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建設(shè)兵團
眾人面面相覷,徐直清上前:“皇上,秦侍郎這縱字一計卻是很好,但是怕是我大楚本來產(chǎn)糧是個問題,沒有多余的糧食來賣給遼人啊。”
戶部尚書盧尚豐也站了出來,一臉憂色:“皇上,徐丞相所言甚是,如果要遼人最后全部依靠我們的糧食供應(yīng),我大楚的產(chǎn)糧最少要提高一成,方可滿足,而如今我大楚的產(chǎn)糧卻是逐年下降,恐怕是難以為繼啊。”
李玉基面色陰沉,這國庫的情況他是清楚的,確實是如徐直清和盧尚豐所言的,大楚的糧食怕是只夠大楚自用而已,如果要供應(yīng)遼國,怕是會有一些問題。
李玉基眼神往下一掃,停在秦宇的身上,沉聲道:“秦侍郎,你認(rèn)為應(yīng)該如何化解這個矛盾?!?p> 秦宇看了看眾人,站出來道:“皇上,這個問題確實會有,但是如果我們加快稅賦的改革,我相信在短期內(nèi)可能會存在我們大楚缺糧之憂慮,長遠來說應(yīng)該是可以彌補的過來,如今我大楚的產(chǎn)糧逐年下降,原因復(fù)雜,只要我們一一厘清,應(yīng)該在短期內(nèi)會見效的,此外,我們還有一些措施可以在短期內(nèi)增加產(chǎn)糧的?!?p> 李玉基忙道:“什么法子?”
秦宇道:“我大楚并不缺乏土地,相對于我大楚的人丁來說,我們的地是足夠的,只是因為人丁的問題,我們只是開墾了那些肥沃的地,而那些貧瘠的地因為產(chǎn)糧低,農(nóng)人和地主都不愿意開墾,我大楚現(xiàn)有軍隊八十于萬人,除去在西面和北面面臨遼人的壓力外,其他各大營的平日里除去訓(xùn)練外,并無更多戰(zhàn)事,這些兵丁大都是農(nóng)人出身,在當(dāng)兵之前也是精于耕種的,如果我們能將部分兵丁用于耕種那些貧瘠一些的無主之地,那這些兵丁可能不僅僅不需要我們朝廷來調(diào)撥糧食供應(yīng),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有些余糧可以給到朝廷,那短期內(nèi),我大楚的錢糧不就可以增長一成嗎?”
秦宇的這個思路來源于前世的一個特殊的兵團,即使當(dāng)兵的,也同樣從事耕種,并沒有出現(xiàn)兩者不能融合的問題,只要處理的好,那這個方式在這個年代怕是也可以同樣實施的。
李玉基疑惑道:“你讓兵丁去從事耕種?”
余子童急忙出列道:“皇上,萬萬不可,平日這些兵丁訓(xùn)練就已經(jīng)十分疲怠,如今讓他們再去從事耕種,怕是得不償失啊,哪天戰(zhàn)事一起,這些沒有訓(xùn)練的兵丁,上場戰(zhàn)力就先下了幾分?!?p> 李玉基聽到余子童的話,不禁猶豫起來。
秦宇忙道:“皇上,不是讓所有的兵都去從事耕種,而是一部分的兵丁,并且不是所有的兵丁都同時去參加耕種,而是輪換著來,比如這大營有官兵一萬,那么五千平日里還是照常訓(xùn)練,另外五千就去從事耕種,過段日子,再換過來,那從事耕種的五千兵丁回來訓(xùn)練,那訓(xùn)練的五千接著從事耕種,這樣就不會耽擱太多了。”
余子童還待再說什么,李玉基對其他幾人道:“你們幾個認(rèn)為如何?”
戶部尚書盧尚豐道:“臣認(rèn)為此舉可以一試,如果余大人有所擔(dān)心的話,可以從一些不甚重要的大營開始先行試驗即可?!?p> 仁王爺也上前道:“皇上,臣弟也認(rèn)為可以一試。”
徐直清也道:“皇上,老臣也認(rèn)為可以一試?!?p> 李玉基點了點頭,對著在一旁的三個兒子道:“你們幾個覺得如何?”
李佳元件徐直清說可以一試,連忙上前道:“兒臣也贊同,可以一試?!?p> 李明軒上前道:“兒臣認(rèn)為秦侍郎所言值得一試,只是這中間的許多細節(jié)需要完善,比如這輪換如何輪換,這地畝如何選定,還有這各地的土地貧瘠不一,兵丁的耕種水平更是不一,如何一一甄選,制定合理,我們選擇一些荒地來開墾,自是尊奉朝廷當(dāng)不與民爭利,但是下面執(zhí)行起來,怕是會多有擾民之處,這點還需一一考量,所以兒臣以為可以先試,首選之地在東面,東面之地廣人稀少,多數(shù)是以捕魚曬鹽為生,而我東部的大營也是最平靜的地方,所以可以從東部開始,等到朝廷有了一套行之可效的辦法再往其他地方推廣。”
秦宇聽完李明軒這么說,心中也是暗暗贊許,這李明軒所考慮的他其實都已經(jīng)有考慮了,正等李玉基提問的時候再來回答,沒想到這李明軒全部給說了出來,看來是有兩把刷子啊。
李玉基臉上露出贊賞的神色,不停的點頭:“明軒所慮甚是,佳玉,你呢,你有什么看法?!?p> 李佳玉仿佛還有些在睡夢中,聽到父皇叫自己,連忙站出列,大聲道:“兒臣認(rèn)為二哥和諸位大臣說的都很有道理?!币桓狈笱艿目谖?。
李玉基似乎也不生意,淡淡道:“那就是也同意這么辦了?”
