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宋朝于神宗年間,在京為官的大儒比如司馬光、歐陽修等人,都看不起善于理財之人,認為理財不過就是擅長搜刮。在他們心里,以為國庫的來源,無非便是按田地、丁口抽稅,榷茶、榷酒、榷鐵等等(榷指的是壟斷生產,宋時茶、酒、鐵、鹽是不允許私制的),國富了民必窮,民窮必反,民反則社稷必亂。
聽完徐格的解釋后,我不由暗嘆了一口氣,知道這些都是那些十指不沾泥、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的書生、大儒搞出...
原來宋朝于神宗年間,在京為官的大儒比如司馬光、歐陽修等人,都看不起善于理財之人,認為理財不過就是擅長搜刮。在他們心里,以為國庫的來源,無非便是按田地、丁口抽稅,榷茶、榷酒、榷鐵等等(榷指的是壟斷生產,宋時茶、酒、鐵、鹽是不允許私制的),國富了民必窮,民窮必反,民反則社稷必亂。
聽完徐格的解釋后,我不由暗嘆了一口氣,知道這些都是那些十指不沾泥、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的書生、大儒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