了。三人在酒樓中又坐了一會兒,便由王靜輝買單會校正醫(yī)書局去了。

  有了兩個幫手,王靜輝修書的速度果然是快了很多,畢竟孫氏兄弟自小便生長在一個中醫(yī)世家,同王靜輝有著同樣的經歷,也一樣受到家族中嚴格的醫(yī)學熏陶,其功底是非常扎實深厚的。三個年輕人都很年輕有朝氣,修訂醫(yī)書的過程中也都是各自旁征博引,不過在這方面王靜輝顯然更勝一籌,他那個變態(tài)的腦袋只要是他看過的書都能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見到他這樣博學,孫氏兄弟也頗為心折。

  王靜輝也把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介紹了給孫氏兄弟二人,他們學會后也都稱便,這使王靜輝專門寫了他當官以來的第一道奏章給當朝宰相韓琦,畢竟韓琦是校正醫(yī)書局提舉又是朝堂上百官的老大,如果得到了他的支持,推廣標點符號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有了歐陽修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古文運動的先例,王靜輝當然不會放棄尋求朝廷使用行政手段來廣泛推行標點符號的途徑,這樣會使書籍閱讀的難度大大降低,使其更加具有可讀性。

  韓琦接到王靜輝的奏章后,結合著王靜輝曾經出版的《外科正宗》,經過慎密的思考后覺得標點符號的作用確實是非常好,可以很好的避免文字材料中種種歧義,便寫了一道奏章將王靜輝給他的奏章也附在其上上書給英宗趙曙,請求以國家行政手段來推廣這標點符號的使用。韓琦的奏章是十分有分量的,況且他還是朝堂百官的領袖,他的意見很快就得到了英宗皇帝的支持。其實英宗趙曙接到韓琦的奏章一看就是王靜輝的杰作,因為他曾經看過王靜輝寫的策論,上面就用過這種奇怪的符號,不過確實非常有用。在奏章遞上去半個月后,王靜輝和孫氏兄弟將《素問》重新修訂完成后,朝廷已經下旨各路府學開始推廣使用標點符號了。

  《素問》修訂版本是王靜輝和孫氏兄弟努力工作了半個多月的成果,改錯凡七千余字,增注四千條,這本書修訂完畢后當然不會被束之高閣,由孫氏兄弟出面游說他們的老爹奉藥御中丞孫用和,孫用和看過修訂后的《素問》贊不絕口,對自己兒子在醫(yī)道上也能有今天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雖然孫氏兄弟一口咬定此書王靜輝出力最多,但這并不影響父母對兒子成長所帶來的欣喜,同時在孫用和的心中也對王靜輝的醫(yī)學才華而感到十分吃驚。孫用和對王靜輝的名字也不陌生,他手中還有現(xiàn)在給皇族看病的聽診器便是王靜輝發(fā)明的,而且王靜輝效法神醫(yī)華陀給人開刀治病的能力已經天下皆知了,這樣一個杏林新銳人物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孫用和在校正醫(yī)書局中也見過王靜輝幾面,王靜輝對他的彬彬有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肯定兒子的成果同樣也是為了提拔王靜輝,他把這本《素問》拿到校正醫(yī)書局現(xiàn)在的實際掌管者錢象先那里,希望錢象先能夠召集校正醫(yī)書局的各大名醫(yī)對這本書審核,集體修訂這本《素問》然后就刊印發(fā)行。

  孫用和現(xiàn)在是奉藥御中丞,汴都開封貴族圈子里面有名的名醫(yī),他的面子錢象先當然會賣給他,更何況宰相韓琦也希望校正醫(yī)書局能夠出一些成果,畢竟這么一大堆名醫(yī)集中在這幾個小院落里面,如果沒有什么成果出來,實在是讓他這個倡導者臉上有些不好看?,F(xiàn)在有三個年輕人能夠修訂《素問》這部著名的中醫(yī)典籍,先不管修訂的好壞,這怎么也算是個成果不是?更何況這三個年輕人有兩個是孫用和的兒子,孫用和也不會把錯誤滿處的《素問》拿出來顯眼,他肯拿得出手就說明其修訂后的《素問》還是有其過人之處的。

  就這樣在四月初的一天早上,錢象先把校正醫(yī)書局的幾十名成員召集在一起開會,會議的重點便是王靜輝和孫氏兄弟合力修訂的《素問》的審查工作。王靜輝和孫氏兄弟簡要的介紹了一下《素問》修訂版本的情況,畢竟在座的都是行家里手,用不著多說廢話,他們便把修訂后的《素問》按篇拆分八十一篇分發(fā)下去讓各位名醫(yī)審核提出意見。

  審核工作顯然不是一場會議便能解決的了的,《素問》在中醫(yī)典籍中的地位決定了各位名醫(yī)對此事的慎重。一連幾天,王靜輝和孫氏兄弟兵分幾路來回答各位名醫(yī)對書中所提出的疑問,不過好在他們三人在修訂的過程中便簡要的摘寫了一份提要,上面記述了一些問題解決時所引用的部分,再加上審核的成員也是多年行醫(yī),對很多地方都有深刻的體會,看看這份摘要便明白了許多。但王靜輝他們也不大意,把各位名醫(yī)對書中的問題都給恭敬的記錄下來。

  正當王靜輝為《素問》的審核而忙得找不到北的時候,李管事從許、蔡兩州買地回來了。晚上王靜輝回到平民醫(yī)館自己的書房,在書房門口看到了管家王福通知他徐氏的李管事和徐老正在書房等候他,他一聽說李管事從許、蔡兩州回來了,便快步走進書房說道:“珍泉兄,你可真是受累了!這一路上還算順利吧?”

