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為他們姐弟三個往后的日子著想,才放手讓陸娘子她們順手幫村,沒承想自家侄女還真有幾分弟媳家的品格,是個能干的。照她的分析若能一并拿下這八家鋪面來,倒不失為一樁好買賣,只是這具體的謀劃,還需自己這個姑母好好把關(guān)。再怎么說,自己在這南面地界上,也足足呆了小二十年頭,總比她熟悉的多!
這頭有姑母方鄭氏拍板,定下了合股一事,那邊更有陸娘子的用心幫村,她二小姐自然是接著將全部的計劃和盤托出,才好集眾人的擅長,將事情更加完善。
“當初與陸姐姐大小兩個集市都去瞧過一遍,東北最富裕那頭的大集固然是樣樣不缺,可這價錢也不是普通民戶能夠負擔的。而另一頭貧苦人家常去的小集,不但貨物短缺的厲害,也因品相不好,少有中等人家問津,唯有那里的吃食還算賣得不錯。”
“所以你才瞧上了這一攤生意?”
聽了姑母順口追問,先是點點頭,隨后忙又搖頭解釋:“起初看好這攤子買賣,也是想著咱們手里的銀子不足。又早得了陸姐姐那兒打聽來的消息,來回盤算了好幾回,好似這點心、小食的鋪子最是省心,不過多擺幾張桌椅,也就全乎了?!?p> 被她這么一提,那頭本以滿心認同的陸娘子,愈發(fā)贊同道:“又不是酒肆,茶樓,碗筷也挑普通粗瓷的就成,難怪那幾日二小姐拽著奴婢幾乎嘗遍了,整條集市的攤子!說不上精致,味道卻都地道的很哪,不然哪能引得好些中等人家都愛大包小包的捎回家。”
“既如此,這檔子生意便更做得!”此刻方鄭氏愈發(fā)信心百倍。
本來這生意是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她雖不懂許多,卻也明白能有這般的回頭生意,定是公道的買賣家。
“只是這鋪面的租子恐怕不能收多咯,他們大多在貧戶那頭趕集出攤,咱們這里卻是正經(jīng)的鋪面房子,你可是想好了章程?”
“自然不能收多了,貧戶那頭也是有兩條半的臨街鋪面,雖說各家的買賣不同,那租子到底差著不多。侄女早就托了陸姐姐打聽清楚了,單個門臉兒的每月的租子七百文,就算是雙門臉兒的也不過才一兩二錢銀子罷了。而咱們這半條街,因為地段好些,自然貴上二成也不算什么?!?p> “往后再不用被看街的衙役肆意驅(qū)趕,便是頭一項好處;再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但凡有些生意的都愿意往鋪子里搬?!蹦桥哉炔患按涌趲痛宓年懩镒?,不自覺慢下半拍,轉(zhuǎn)向?qū)γ娴闹髯拥溃骸斑@么細細一算,好似二成有些少了,要不加三成半吧?”
此刻這旁之人尚未反應過來,就見表小姐已是笑著擺手攔道:“哪里能虧了咱們,唯有二成才能引得這些商販,齊齊搬了來。再則咱們不是還有后頭的小院,可以另外租了與人住?!?p> “對哦,還有后面那一溜小院?!辈艅倸g喜完,立馬又暗了臉色嘆氣道:“只是外頭人家做的可都是小食買賣,估摸著一大清早就得開鋪子,里面雖隔著一道墻,到底還是吵著人家不能安睡,不是?”
姑母的擔憂亦是如同其余之人一般,清楚地寫在臉上,唯有一旁的婍姐兒,坦然自若地點了點頭:“正是因為有這一條,那后頭的院子才比別人家更便宜一成!你們說會不會就有那早起便要上工的人家,愿意往那條街上搬?咱們再將最北面那家的院子,圈一小片出來另設(shè)個井臺,供這十一戶人家漿洗衣物用,也省得每日里去兩條街外來回擔水的麻煩,可是更好些?”
屋內(nèi)眾人此刻臉上的神情,已不再帶一絲的懷疑,反倒有些吃驚的望向過來。要說二小姐的早慧是時常被夫人提及的,可她這般的年歲,又是打出生起幾乎不曾出過幾回二門的貴門千金,居然還曉得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卻是難得。
而一旁的二小姐卻沒給大家更多的時間感嘆,忙又接著補充了兩句道:“要不是剛才姑母答應了合股一事,侄女也不敢妄想,另設(shè)一井臺方便街坊日常用水。說來做吃食買賣的商鋪,這取用水源本就該比旁的商戶來,更小心著些,所以這井臺還得有一家好生看顧才是。”
“這話有理,所以你剛才用了一個‘圈’字,就是只對自家的租客行方便?”本來還不甚明了,而此時得了侄女的一句提醒,眾人也都回過了味來,而這旁的方鄭氏更是暗道一聲‘可惜’了,怎么不是個男兒郎,這等的聰慧,又是極其細心倘若……。
才想感嘆一句,不覺已是暗中搖了搖頭:“女孩兒怎么了,不也一樣能撐起這份買賣,只是不為外人道罷了。其實,這般悶頭大發(fā)財未必就是壞事。再則,又不是自家做買賣,租個鋪面、院子給他人才是最為穩(wěn)妥的法子?!?p> 想明了其中的利弊,這旁方鄭氏已是欣然頷首,接著言道:“好在咱們不是自家做買賣,置了房產(chǎn)租與別人,也可輕省贊銀子,又不叫旁人看了起心思,才是最穩(wěn)妥的。你且安心將那一半邊都拿下,這銀子要是不夠,姑母再給你墊上些!”
