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小洪濤也在一天天長大。轉眼間,時間來到了2002年,這時的小洪濤已經(jīng)5歲了,也到了入學的年紀,就在村里的小學上起了學。由于學校學生少,教師也少,學校就沒有開設學前班,小洪濤只能和比他大一歲,或者小上1到2歲的小朋友,一起去上學。
學校是水泥磚壘得院墻,還是洪濤父親干的活呢。大門是鐵鋼筋大門,進入大門后,左邊有一些洋槐樹,洋槐樹后是一排瓦房。而右邊有2棟瓦房,瓦房中間有一個過道,然后瓦房前也是一些洋槐樹。其實學校大門原本是在這邊的院墻中間開,后面改到現(xiàn)在那個大門處了。一般上學是在右邊的房子,而老師是在左邊瓦房中辦公的。
學校只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是由校長兼任的,教學生數(shù)學。另一個老師是招聘的,是村里一個中專畢業(yè)的女生,年紀也不大,只有18、19歲的樣子,教學生語文。小洪濤是很喜歡上學的,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老師帶著學生們玩,這比以前在村里一起玩的人要多。而且每天學的知識也不多,老師也管的不嚴。至于你學會沒學會,這個老師就不管了,他們只管教就很不錯了,也沒有考試,作業(yè)也很少。
小洪濤在上學期間還有勤工儉學的這個政策,所以小洪濤每個暑假都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撿地里的落花生。在暑假時,剛好是花生的收獲季節(jié),農(nóng)民把地里的花生收完后,總會有花生掉到地里了,這時小洪濤就會帶上一個小袋子,和哥哥、姐姐去撿拾地里的落花生。由于小洪濤年齡小,走的沒有哥哥、姐姐那么快,所以他就撿的少一點。
每次快回家時,他就找哥哥、姐姐給他勻一點,讓母親看了覺得自己也不錯,自己也能得到母親的夸獎。其實每次開學時,母親都會拿出自己家里收獲的花生,讓孩子拿到學校去交,好完成勤工儉學的任務。老師收到花生后,可以賣掉換成錢,用于購買教學設備和修繕學校的設施。
每天上課前,老師回去敲鐘,聽到鐘聲,小洪濤會和同學們一起飛奔到教室。小洪濤在村小學上了兩個一年級,而且也上到二年級了。在他上二年級那段時間,小洪濤對學習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枕,上課時認真聽講,放學回家后,就搬個小凳子在屋門前一坐,就開始讀課文或者寫作業(yè)。這讓玉蘭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兒子突然開竅了,知道努力學習了。
而劉黨這邊呢,在城里干了幾年裝修后,手里有了一些錢,就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就回到家里,把村里的代銷點給接了下來,讓玉蘭在家里開起了商店。自己呢,則依靠國家的金融政策,成為了信用社業(yè)務代理員,主要是辦信用社吸收存款,并進行放款。可干了一段時間后,他就把原本要存入信用社的錢,給截留下來,找一些相對可靠的人,把錢給貸出去。這樣他就越過了信用社,把錢給倒騰了一下。剛開始確實沒有問題,畢竟借出去的錢少??珊竺嫠粌H把自己的存款投入進去了,還找了好多以前的客戶把錢存到他這里來,當時資金規(guī)模達到了100多萬,有一個客戶就在他這里存了27萬,錢用不上時就存進信用社,有人借錢時就取出來一些借出去。
在這個時期,他依靠放貸業(yè)務,賺了不少錢。沒事,就去街上信用社轉一轉,請朋友吃吃飯。自己還招了2個業(yè)務員,可謂是春風得意,口頭上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有福不在忙,無福跑斷腸。”而且逢年過節(jié)還給鎮(zhèn)上的信用社領導送點禮,希望信用社的領導可以照拂一二,早日把自己給轉成正式工,或者等需要的時候給自己貸點款。信用社的領導也就滿口答應了,畢竟他在信用社存了有70多萬,還是信用社的合同工,給信用社代理著業(yè)務呢。
這時劉家的生活在蒸蒸日上,可劉黨也不知道去改善家庭的條件,或者購買一些固定資產(chǎn),整天都在研究如何擴大自己的規(guī)模,攤子是越鋪越大,可壞賬、呆賬也越來越多,盈利能力也相應減弱了??蛇@個時候,劉黨也不進行反思,還是一如既往的放貸,也不知道進行風險防控。沒過多久,就出現(xiàn)了一個騙貸的人,借走了2萬元。死活就是不還錢,而且人也跑得無影無蹤了,雖然是鄰村的人,但家里人是死活聯(lián)系不上他,也沒有人愿意給他還貸。
屋漏偏逢連陰雨,禍不單行的是有一批客戶的存款到期了,需要給客戶支付他的本金,這時原本這時要還的幾個借款者確未按時還款,而且劉黨不愿意去跑信用社取錢,就只付給客戶相對的一大部分,認為也不是打一次交道了,而且這幾天就把錢給他們了,沒多大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