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媯平在太昊陵前擺開陣勢。那太昊伏羲本被稱為“斯文鼻祖”,在他的面前打這場血腥的大戰(zhàn)也真是個忒大的諷刺。
陳王將軍隊分為三部:右、左、中部,其中右部由卿士孔凝指揮;左部交給媯于指揮,中部則由媯平親自指揮。
但見旌旗飄展,衣甲振振,看著麾下雄師,那陳王更是得意起來,揮斥如意,輕飄飄如登云一般,踏平中原都足夠了,對面的數(shù)千鄭軍更不在話下。
卻說姬蠻立馬陣前,仔細看了一陣,又望了望不遠處的太昊陵臺,心中有了計較,回頭交代手下,將鄭軍也分成三部分,中軍由自己親率,右陣交給善打硬仗的穎科,左陣由性格沉穩(wěn)的曼叔帶軍。擺開陣勢,交待一切都看中軍旗幟行止。
兩邊戰(zhàn)鼓雷動,殺聲如沸,卻正是你強我更壯,要在這太昊老祖宗面前拼個你死我活來。但見:
兵戈互擊,聲動驚天雷相助?;⒈Ш浚陻嚆^折命歸無。
三月桃花,沙場綻放染明膚。肉嫩血香,青春曉看作塵土。
人*時,千古一夢付紅雪。鐵馬臺空,離愁云海玉弓孤。
姬蠻讓穎科硬頂住媯于的進攻,大旗一展,集中自己的中、左先攻向敵方最弱的右翼,但見姬蠻身先士卒,手中金戈奪日光,劃出無數(shù)殘影,將對面來將一一斬落,時間不長,將個陳軍右翼沖得七零八落。
砍砍殺殺間,陳軍右翼的領將孔凝被姬蠻追到面前,自忖必死之時,卻聽得姬蠻在對面輕聲叫道:“還不快逃。”
雖不明白對方主帥為何放過自己,但這命是保住了。又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孔凝自然是個聰明人,拍馬就逃,可是這一逃,整個陳國的右翼徹底崩潰。
姬蠻率軍乘勝追擊,對方中軍的主帥陳君媯平迎上來,與姬蠻中軍糾纏在一起。卻說那媯平,也是一個頗以勇力自負的人,在戰(zhàn)車上與騎馬的姬蠻大戰(zhàn)起來。
這時代多是車戰(zhàn),御車的車夫也會加入戰(zhàn)圈,等于平添了戰(zhàn)力,一乘車后一般配有五六個步兵,形成一個小的戰(zhàn)團。只是姬蠻覺得戰(zhàn)車靈活性較差,平素習慣于單戈匹馬攻敵,他手中金戈天下罕有能敵者,所以倒也無妨。雙方便你在車上,我在馬上,打斗起來。姬蠻充分發(fā)揮了踏日駒的靈活,前后左右繞行,把那陳王身邊的人一個個收割了,再戈殺御夫,陳王戰(zhàn)車頓時癱瘓。
正在這危急時刻,媯于沖破了穎科的防線,駕車趕來,從戰(zhàn)神戈下救了王兄。從這點便可看出這媯于的胸懷,他不是個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的小人。
得了媯于的助力,陳王重整旗鼓,而姬蠻因為右軍被破,剛才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陳軍畢竟人數(shù)占優(yōu)。姬蠻害怕被包圍,戰(zhàn)不多時,撥轉(zhuǎn)馬頭,帶著大隊鄭兵向外突圍,方向卻是太昊陵。
媯平看到大勝在望,命全軍全速追擊。亂軍中,媯于卻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想止住手下右翼軍隊,卻沒有辦法,也只能硬著頭皮跟著沖了上前。
太昊陵就在面前時,媯于終于反應過來哪里不對了!姬蠻的中軍打得很苦,損失很大確是真的,可是鄭軍中人數(shù)最多的左翼一直沒有真正加入戰(zhàn)團,他們跑到哪里去了?
一切都遲了,當鄭軍左翼從太昊陵迂回過來時,把突進太狠的陳王恰恰堵在那里,后面的媯于想救都來不及了。只能看著鄭兵如切菜般把陳卒殺傷,就在那伏羲臺下,把陳王圍在一個小圈子里,眼看不救。
卻在此時,不知從哪里突然出來一隊陳兵,帶頭一員小將,長得粉雕玉砌,一身紅色披甲,手中一枝長矛,插入鄭軍之中。那帶頭將領騎著馬,與姬蠻戰(zhàn)在一處,余下眾人忙搶了陳王出去。曼叔有些措手不及,只是將陳王打傷,沒能要了他的命。
但那小將就沒有這么好運了,被戰(zhàn)神一戈打下地來,不知是生是死。
鄭軍三支合攏,向陳陣沖鋒,因他們速度快得多,陳王又受了重傷,生死不知,陳軍陣勢全被沖亂。媯于知事不可為,也是個大智慧的人,“壯士斷腕”,將部隊收攏,車乘押后,步兵在前,漸打漸退,向那王城宛丘而去。
有他鐵桶般的防守,又少了那陳君媯平的瞎指揮,陳軍的陣腳穩(wěn)了下來。姬蠻見此,也知暫不可追。其他的將領都要求一鼓作氣,攻下陳都,卻只有他道:“我軍來此,卻不可忘了是為何而來,非為滅陳,而是追叛。陳都不易攻,卻先退下,從長計議。”
略收拾了殘局,鄭軍退回十余里外,找個高坡扎下營寨,卻聽打掃戰(zhàn)場的人來報戰(zhàn)神:適才那個救了陳王走的少年將軍卻是沒死,受傷被虜了。
姬蠻聽得來了興趣,心道:能發(fā)現(xiàn)我的布陣,并從包圍圈中出其不意救走陳公,此人的智力倒也不低,而剛剛對戰(zhàn)中,他更是表現(xiàn)出了極高武力,雖然不及自己,卻也在鄭國難有匹敵之人。呆會兒的謀略說不定還得從此人身上著手。
這戰(zhàn)神一天到晚就想著算計對方,卻真是樂此不疲。只不過,他的計謀都是用在戰(zhàn)場上,用在敵人身上,卻怎想到,有自家人把那計謀用在他身上,竟要害得他痛失愛侶。
不過話說回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真是:
一身傲骨世間聞,媯娥神傷香卻真。
薔薇凋后紅梅綻,風雪落盡更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