婍姐兒聞言莞爾一笑,趕緊擺手:“定是夠了,南面那家二百六十兩,想來也就最北頭那間鋪子稍貴過其他家,余下靠北那三家頂多同那門臉兒一樣,三百兩必定夠了?!?p> 隨后方鄭氏才由陸娘子口中知道,原來那最北面的鋪子,因帶了個拐角,嚴格算來倒也算是個雙門臉兒的中等鋪子。所以,略高過旁的人家些,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說定了正事,陸娘子這個名義上的東家小管事,當然開始忙碌了起來。與賣方砍價之前,先讓方鄭氏身邊的林媽媽,好生捯飭了一番,畢竟侄女倆是不能隨意露面,家中又無成年男子,這一壓場之人,自然而然落在年紀最長的老媽媽身上。
其實這媽媽今年也不過五十出頭,卻因家中自家兒子未及成人便病死,又不肯如了族里那些貪心親戚的愿,過繼族叔家的小兒子,便想到了兩個女兒中,留下一個招贅便是。卻不料,自家女兒倒是爭氣一連生下了兩個孫子,可哪里想到自家的女婿偏是沒福氣的,前年為多掙一筆銀子回家過節(jié),白白搭上自家的性命,葬身魚腹了。
因此,他們老夫妻倆便說定,又雙雙回到了主子身邊,再多干上幾年,等孫子們成家立業(yè)了,再回去享清福。畢竟當初,他們離去時方鄭氏身邊還有好些人手在,反觀如今原先京城跟來的老人,卻是日漸稀少了。
一來,方鄭氏的處境較為復雜,要說夫家這頭待她不好,卻是說不過去。單看這許多年,從未短過她的口糧,又每隔五、六年的樣子便尋了工匠來,修整院內(nèi)常居的屋舍,便可見方家人的用心了。
再看,京中國公府那頭,有方鄭氏自己的驕傲在,早年間又是繼母當著家。說句不好聽的,她這身份即便肯實話相告,又有何用?直到胞弟迎娶了簡氏過門后的第二年,才恢復了她成親那年的慣例,每到年底便有一份不錯的年貨,打京里送到別莊。
只是對于每年還一直堅持,給兩家長輩送年禮的方鄭氏而言,卻未免有些入不敷出。正因如此,她的嫁妝才在歷經(jīng)了這許多年后,所剩不多了。
這一隱情,侄女鄭婍眼下固然不知,卻早在那數(shù)月的陪伴中,多少有所感受。單論姑母這般的出身,再與府里二夫人的穿戴相比,便可略窺端詳。實在論道起來,那位二嬸母的家世,可是比不上正經(jīng)國公府嫡長女這一身份。不過是個四品武將家的嫡次女,何況他家父兄又都是常年在關(guān)外戍邊的,不過是沾著大伯家的光,才剛好攀上這么一門好親事。
正如當初,林媽媽搖頭諷刺的那般,原先老爺子看中的可是秦氏的大伯家的閨女,只因那位小姐命不好,一場風寒沒能挺過來,所以秦家才讓小秦氏頂了她堂姐,嫁進了國公府,成了如今的二夫人。
此刻想來,眼下國公府的中饋,轉(zhuǎn)而又落入了鄭秦氏手中,只怕姑母那份慣例,又該莫名其妙消失不見了。嘆只嘆,二房倆夫妻都與那繼祖母是如出一轍,說起來他們才是真正的自己人,自己姐弟幾個同姑母更是別想分去,此刻握在他們手中銀子。
有了這般的認知,這頭更需加快動作,早一日與賣家說定,便可請了工匠來按圖改建,也能有更為充裕同那幾家小食攤主,商量租借鋪面一事。以此類推,就是后頭小院的租客,也該是時候留意起來了。
畢竟不能隨便租了旁人,要說之前婍姐兒的底氣尚有不足,如今得了姑母的點頭認可,卻是信心十足。
自然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何況一切進展,遠比自己預想的更好,得了姑母的五百兩入股銀子。便可將一面的鋪面全部盤下,倒是更容易規(guī)劃了。
不出三日,原先那兩家有意出讓的契書,也已順利到手,就看今日林媽媽打頭陣,陸娘子一旁配合的商談,是否能一舉拿下了。