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也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繼續(xù)訓(xùn)斥。
“說到微小戰(zhàn)績,便奏捷報,那捷報是太監(jiān)寫的么?不是邊將們寫的么?”
“未出京師,便已報捷,見諸于奏章,那些是太監(jiān)寫的?既然發(fā)現(xiàn)了,為何不及時加以糾正?捷報、奏章上有名有姓,為何不彈劾,還要在朝堂上浪費口舌?”
“不是鄉(xiāng)黨,就是同科、同年、同榜,要不就是同師,是不是???總是說太監(jiān)干了什么。從不說爾等干了些什么?分內(nèi)之事,為何不去做?”
“裁撤太監(jiān),說好聽的,是懶政,一刀切。說不好聽的,就是黨同伐異。排斥異己?!?p> “本來都是蛇鼠一窩,為何偏偏要裁撤邊鎮(zhèn)太監(jiān)?是太監(jiān)在那里礙眼了吧?”
“眾所周知,太監(jiān)是朕派出去的人。把朕的人都排擠走了,爾等便可為所欲為,是不是?”
“錯的都是太監(jiān),最后錯的就是朕。只有你們才是對的,是不是?”
“不讓你們說話,爾等說朕堵塞言路,獨斷專行。讓你們說話,就只說一些片面之詞。為一己之私,不能公平持論,爾等就是這樣做官的么?圣賢之書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么?”
“吏部,庸官遍地,昏官比比皆是。眾多官員渾渾噩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京察大比,你們是如何考功的?一些貶黜的官員,本應(yīng)發(fā)配從軍,前往配所,卻滯留京城,你們不知道么?別說不知道,你們的人還時常跟他們迎來送往,詩詞唱和呢?!?p> “戶部,各地賦稅混亂,江南富庶之地,稅賦都收不上來。稅賦丁銀流失,比比皆是。庫房虛空,收支失衡,每逢大事,左支右絀。”
“禮部,各地學(xué)政混亂,空有其名,府學(xué)、州學(xué)、縣學(xué),營私舞弊。朝廷求才若渴,有才之士卻無出頭機會?!?p> “各地淫祠濫祀,僧道遍地,哄騙良民,投獻土地。寺廟道觀,每每擁田萬傾,逃避稅賦?!?p> “兵部,邊鎮(zhèn)糜爛,江南閩浙糜爛,衛(wèi)所糜爛。水師糜爛,倭寇橫行,海盜作亂。對陣韃靼,屢戰(zhàn)屢敗,錢糧財產(chǎn)損失無數(shù)?!?p> “刑部,各地盜賊蜂起,山賊水冦很橫行無忌。京畿重地,都常常有盜賊橫行?!?p> “大理寺,陳年舊案,積壓了多少?不審不決。各地百姓,為何屢屢告狀?牢獄人滿為患,還等著再建大牢么?”
“都察院,不法之事,屢見不鮮,你們彈劾了多少人?除了說空話,打嘴仗,你們究竟干了些什么?”
“鹽政糜爛,馬政糜爛,驛站糜爛,流民遍地,烽煙四起。朕登基一年,國計民生,軍國大事,你們辦成了幾件?”
“在家,嬌妻美妾,左擁右抱。在衙門,渾渾噩噩,案牘往來,公文旅行,不見多少成效。朝堂上,盡是空話,套話,廢話?!?p> “分內(nèi)之事不做,每日里就琢磨著挑朕的毛病。捕風捉影,流言蜚語,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眾口鑠金,想方設(shè)法證明朕是個昏君,是個壞皇帝。種種行為,居心何在?給臉不要臉,以為朕真的不敢大開殺戒么?”