李佳玉連忙點頭,忽然又道:“父皇,剛才說道錢糧,我倒是在想,我們這些年幫助夏國不少,耗費了錢糧和兵丁不說,這夏國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吧,不如讓夏國貢獻一些給我們?!?p> 李玉基叱道:“胡鬧,眼下夏國自顧不暇,哪有東西給到我們大楚?!?p> 秦宇聽到李佳玉這話,心中一動道:“皇上,五殿下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微臣覺得也是有幾分可能啊?!?p> 李玉基件秦宇居然贊同李佳玉的話,心中有些奇怪,奇道:“這是何道理?”
秦宇頓了一下:“皇上,這夏國的敗亡不過是這三五年的事,夏國之?dāng)?,不是敗在其他,而是夏國的軍力太差,夏國雖然地處西面,產(chǎn)糧不多,但是夏國的牛羊確實不少,一旦夏國敗了,這些夏國所有的東西都歸遼人了,我大楚分不到一丁半點,還不如趁他病,要他命,在這個時候要挾夏國,讓夏國供應(yīng)我西邊大營的糧草,這樣也省的我們長途運送糧草去西邊。”
眾人聽到秦宇所說的“趁他病,要他命”的說法,都是覺得有趣,這些年為了幫助夏國,大楚沒有少花銀子,雖然說幫夏國,其實就是幫大楚,但是畢竟是在消耗,沒有絲毫的收獲,聽秦宇這么一說,如果大楚以國庫吃緊為由,讓夏國承擔(dān)西邊的糧草供應(yīng),想必夏國應(yīng)該也是同意。
秦宇接著道:“我們攫取夏國的各種資源,最后夏國也是傾覆而已,對我大楚并我損害,只要我們承諾夏國的皇室人員,一旦夏國兵敗,他們的皇室人員可以來我大楚,我大楚在京都之地給他們一些宅子,讓他們養(yǎng)老,這樣他們不至于最后被遼人ling辱至死,如此這般,我相信夏國的國君一定會同意給錢給糧的。而且我們在夏國滅國之前將夏國的資源掏空,就算最后遼人占領(lǐng)了夏國,也是多了一個空城而已,此消彼長,對我大楚實在是大大的有利啊,皇上,五殿下的建議我覺得實在是可取?!?p> 李佳玉見秦宇附和自己,還講出來這么多大道理來,臉色欣喜,看著秦宇,露出了一個微笑。
秦宇見到李佳玉對自己笑,也是笑了笑。
徐直清也上前道:“皇上,我們幫助夏國多年,也是要讓夏國還上一些給我們,秦侍郎說的有道理,我們和夏國講仁義,最后得益的反而是遼人,此刻沒有必要估計那些,只要我們答應(yīng)夏國亡國之時,講夏國國君的一家老小救回大楚,夏國國君軟弱無能,想必也是肯定答應(yīng)的?!?p> 李玉基一拍龍案道:“就這么定了,徐愛卿,你去派一個能說會道的密使去一趟夏國,把此時商議下來,此時要秘密進行,以防有變?!?p> 李玉基回頭看了看李佳玉,笑道:“沒看你平時不說話,一說倒是給了個好計謀啊?!?p> 李佳玉嘻嘻一笑道:“兒臣也是一時瞎說的,沒想到還真有道理。”李佳玉在李玉基面前似乎沒有什么顧忌。
李玉基哈哈一笑,在一旁的李明軒看了一眼李佳玉,眼中有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怨毒之色,本來他剛才一番說話應(yīng)該得到李玉基的贊賞的,但是李玉基只字不提,而這李佳玉似乎只是說了一句玩笑的話,卻得到了李玉基如此贊譽,心中自是不平。
而在另外一側(cè)的太子殿下則是面無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玉基停頓了半刻,左右看了看眾人,沉聲道:“眾位愛卿,賦稅改革,兵丁入耕,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徐愛卿,這事自然還需要你擔(dān)待起來。”
徐直清忙道:“老臣遵旨?!?p> 李玉基眼光掃道秦宇身旁道:“這些建議,多半是秦侍郎所提,想必操作起來,秦侍郎也應(yīng)該頗有心得,從今日起,你不用呆在戶部了,去內(nèi)務(wù)府辦差,協(xié)助三位國公和徐愛卿全力把這些事情辦好。”
眾人一聽,心中大驚,這內(nèi)務(wù)府一向只是朝中重臣的辦公之所,當(dāng)今只有徐直清和三位國公才有資格在內(nèi)務(wù)府辦差,這秦宇一個小小的從三品居然被皇上派遣到內(nèi)務(wù)府,這皇上的寵信可不是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