  李管事說道:“這也沒有什么可辛苦的,不就是到南方待上兩個月么,事情倒也很順利,現(xiàn)在那里的災民生活狀況很不好,你先前運到那里的糧食和后期從南方采購的糧食運到后對于緩解災情有很大的好處。災民也知道了我們購買土地的清楚,那邊最好的土地價格不過是兩貫一畝,我這次帶去的五十萬貫錢鈔總共花去了三十四萬貫,購得土地二十萬畝,年租兩成,要是按照正常年景的收獲來計算,每年可以收取超過四萬石的糧食的地租。現(xiàn)在我們有三個糧店,這四萬石糧食已經足夠使這三個糧店運轉了,可能還要增開一家糧店才可以。”

  李管事把他去許、蔡兩州所取得的成果簡要的匯報了一下,王靜輝聽后感到十分高興,他對這個時代的土地價格可不在行,以前涉及到買地方面的事情都是李管事代辦的,這次李管事買進土地的價格在他的眼中可謂便宜至極了,從李管事的嘴里他才知道現(xiàn)在即便是最好的土地也不過是兩貫一畝,因為在汴都一石糧食的價格也在五百文到六百文之間波動,這樣的地價確實讓他有些吃驚。

  王靜輝說道:“珍泉兄這次真是辛苦你了!徐老,我看以后這購買土地的生意還是要繼續(xù)進行下去,這買地的錢還是由我來出,你們只需要派人來打理生意就行了,所獲的利潤還是按照原來約定的分配!你看如何?”

  徐老笑呵呵的說道:“改之,你太過大方了,我們豈能白白受這天大的好處?這樣吧,既然你來出錢買地,我們來負責替你管理生意,畢竟我們徐氏出力還是小了些,就拿三成利潤吧,你也不要推辭了!不過珍泉有個愿望還需要改之你來成全。”

  王靜輝驚奇朝李管事問道:“珍泉兄有什么難處嗎?如果我能做到的話決不推辭!”

  李管事笑著說道:“改之,我其實也沒有什么難以解決的事情,只不過犬子已經十三歲了,我希望他能夠跟著你多學點本事,就怕他不如你的法眼,所以讓我有點為難。”

  王靜輝自從上次去徐氏那里求助后,李管事非常看好他,認為他不是池中之物,遲早有一天會扶搖上九天,就決定把十三歲的兒子交給王靜輝來培養(yǎng),好讓他的兒子跟著王靜輝一起顯達。李管事把這個想法和徐老說了后,徐老也對這個主意非常贊同,本來憑借這徐氏今時的財力和人脈,如果和朝廷中的大員刻意結交的話,攀附一個五品六品的官員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王靜輝現(xiàn)在也不過是個校正醫(yī)書局的七品編修,在朝中連個末流中的末流都算不上。不過王靜輝的管家王??墒切炖吓山o他的,當王福告訴徐老和李管事當今皇帝的大皇子潁王趙頊曾出入王靜輝的書房,似乎和王靜輝的交情非淺后,他們才意識到王靜輝可是奇貨可居,再加上兩個月前夜里潁王趙頊再次上門勸王靜輝到朝中做官,徐老他們也通過特殊的渠道了解到朝中有許多大員上書當今皇上要招攬王靜輝入朝為官后,更加肯定王靜輝是一支潛伏極深的“黑馬股”,所以才更加肯定要讓李管事年僅十三歲的兒子李慎跟隨王靜輝,只不過王靜輝是接受朝廷的招攬了,但卻是去了令人跌碎眼睛的校正醫(yī)書局當七品編修,不過這并沒有打消他們的想法。

  王靜輝說道:“珍泉兄,這又有何難?不過珍泉兄想讓我教這個孩子什么呢?我怕誤人子弟??!”

  李管事笑著說道:“改之,這就是你不厚道了!現(xiàn)在汴都城里誰不知道你是詩詞大家,想來求你詩詞的人可是多著呢!不過你也不用刻意去教他什么,只要讓他跟在你身旁就好了,這孩子雖然現(xiàn)在還小,但是他的功課很好,如果將來有機會,你多提點他一下就夠他一生受用無窮了!”

  王靜輝對徐老他們的想法并不是很清楚,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過是個編修,對徐氏的利用價值實在是不高,但他出于和徐氏搞好關系的想法出發(fā),還是很高興接受了這個看起來不算過分的要求。

  轉天一早,王靜輝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天一亮就直奔校正醫(yī)書局,而是待在家中專門等候李管事把他的兒子帶來,沒想到不一會兒王福過來說李管事的兒子自己來了。在王靜輝的印象中,像生于李管事這樣的家庭的孩子,雖然不說是嬌生慣養(yǎng),但獨立能力肯定是一塌糊涂,李管事說讓他的孩子在自己身邊當個跟班,王靜輝也只是當作笑談并沒有放在心上,沒有想到李管事居然這么放心讓孩子自己單獨找上門來,這確實讓他有點吃驚。

  王靜輝到現(xiàn)在還琢磨著該怎么來培養(yǎng)這個孩子,畢竟李管事曾說過他就這么一個孩子,看李管事的意思是希望這個孩子不要再像他一樣當個商人,而是步入仕途。按照王靜輝所想,古人對孩子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夠希望自己的后代揚名科場當個狀元,再也沒有比這更給家門增光的事情了。

  當王靜輝看到這個叫李慎的孩子后,心中也就大致有想法了:自己不是想培養(yǎng)能夠繼承自己思想的人才嗎?李慎的年齡也不大,正好和自己收養(yǎng)的那些孤兒一起培養(yǎng),也省去了自己的精力,不過李慎是李管事的希望,將來是要步入仕途的,所以在培養(yǎng)上還要下些功夫才可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