這一回,朱厚照來了個大爆發(fā),把積郁已久的情緒,通通發(fā)泄出來。毫不留情面,干脆撕破了臉皮。
最為要害的,是直接掀了桌子,指責眾人居心不良,要挾皇帝。結(jié)黨營私,排斥異己。
這兩條,都是非常嚴重的指控,也是群臣最害怕的。
劉健的心,不斷地往下沉。
他沒想到是這個結(jié)果,更沒想到皇上直接翻臉,把群臣罵了個遍。
這傳達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皇上對他們非常不滿,充滿了不信任。
君臣關(guān)系到了這個地步,已經(jīng)是非常糟糕的結(jié)果。
如是放在以前,只要祭出致仕這個法寶,皇上就會退縮。
但是現(xiàn)在這招還靈么?
三辭三讓注定不管用了,皇上恨不得把咱們都趕出去,換上他喜歡的人。此時一旦提出致仕,皇上定會立刻準了,連個贈銜都不會給。
甚至連致仕都是好的結(jié)果,皇上盛怒之下,讓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拿人,都是預(yù)料之中的事情。
一旦下了詔獄,有幾個能逃得出去?
不僅僅劉健,其他人也被驚呆。
他們?nèi)f萬沒想到,一向溫和的小皇帝,這回竟然發(fā)出雷霆之怒。
在場各人,一向以善言善辯自豪。但是這一次,卻幾乎無話可說。
皇上指控的,不說是句句屬實,但是也難以反駁。
尤其是自己的居心,竟然被皇上當場挑明。
雖然沒人公開說出來,但是都有默契。就是挑皇帝的毛病,束縛皇帝的手腳,讓皇帝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當皇帝。
沒等眾人回過味兒來,朱厚照又說話了。
“太監(jiān)有違法亂紀者,可以照例查處。但裁撤太監(jiān)一事,不準?!?p> “之所以有指責太監(jiān)之事,在于太監(jiān)和主官之間,分工不明,職責不清。解決之道,在于回歸監(jiān)督太監(jiān)本意?!?p> “太監(jiān)只做監(jiān)督之事,不干預(yù)具體軍政事務(wù)。軍政事務(wù)由主官負責,不得推諉卸責?!?p> “對韃靼用兵之事,朕意已決。爾等可以反對,但朕的旨意必須執(zhí)行。有陽奉陰違,從中阻梗者,別怪朕翻臉無情。勿謂言之不預(yù)也。退朝!”
朱厚照說完,拂袖而去。他已經(jīng)厭倦跟這些人打嘴炮,浪費時間和精力,決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
現(xiàn)在他才徹底理解,為什么歷史上的朱厚照寧愿跑到宣府去呆著,也不愿意跟這些朝臣在一起。
為什么后來的萬歷、嘉靖皇帝,不愿意上朝議事。很多官職空缺,也不愿意補缺。
這幫腐儒,就是只喜歡說空話,打嘴炮,不干實事,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集大成者。結(jié)果就是朝廷空轉(zhuǎn),行政效率極差。
皇帝走了,錦衣衛(wèi)也撤了,留下一幫大臣面面相覷。
楊廷和等人心向皇上,覺得再留下去,也沒有什么用處,就悄悄退出。
眾人站起來,彼此看著,不知道說什么好。
終于,張懋說話了。
“劉閣老,如何處之?”
劉健長長嘆息一聲。
“還能如何,皇上都走了,還留在在這里干什么?都散了吧?!?p> 眾人議論紛紛,漸漸離去。剩下劉健、李東陽、謝遷、張懋、郭勛等核心人物。
這些文臣和武將,原本關(guān)系不佳。彼此不信任,時常爭斗。
但是自從朱厚照推出新學(xué)之后,雙方漸漸走近,找到了共同點,關(guān)系迅速熱絡(luò)起來。
現(xiàn)在他們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威脅,其實是這個小皇帝。
“劉閣老,勸諫之事怎么辦?”
郭勛問道。
“你們熟知軍務(wù),若是跟韃靼開戰(zhàn),結(jié)果如何?”
“必敗無疑。”
“既然如此,咱們怎么能看著皇上誤入歧途?聽不聽是皇上的事情,是不是勸諫,是我等的事情?;噬喜皇钦f過么,要我等盡本分。分內(nèi)之事,自當義無反顧?!?p> “好,我等愿意追隨劉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